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敬 张智 深圳摄影报道
刚刚过去的暑假,733万香港人,往深圳跑了900万次。
根据香港入境事务处发布的公开数据,7月1日至8月29日,已有超过900万人次港人入境深圳,而香港总人口数733.32万人,平均下来在这个暑假,每个香港人入境深圳1.2次。而南下来港的内地旅客及其他旅客为533万人次。
自今年2月6日全面恢复通关以来,深港两地往来愈加紧密,跨城消费不断升温。据央视网消息,截至9月10日0时,深圳各口岸累计查验出入境人员达1.0027亿人次。其中,内地居民约占35%,港澳居民约占63%。
《华夏时报》记者走访发现,眼镜店、美甲店、餐厅甚至是办公室楼下的超市都能遇到操着香港粤语口音和“港普”的香港人。同时,香港与内地的消费潮流逐渐出现了逆转,港人“北上”来深的人数一度超过了内地“南下”的旅客人数。
上周,记者走访了入境人数最多的罗湖口岸、被称为“港人后花园”的罗湖商业城以及东门眼镜城,人群中都能看到不少香港人的身影。据罗湖商业城的一位商户老板透露,到罗湖商业城消费的人群中90%都是香港人。
罗湖商业城:90%都是香港人
公开信息显示,7月1日至8月10日经深圳罗湖口岸出入境人员超过577万人次,日均14万人次,相比口岸恢复通关首月增长40.5%,其中近七成旅客都是来自香港。8月19日,罗湖口岸出入境客流量超22万人次,再次刷新罗湖口岸今年单日出入境客流纪录。
9月7日,星期四,微雨。入境人数最多的罗湖口岸人头攒动,但秩序井然。在这样一个下着雨的工作日下午,也挡不住香港人到深圳消费的热情。
乘坐地铁1号线到达罗湖口岸,从A出口出站后乘坐扶手梯。“靓女,办唔办电话卡?好抵!”一上楼,便能碰上很多正在兜售手机卡的人,再一抬眼,就能看到标注着繁体字的外币兑换点、电话卡售卖点。
同一层,一家售卖一品鸡和深井烧鹅的小店窗口前,挤着十余个等待购买熟食的客人。附近售卖手机卡的黄姐告诉记者,戴口罩或者帽子、背着双肩包、拉着小推车、穿着运动鞋、喜欢穿黑白灰和条纹样式的休闲服装,手提一两袋奶茶、糕点、卤味等“深圳手信”的,大多就是香港人。
紧邻罗湖口岸的罗湖商业城曾被称为“港人后花园”,如今,这里依然是众多香港人北上的第一站。
罗湖商业城的一位商户老板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到罗湖商业城消费的人群中90%都是香港人。商业城里,一家不足二十平方米的美甲店,挤了不下十个消费者。店内装潢、配置简单,客人坐的沙发都低矮不少,但仍挤了不下十个顾客正在休闲地享受美甲、修脚服务。
“真系好划算。”61岁的张女士向记者表示,自己是罗湖商业城20多年的老客户,退休后,她经常与老伴结伴到这里喝喝茶、逛逛街。偶尔她还会做美甲,老伴也不会无聊,很多美甲店也会提供简单的修脚服务。在张女士和老伴看来,深圳的消费要比香港便宜一半,服务业也是物美价廉。
从罗湖口岸过关后,只需乘坐地铁两站地便能到达老街站。这个罗湖口岸以北3公里外的东门步行街总是人流如织、车水马龙。从逛小吃街到唱卡拉OK、做按摩、做美甲、做美容、配眼镜、看牙……有着300多年历史的东门老街可谓应有尽有,这里也是香港人来深休闲娱乐的“宝地”。
几天前,记者到东门金世界眼镜城4楼配镜,随便闲逛的几家眼镜店内,都遇到了同样来配镜的香港人,有“姐妹团”陪同一起来的香港阿姐,也有携家带口的香港家庭。
“感觉一半都是香港的客人,”东门金世界眼镜城4楼一家眼镜店店主秦女士表示,“通关以来,明显感受到东门老街的客流量多了。”
“香港赚钱,深圳花”背后
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大量定位为“中国香港”的网友分享到深圳消费及游玩的攻略,包括如何领取各大品牌的优惠券、如何办理电话卡和使用手机应用程序进行电子支付,以及深圳商家针对港人的专属促销活动。有自称“土生土长深圳人”的网友表示自己跟着香港朋友玩转深圳;也有香港人笑称自己“香港赚钱,深圳花”。
除了商业街、夜市小吃摊,如今,在罗湖的金光华广场,福田的深业上城、卓越中心、卓悦汇、皇庭广场,南山的欢乐海岸、万象天地,宝安的壹方城等靠近地铁口的老牌商场、大型购物中心,随处都能看到到深圳游玩、消费的香港游客。
在卓越城上班的小欣告诉记者,自己总能在办公楼楼下的永辉超市(卓悦汇店)遇到香港人,“我是广东人,一听就能区分那些讲香港粤语的是香港人。”
“我上上周去吃海鲜,整个餐厅都是香港人,我排了1个小时队。”深圳居民胡小姐告诉记者,“吃饭的时候被香港人包围了,都是一家子一起来的,还有公司来团建的。”
支付宝数据显示,自1月份恢复通关至今,每天有数百万人在粤港澳大湾区跨城通行,居民消费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消费金额的140%。港版支付宝AlipayHK则显示,香港人第二季度到内地消费金额和笔数环比飙升超3倍,出行、消费数据半年内呈现阶梯式上涨。
数字营销与传播专家李杰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和香港作为两个相邻的城市,一直以来都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和人员往来。随着大湾区设立,两地交流不断深入,深港两地居民“双向消费”的现象也日益显著。
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周迪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深港消费情况发生改变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近年来香港和深圳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两地之间的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方便了人员和物资往来。其次,内地品牌的崛起和香港本土品牌的逐渐式微,也使得香港人对内地品牌的消费需求逐渐增加。此外,疫情的影响也促使一些香港人选择到深圳等内地城市消费,以避免跨境流动的风险。
周迪指出,香港人爱上来深圳消费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深圳与香港地理接近,交通便利,消费品种类丰富,价格相对较低,吸引了大量香港人前来购物;另一方面,随着内地品牌的崛起和香港本土品牌的逐渐式微,香港人对内地品牌的消费需求逐渐增加,而深圳则是内地品牌的重要聚集地之一。此外,一些香港人在深圳找到了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机会,也促进了他们与深圳的联系。
深圳“土著”、昔日的跨境学童小郭向本报记者表示,由于东西物美价廉,她的很多香港朋友都在国内电商平台购物,她去香港的时候经常需要帮朋友带快递过去,“他们把快递都寄我家了,让我带过去。他们也爱来深圳玩,说深圳消费低,设施先进,服务人员态度也到位。”
此外,汇率也是港人北上热情高涨的重要因素。自今年5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不断下跌,由于港币采取联系汇率制度,港元兑人民币汇率则不断走高。
周迪认为,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内地经济的持续发展和香港与内地的联系不断加强,港人北上消费的趋势可能会继续延续。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香港人在深圳工作和生活,同时也会有更多内地品牌和产品进入香港市场。
他表示,深港两地互通、双向跨城消费局面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这有助于促进两地经济的共同发展,推动内地品牌在香港市场的发展,同时也为香港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其次,这有助于加强两地人民之间的交流和联系,促进文化交流和社会融合;此外,这也有助于缓解香港的消费压力,提高香港人的生活质量。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