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梦婷 黄兴利 北京报道
十一黄金周期间,锅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锅圈”)完成了一件大事。10月4日,锅圈时隔半年再次递交招股书,10月6日其就通过了港交所聆讯。
作为国内知名的火锅食材连锁超市,锅圈食汇诞生不久便受到了诸如招银国际、三全食品、茅台基金等资本的青睐。在资本的持续加持下,锅圈不断加速扩张,2017年旗下第一家锅圈食汇店开业,6年多后就已经万店在即。
在锅圈不断扩张的过程中,下沉市场是其重要发力目标,9978家门店中七成以上来自下沉市场。对锅圈而言,未来如何继续深耕下沉市场以此扩大规模成为其面临的重要问题。
资本加持下高速扩张
从成立之日起,就不断高速扩张的锅圈终于上市在望了。10月6日,其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华泰国际与中金公司担任联席保荐人。而就在通过聆讯两天前,锅圈才再次递交招股书。
作为中国一站式在家吃饭餐食产品品牌,锅圈食汇专注于在家火锅和烧烤产品。在锅圈成长过程中,曾获得多家资本加持。据招股书,2019年至2022年间,其获得6轮股权融资,投资方涵盖天图基金、茅台基金、IDG资本等。
在此背景下,锅圈食汇自第一家店成立之日起,就不断加速扩张。2017年1月,其第一家零售店于河南省郑州市开业,一年之后,门店数量超过100家,2019年1月,门店数量超过500家,同年7月,锅圈食汇前身锅圈供应链(上海)有限公司成立,截至2023年9月26日,公司门店数达到了9978家,即将突破万家。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本报记者分析认为,锅圈正因为有资本加持所以才能高速扩张,但它整个供应链体系尚不完整,在此情况之下,未来可持续发展也受到一定的质疑。
门店快速扩张也直接带动了锅圈的营收规模增长。2020年至2022年,锅圈营收分别为29.65亿元、39.58亿元、71.7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329.2万元、-4.61亿元、2.41亿元,在连续亏损了两年后,终于在2022年实现盈利。但在2023年截至4月30日止的四个月,其营收为20.78亿元,同比减少3.8%,但净利润为1.2亿元,上年同期亏损为2.5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与此同时,近年来,虽然锅圈毛利率水平一直在增长,但整体而言并不高。根据招股书,2020年至2022年,其毛利率分别为11.1%、9.0%、17.4%,到了2023年4月30日,其公司毛利率为21.1%。对于毛利率上涨原因,锅圈表示主要归因于利润率较高的产品,如火锅的巴适黑毛肚和羔羊板等产品,以及由于规模经济及品牌知名度,原材料及食品的采购成本效益有所改善,并且由于其收购自营生产设施,生产成本有所改善。
对此,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餐饮行业分析师林岳对本报记者分析认为,餐饮行业普遍利润率不高,特别是重资产运营、人工物流成本高企,锅圈也有意识到毛利率不高的问题,所以2022年可以看到有明显的提升,这和业务模式有关,如果其追求过高的毛利率,那么也将意味着加盟商无利可图,规模也是做不大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锅圈毛利率上涨背后,是其销售及分销开支费用的缩减。2020年,该公司销售及分销开支为2.2亿元,2021年猛增至6.29亿元,2022年开始减少至6.25亿元,2023年前四个月,该项费用再次同比减少15.82%至1.85亿元,该项费用占比也由2021年的15.9%下降至2022年的8.7%,并自截至2022年前四个月的10.2%降至2023年同期的8.9%。
农村包围城市路线
据锅圈招股书,按2022年零售额计,其为中国提供在家吃饭餐食产品的最大型零售商,占中国总市场份额的3.0%。根据招股书,截至2023年4月30日,其9838家门店中仅有6家为自营店,其余皆为加盟店,来自加盟商的收入占比基本保持在90%左右。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锅圈净增加盟店数量近年来呈现不断下降趋势。2020年至2022年,锅圈加盟店净增加数量分别为2855家、2568家、2352家。
对于加盟模式,林岳对本报记者分析表示,锅圈过度依赖加盟商,容易失去对运营管理和食品安全等等的控制,而过高的运营成本一定程度上也会劝退一些加盟商。
此外,锅圈门店数量大部分是来自下沉市场。截至2023年9月26日,该公司门店数为9978家,其中来自地级市、县级市和乡镇的门店数量分别为2820家、2667家、1671家,合计占其总门店的七成以上。10月8日,就其未来是否会继续开拓下沉下场及在开拓下沉市场层面所遭遇的挑战等问题,《华夏时报》记者联系了锅圈相关人士,但截至发稿并未收到回复。
就锅圈主要走下沉市场路线,林岳对本报记者表示,该公司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是正确的。林岳认为,“餐饮解决方案在一二线城市有更多的选择,但锅圈食汇如果聚焦预制菜这个大赛道,特别是C端市场,还是有很大的空间,这也更容易突破一二线市场。”
目前,锅圈食汇门店产品组合包括火锅产品、烧烤产品等在内的八大类别,合共710个SKU。其中,以肉类、丸类及滑类等产品为代表的火锅产品,占比超七成。相对而言,火锅类产品行业准入门槛并不高。10月8日,《华夏时报》记者从天眼查方面了解到,截至当日,仅仅做火锅超市的企业就达到了995家。
对于其未来发展前景,林岳对本报记者分析认为,准入门槛是锅圈食汇未来能否真正做出品牌的关键,因为当前锅圈食汇更像是一个卖预制菜的平台,而卖预制菜的渠道可以有很多种,电商、便利店、生鲜等等都可以是竞争对手,所以其需要找到自己的核心优势,比如预制菜的研发上新、产品多样化、餐饮增值服务等等,才会更有出路。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