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309/20230913212556BABUxPu23K.jpg

美丽中国助力乡村教育十五载 《育人遇自己》记录一线支教变迁

石文君 2023-9-13 21:53:38

《育人遇自己:一场大山里的教育接力》新书发布会现场

本报记者 石文君 文梅 北京报道

今年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20周年,也是美丽中国支教项目实施第15周年,其间,一批批年轻志愿者奋斗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基层工作一线,为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乡村教育工作真实情况如何?在乡村振兴中,乡村教育发生了哪些变化?有这样一本书,真实地记录了中国乡村教育一线志愿者的故事。

9月12日,反映中国乡村教育一线时代变迁的纪实文学作品《育人遇自己:一场大山里的教育接力》(下称《育人遇自己》)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举办。北京师范大学团委副书记倪佳琪、北京立德未来助学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廖杞南、北京立德未来助学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李薇薇、《育人遇自己》的作者张述,乡村支教老师代表罗正清、刘斌、潘淑宇、学生代表罗垚平等出席了本次活动,分享了他们在这场乡村教育接力中“育人,遇自己”的感悟与成长。据了解,此次活动也是“第八届北京十月文学月”系列活动之一。

图片 3.png

图书《育人遇自己:一场大山里的教育接力》

记录一线支教老师故事和中国乡村教育变迁

《育人遇自己》由大有书局出版发行,该书将视角聚焦于新时代乡村教育的变革与创新,通过纪实文学的手法记述了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投身支教项目,在乡村孩子快乐童年和美好未来之间,用青春和热血,架起了一座美丽的桥梁,用教育改变乡村孩子的未来,他们育人,也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倪佳琪表示,北京师范大学团委牢记“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党和人民奋斗”的初心使命,引领广大团员青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老师重要讲话精神和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重要回信精神,践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用实际行动书写好青春答卷,以优师强师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将振兴中西部地区基础教育作为使命。

廖杞南在发布会中提到,美丽中国支教项目成立15年来,已累计为近500所乡村学校选派逾3400名支教老师,为近100万人次乡村学生带去积极影响,授课超过352万节,“让所有中国孩子,无论出身,都能获得同等的优质教育”是所有支教老师的共同愿景。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美丽中国支教项目在乡村振兴中,对乡村人才振兴和教育振兴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美丽中国支教项目通过招募和选拔优秀大学毕业生,输送至乡村一线,开展为期两年的支教工作,两年轮换的模式为乡村教师队伍的人才补充形成接力,同时对当地乡村教师进行培训和赋能。美丽中国坚持“扎根乡土,面向未来”的优质教育理念,帮助乡村学生建立乡土文化自信,为乡村社区建设带去积极影响。“我们希望孩子们不要因为支教老师的到来,一味地想走出大山,羡慕远方的城市,而是希望能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乡村,了解生养他们的故土,长大以后有更多人生选择的可能性,能够更好地建设和反哺自己的家乡。”李薇薇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乡村学校素质教育专业人才待补充

当前,乡村学校素质教育专业老师的补充还需要更多支持。

李薇薇坦言,在乡村教育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的专业老师比较欠缺,乡村教师队伍平均年龄偏高,比较难适应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和方法。此外,乡村学校对优秀年轻教师吸引力不足,易出现人才断档情况。

“未来,我们会契合当前乡村教育的新需求,深耕乡村教育,助力乡村学校素质教育的推广和县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此外,在青年人才培养方面,我们会在教育公益人才的孵化上投入更多力量。”李薇薇说道。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