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樱子 北京报道
“最近咨询的人很多。”7月19日,一名四川地区城商行客户经理对《华夏时报》记者介绍该行“特色存款”业务,“10000元起存,五年期利率4%;5000元起存,3年利率3.5%。”
近期,存款利率下行,大额存单“一单难求”,多家中小银行大力推销特色存款产品,吸引储户。
相比于普通定期存款,银行推出的特色存款,起存门槛略高,长期存款门槛大多为1000元-10000元,同时利率也更高,较普通存款上浮20-60个基点。
对比来看,上述城商行普通定期存款5年期利率为3.5%;3年期利率为3.25%,特色存款同期产品利率上浮50BP、25BP。
有分析人士提出,此次存款利率再度下调后,中小银行“揽储”压力不减,亟需新方式来应对市场竞争。
上述客户经理表示,最近咨询的客户很多,还有不少外地客户专门来办卡。不过她也提醒道,外地户口办卡,账户功能会受限,转账交易等必须通过线下网点办理等。
有银行特色存款利率高达4%
实际上,特色存款由来已久,此前几年曾是商业银行的揽储“利器”。
但在发展过程中,部分产品如“靠档计息”“拼团存款”等,因为涉嫌高息揽储被要求整改,在监管的严厉打击下,特色存款业务逐步走上正轨,也逐渐降低了“存在感”。
然而近期,在存款利率下行的背景下,多家银行又开始主动营销特色存款产品。
相对于普通存款而言,特色存款是商业银行根据自身需要和客户结构特点而推出,一种特定起存金额、利率、期限、计息规则以及附加条件的存款产品。
从利率来看,在存款利率进入“2时代”的背景下,有中小行推出的特色存款利率高达4%。
一名天津地区农商行客户经理对《华夏时报》记者介绍,该行特色存款产品1000元起存,3年期利率3.45%,5年期利率3.8%。
另外,《华夏时报》记者从一四川地区城商行宣传单上看到,该行特色存款“利率上浮到顶”“最高达4.0%”。
“以10万元为例,存3年收益是1.05万元,满5年收益是2万元。”该行客户经理介绍,储户存款5年,利率比普通定存多出7500元。
但该客户经理提醒,一些特色存款会有附加条件限制,储户需要根据自身需求,理性存入。例如该行产品不支持部分提前支取,如果全部提前支取则按活期计息。且这款产品不支持自动转存。
上述客户经理表示,一般情况下,这类存款是阶段性存款活动,在达到一定目标后就会将产品下架。
“这类高资金成本的产品不会长期存在。”该客户经理说道。
与此同时,《华夏时报》记者从四川地区另一家城商行客户经理处获悉,该行推出了多款特色存款,包括给“自己”或“家人”“朋友”的存款计划等,其中一款产品100元起存,5年期利率最高3.9%。
值得注意的是,该行这款产品支持部分或全部提前支取,支取部分按照活期计息,未支取部分仍按照原存入时利率计息。
同时,记者发现该产品在特点中还标明:“协议有效期内各存款自动转存”。
除了在起存金额、利率、期限、计息规则等方面“创新”,为了吸引储户的目光,存款送礼现象开始“重出江湖”,一些赠品被摆上桌面供储户挑选。
不过,有客户经理提醒,如果是外地户口来当地办卡,账户功能可能会受到限制,例如存款金额不限但资金到期后转出金额受限,如果金额较大可能无法一次转出。另外除了开卡外,存取款均需要到当地银行线下网点办理,无法通过手机银行完成操作。
中小银行“增规模和降成本”难题
目前,中小银行依旧面临“揽储”问题,银行间的存款竞争也异常激烈。
为吸引投资者,许多中小银行不仅推出利率更高的“特色存款”,还可以积分换礼、存款送购物券等,从他行转入资金,获得额外奖励等。
同时,《华夏时报》记者还注意到,一些地方中小银行客户经理通过社交媒体推销产品,跨省拉存款。市场上也出现了“存款特种兵”的现象。
厚雪研究首席研究员于百程曾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中小银行因为数量多发展不均衡,在网点、规模品牌上处于弱势,在储蓄资金获取上处于弱势,其揽储成本自然会更高,因此在储蓄营销上会设计更多活动和优惠。
但无疑,较高的存款利率会增加中小银行的负债端成本压力。降成本和扩大规模如何“两全”,成为摆在中小银行眼前的最大问题。
“降成本不可避免会导致存款流失,银行需要平衡增规模和降成本。”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提到,随着息差压力持续收窄,银行自身也存在降成本的需求,同时监管层也会对银行存款利率进行约束。
在刘银平看来,银行的存款竞争类似“囚徒困境”,并非长久之计,个别银行因为流动性缺口或追求规模抬高存款利率,很容易带动其他银行跟随定价。所以在下调存款利率方面,监管作用很大,可以在存款考核、存款利率上限设定、对高息揽储的打击等多面发挥作用。
对于中小银行的揽储问题,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曾提到,中小银行要根据自身资产负债情况,理性拓展存款业务,既要保持存款适当增长,也要保持负债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否则可能资产负债失衡。建议中小银行理性揽储,抛弃规模情结和速度情结。
总体而言,业内认为,中小银行最重要的是提升帮助客户配置财富的能力,否则很难从零售端持续沉淀低成本的存款。负债端的压力也会一直存在。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