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于娜 北京报道
因旗下两家医院被处罚停业整顿,让背后的上市公司国际医学本就低迷的业绩更加雪上加霜。
国际医学近日发布的2022年年报显示,2022年,国际医学营收、净利润都同比下降,公司业绩仍未走出亏损,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77亿元,同比下降43.12%。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作为国际医学旗下三大核心资产,2022年度,西安高新医院和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的净利润均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而商洛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有限公司目前处于公司99%的股权转让、交割给商洛交投状态。
出售核心资产“割肉”求生,还是另有打算?国际医学在年报的发展规划中提出,在加快发展优势重点学科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康复、医美、养老、辅助生殖等特色专科业务,不断提升服务品质,持续扩大服务规模,早日实现经营业绩的有效改善。
净利润又遭重创
国际医学以大健康医疗服务和现代医学技术转化应用为主业。2022 年,公司旗下运营西安高新医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商洛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等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
西安高新医院是国内首家社会办医三甲医院。根据国际医学官网介绍,建院至2017年6月期间,西安高新医院的年门诊量近80万人次,年住院3.8万人次、年手术1.9万人次。而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则号称是按照三级甲等医院和国际JCI认证标准建设的目前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综合医院。
2022年1月,西安两名患者家属通过网络反映了亲属就医被拒诊的事情,一名患者流产,另一名患者离世,分别涉及到西安高新医院和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
经过调查后,2022年1月13日,西安市卫健委对上述两家医院作出处罚,要求停业整顿3个月,期满整改合格后重新开诊。此外,西安市卫健委还对两家医院作出了警告、全市通报、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等处理,医院相关负责人被约谈或免职、停职。
正因如此,1月13日晚间,国际医学发布公告称,由于下属西安高新医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停业整顿。根据相关规定,该事项触发了“上市公司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的相应情形。公司股票自1月14日开市起停牌一天,自1月17日开市起复牌。公司股票自1月17日开市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公司股票简称由“国际医学”变更为“ST国医”。
同年4月13日,经西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同意,因停业整顿期满三个月且整改合格,西安高新医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恢复正常诊疗工作。
随后,国际医学发布公告,公司股票于 2022 年 4 月 15 日停牌一天,2022 年 4 月 18 日起撤销股票其他风险警示,公司股票简称将由“ST 国医”变更为“国际医学”,股票代码仍为000516,公司股票价格的日涨跌幅限制由 5%变更为 10%。
国际医学摘帽,停诊事件风波已经过去,但长达三个月时间的停诊对于年度业绩的冲击才是最强烈的。
2022年年报显示,国际医学实现营业收入27.11亿元,同比下降7.19%(调整后,下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77亿元,同比下降43.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1.23亿元,同比下降49.4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61亿元,同比增长1.10%。
此前,在2022年半年报披露业绩亏损后,国际医学方面曾在回复《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西安高新医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自2022年4月复诊以来,医疗业务恢复较好,日住院床位已恢复至停诊前水平。同时,由于公司整体医疗床位使用量仍处于提升阶段,运营成本、期间费用相较于营业收入依然处于较高水平。未来,随着公司业务规模持续扩大,经营业绩将得到改善。
国际医学披露的关于2022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的公告显示,公司2022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176,682,639.57元,根据有关规定,本年度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加上年初未分配利润1,819,143,345.04元,合计可供股东分配利润为642,460,705.47元。
国际医学称,鉴于公司本年度业绩亏损,结合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发展需要,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和投资计划,公司2022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也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留存的未分配利润将主要用于公司经营发展的资金支出,同时保证公司后续对外投资的资金需求。
靠什么走出困局
国际医学前身是西安市解放百货商场,创建于1956年,是西安市及陕西省最大的百货零售业企业。1993年8月,西安国际医学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是陕西省和西北地区第一家上市公司。这得益于国际医学实际控制人刘建申,他以一己之力收购“陕西第一股”陕解放A,从一家百货零售企业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家医疗公司。
不过,因民营综合医院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较长的特征,大多数民营医院早期都是亏损状态。国际医学近年来业绩压力不断加大,扣非后净利润已连续五年亏损。
财务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国际医学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20.39亿元、9.91亿元、16.07亿元、29.21亿元;对应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1.84亿元、-4.04亿元、4536.05万元、-8.22亿元;对应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分别约为-3434.60万元、-4.69亿元、-6.48亿元、-7.51亿元。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2 年中国消费型医疗服务的总市场规模约为人民币1.26万亿元,预计至2025年有望提升至2.39万亿元,未来3年CAGR达 23.78%。随着国内居民健康观念、医疗消费理念转变,主动医疗、保健医疗、美容医疗、康复医养等新兴服务需求增长。
近几年国际医学也一直在寻找提振业绩的突破口。以注重服务体验为根基的民营医疗机构,更加重视布局个性化、高品质的医疗服务赛道。
2022年年报显示,国际医学在医美整形、辅助生殖、康复、妇儿、特需、质子治疗等特色专科业务板块也进行了积极布局,打造特色专科,契合居民消费提升趋势,以三甲医院规范化的医疗品质,拓展高附加值医疗市场。
以辅助生殖为例,国家医学旗下辅助生殖医学项目于2022年10月获批开展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VF/ICSI-ET),标志着国际医学获得试管婴儿经营牌照,实现了辅助生殖专科业务布局的重大突破。
同时,按照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规划建设,集医疗、科研、教学、培训、康复于一体,设有骨科、康复、妇科、 儿童、产科、整形等十大专科医院的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北院区即将全面投用。
不过,消费型医疗需求的释放需要一个过程。国际医学披露的2023年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在2023年第一季度的净利润仍处于亏损中,但幅度收窄,实现营业收入10.59亿元,同比增长247.40%(调整后,下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74.05万元,同比增长82.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增长75.07%。
医药自媒体专栏作者肖肖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随着国内稳增长和拉动消费的政策不断落地,消费医疗需求有望逐步释放,但是医美整形等消费医疗并不是刚需,并且就医者拥有绝对选择权,对服务效果的要求更高。同时,消费医疗服务提供者既完全走市场化的路线,又必须是保守而谨慎的医疗行为,这对市场参与企业也是一个挑战。
编辑:颜源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