乐信新消费场景展示屏幕
本报记者 付乐 冉学东 深圳摄影报道
站在一部设备前,只需一两秒钟就可以生成个人面部数据图像,并同步传递到后方的屏幕中。除了可以体验实时的面部表情识别,乐信在2023合作伙伴大会上还展示了其他风控“黑科技”,行业由科技驱动业务创新的趋势愈发明显。
“消费金融的下半场,开始进入由科技驱动的行业爬升期,发展模式从人力驱动转变为科技驱动的变革式转型。”4月20日,艾瑞咨询华南区总经理伍毅然在会上表示,伴随居民生活及消费行为加速向线上转移,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手段日益成熟,金融科技公司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实现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化客户体验。
风险是消费金融行业生命线
多名专家会上指出,疫后年轻群体消费信心最足,复苏最快。“22-30岁的年轻群体是消费金融平台的绝对主力。”消费复苏背景下中国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指出,从用户数量来看,年轻消费者分别占据了整体用户和本月首单用户的62%和72%。
在客群渗透层面,相比传统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的用户群更加下沉,且覆盖到三四线城市。无论是年轻人市场还是下沉客群市场,都包括了大量从未有征信记录的用户,这类群体的资金需求高频、小额且分散。同时消费金融机构以线上渠道为主,纯线上的消费金融有用户量大、数据维度多等特点,传统的用户管理方式和风控逻辑很难对用户情况难以掌握,对潜在风险难以穿透。
杭银消金CRO段美宁指出,在风控领域,消费金融机构面对的客户相对下沉,有“三低一高”的特点,既稳定性低、抗风险能力低、金融基础素养低,信用风险相对比较高。在此过程当中,通过数据、科技、模型的合作,能够持续降低机构的风险成本。
“在风险评估方面,科技能够比人的大脑做更加准确的判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前所长、研究员张承惠表示,例如某互联网银行,利用数字技术构建了100多个风险防控模型,能够准确识别出大部分机构都无法识别的风险。在几十个平台同意放贷的情况下,该银行拒绝了一名存潜在风险的用户,最后用户的确出现了风险。
对于参与消费金融的主体而言,更可控的风控成本能带来更多的利润,机构的风险降低0.1%,可能对应几亿元甚至几十亿元的利润。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风控体系,有助于消金行业精准识别长尾客群的风险大小,并给与其更加合适的定价,进一步扩大服务半径。
“黑科技”控风险
当下,包括消费金融在内的零售金融领域,加强智能风控能力与提质增效成为行业内关注重点。
会上,乐信重点展示了基于风控和数据的金融科技能力。
在风控层面,乐信通过自研的沙丘自动风险识别系统,构建了用户风险等级识别模型:支持任意多个模型、多个变量输入、自动维度筛选和分类,提升了乐信风险识别水平。这就好比给普通人戴上了望远镜,相比肉眼看星空,精度高出了数个等级。
此外,沙丘系统只需要提供数据、简单操作,就可完成从数据预处理、模型训练和优化,到最终模型部署的全流程自动化处理,是乐信重要的“模型工厂”。基于沙丘系统,乐信打造了鲸鲨获客系统、奥丁贷后管理SaaS平台等全链路的智能风控系统,提升了效率。
模型的优化让乐信风险识别精度得到改善。新客层面,2022年四季度,乐信新增优质授信用户数环比提升18.2%,新客客单环比提升16.7%,广告优质用户当月用信成本环比下降25.9%;老客层面,2022年四季度,优质用户的GMV同比提升60%,高风险用户GMV同比下降13%,优质用户GMV占比从2021年四季度的72%上升至2022年四季度的82%。
数据层面,乐信深挖数据血缘、打通数据关联,构建底层数据与宏观业务模型之间的链接。“如果把底层数据比作一座城市,那么数据血缘就相当于城市的人口普查,厘清了整个城市的人口关系,由此实现决策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用数据驱动变革。”乐信CTO陆勇表示。
大会上乐信还展示了基于数据血缘推出的LexinGPT。通过金融专属数据预训练、乐信业务数据精调,目前LexinGPT在电销AI对话场景上,授信转化率相对外采技术提高50%以上,逐步逼近人工效率。未来LexinGPT还将用于更多金融科技场景中。
消费市场加速复苏
随着疫情结束,国民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上升到更为重要的位置。作为释放消费潜力,刺激消费增长的专属金融工具,消费金融迎来重要机遇期。
一方面,政策利好频出。去年12月,中央财办首次明确提出“适当增加消费信贷”,认为其是有效稳定消费增长的手段之一。今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促销费活动,促进接触型消费加快恢复,合理增加消费信贷。”
另一方面,实践证明消费金融有力助推消费复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前所长、研究员张承惠表示,今年一季度GDP增长4.5%,超出不少人的预期。这其中主要拉动力是消费,消费金融对于经济复苏有很大的杠杆作用,消费金融迎来重要机遇期。
具体人群上,年轻消费者在疫情后率先复苏、成为助力消费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年轻人收入、消费场景受疫情压制程度最大,随着疫情影响减弱、经济与就业回暖,年轻群体消费复苏弹性最大,是疫情后振兴消费的关键群体。”伍毅然表示。
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