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311/20231108161051w18Lx912r3.png

年终冲量,车企再掀降价热潮

刘凯 于建平 2023-11-8 18:46:56

本报记者 刘凯 于建平 北京报道

今年上半年,特斯拉打响降价第一枪,随后价格战就成了贯穿汽车市场的主旋律。

总的来看,在价格战开启后,整个新能源市场确实得到了提振。根据乘联会预估,10月份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能达到89万辆,同比增长32%,环比增长7%;今年1—10月初步测算批发量可达680万辆,同比增长36%。

在看到降价确实能够获取销量后,不少品牌开始在年底冲刺,这也使得汽车市场再度爆发起一轮降价,其中不乏比亚迪、领克、零跑等多款热销车型。

年底冲刺,车企又双叒叕掀价格战

进入11月,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销冠比亚迪率先开启年底冲刺,推出促销活动。根据官方信息显示,消费者在11月1日—11月30日购买海洋网旗下驱逐舰07、护卫舰05冠军版、海豚、海豹冠军版、宋PLUS冠军版等车型可享受大幅优惠,幅度在0.5万—1.8万元不等,同时可享受全系2年0息、至高8000元置换补贴、2年免费云服务等。

根据比亚迪披露的销量数据显示,10月份比亚迪销量首次突破30万辆,同比增长38.4%。截至目前,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238.15万辆,距离其300万辆的年销量目标已经完成接近八成,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只要继续保持30万辆以上的销量,就有达成目标的可能。

国金证券研报认为,随着新车宋L和方程豹5的上市,将给比亚迪带来新的增长。预计比亚迪今年第四季度累计销量将超90万辆,顺利达成全年交付目标。

特斯拉也在11月1日上线了新的引荐奖励,据了解,在12月31日前通过好友引荐下订Model Y /S/X,购车人(含复购) 可获得1750元抵扣车辆尾款以及90天EAP免费试用等引荐奖励。

零跑汽车也于11月2日宣布,在11月下定零跑T03、C01和C11等全系车型可享受金融贴息和选装基金等优惠补贴,最高可达1万元。在以价换量方面,零跑可以说是尝到了“甜头”。在3月1日零跑全系调价后,5月份零跑交付量过万。8月份零跑调整旗下C系列部分车型售价,在10月份零跑交付量同比增长159%,达到了1.82万辆。

此外,领克和欧拉也发布了优惠政策。其中,消费者在11月完成领克08车型的大定锁单,且与12月31日前完成提车的,可享受6000元购车补贴,免费升级哈曼卡顿23扬声器音响,选装“科技为傲智享包”可免费获得五年 NOA 功能服务等专属权益。

今年以来,领克的销量也得到了大涨。数据显示,领克汽车10月共计销售24707辆汽车,同比增长50%,其中新能源占比44%,年度累计销量同比增长18%。

与此同时,长城汽车旗下的欧拉品牌,在10月31日欧拉闪电猫暗夜版上市之际,也宣布在11月30日前欧拉闪电猫全系车型推出“限时优惠30000元”优惠政策,优惠后的闪电猫三款车型价格区间为17.63万—24.13万元。

“各车企之所以推出优惠活动,是为了赶在年底前完成销量目标。当前只有比亚迪、特斯拉、吉利、理想这些车企的销量目标有完成的可能外,其他车企还差很多,降价也是为了尽快冲量。”汽车分析师王坤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他看来,临近年底,留给车企的时间越来越少,为了完成销量目标,整车厂商及经销商推出让利活动也是无奈之举。“还会有更多的品牌进行降价,毕竟这已经是一场身不由己的‘战争’。”

卷的狠,才能有销量?

除了主机厂官宣降价外,记者走访市场时发现,不少品牌的4S店也给出了不小的终端优惠。

11月7日,记者走访了北京多家华为销售门店,销售人员表示,针对问界M7这款车型,推出3万元的优惠权益活动。同时还有提车超期补贴,金额为每天200元,1万元封顶。

理想汽车也在终端推出了优惠活动,记者了解到,理想L7和L8目前最高优惠可达3.6万元。

“你问我降价以后的感受是什么,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车确实是卖的多了,但累也是真的。”一位自主品牌4S店销售安歌(化名)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以前是担心每月能不能卖够量,现在是想着啥时候能够休一天。

安歌的经历不是个例,不少销售人员都对记者表示,在降价开始后每天接待的客户越来越多,甚至在新车上市时会出现加班的情况。“以前,我们在平时的价格是相对稳定的,只有在节日或者年底前会进行促销。但现在的感觉就像是每天在做促销,人多时忙着接待客户,人少时忙着进行邀约。”安歌表示。

可以看出,降价确实会带来一定的客流量,但想要促成订单,还需要更大的吸引力才行。安歌对记者表示,以前和客户谈好了基本上就下定了,但现在都在降价,客户就有要等一等的心思,会进行多家对比。“今年的潜在客户虽然多,但转换率不如以前了。”

在业内看来,如今想要有更多的销量,不仅取决于产品品质,还取决于价格是否降的比对手低。因此,想要推动销量的品牌只能不断降价。

“这样做对市场和企业都是有害的,降价不仅使企业承受盈利压力,同样会破坏市场环境,使消费者存在观望情绪,导致车辆更加难卖,最后还得持续降价。总的来说,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王坤对记者表示。

的确,在价格不稳定的情况下,车企除了面对下降的盈利能力,还要承受来自其他企业的打压挤兑。其他品牌都在降价,如果不降价,会丧失吸引力。如果大家一起降价,结果就是所有参与价格战的企业利润下降,整个产业链条也面临亏损。

汽车之家CTO项碧波表示:“从消费端来看,降价潮短期就像一剂强心针,销量在次月会暴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未来的消费需求,但是持续的降价会让消费者持币观望的情绪更加强烈。”在项碧波看来,车企应该在产品、技术和服务中寻求突破,而非单纯地用降价来争取市场。

项碧波所言实际上也是业内共识,想要在价格战中破局,还是需要提升品质,找准消费者所关注的点,研发新技术。

“比起价格战,车企更应该打的是产品战、质量战。”王坤表示,车企的眼光不应是局限的,应当做长期布局,用品牌和品质的价值,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责任编辑:李延安 主编:于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