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明会 冉学东 北京报道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披露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云南罗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罗平农商行”)连收8张罚单。
罚单显示,云南罗平农商行存在的违法违规事实包括:员工利用“按日贷”冲时点,虚增存贷规模;贷款支付管理与控制不到位,个人贷款资金被挪用于投资;流动资金贷款管理不审慎,导致信贷资金被挪用。为此,罗平农商行被罚105万元。
被罚后该行整改如何?对此,记者致电罗平农商行,对方以负责办理业务、不属于经营决策为由婉拒了采访,直言“不清楚”。
县级农商收百万罚单
罗平农商行位于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前身为成立于1997年的罗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下称“罗平农信社”),旗下有22家分支机构,后改制成具备独立法人治理结构的农商行,归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下称“省联社”)管理。
罚单显示,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二十一条、第四十六条及相关审慎经营规则,罗平农商行被曲靖监管分局罚款105万元。同时,罗平农商行红星支行行长、信贷管理部经理、客户经理以及综合柜员对“员工利用‘按日贷’冲时点,虚增存贷规模”事项负有责任,被警告。
时任原罗平农信社理事长高云山对罗平农商行“流动资金贷款管理不审慎,导致信贷资金被挪用”事项负有责任,被警告并处罚款5万元。原罗平农信社营业部经理王仕良、时任原罗平农信社客户经理郭福贵,对罗平农信社“流动资金贷款管理不审慎,导致信贷资金被挪用”事项负有责任,被警告。
此外,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披露,罗平农商行在中国人民银行罗平县支行实施检查时,2017年4月11日和12月1日的次检查结果均为“未发现问题”,而2018年1月2日的检查结果显示为“其它”。
罚单再现“冲时点”
记者注意到,违规事实中,“员工利用‘按日贷’冲时点,虚增存贷规模”首当其冲。
据了解,“按日贷”是省联社面向其金碧贷记卡持卡人提供的一项短期现金透支服务,指持卡人将贷记卡按日贷可用额度范围内的资金转入本人在农信社开立的同名借记卡账户中并用于消费。
来自省联社官网的介绍显示,“按日贷”业务上线于2018年,具有额度高、费率低、周期活、放款快等优势,100元起借、最高额度可达30万元,是一款按天计息、按天还贷的贷款产品。
有业内人士指出,此类产品利率不高,常见于地方小银行和农信社,其受众群体亦不在少数。
“可偏偏就有银行将这个产品用到偏门,比如这次被罚的云南罗平农商行,银行员工参与其中里应外合,给营业网点的存贷款规模做高,只用一两天,待统计期结束后便归还贷款,用极低成本冲高虚假业绩。”前述业内人士如是说。
对于银行人来说,“冲时点”并不陌生,甚至也是很多新人在正式入职第一个月必须直面的职场第一大考。
所谓“冲时点”,指的是银行人为了完成“当月、当季、当年存贷款增量”等时点的考核指标,在月末、季末等关键时点人为地增加存贷款的行为。
曾几何时,每个月的最后几天,不少银行的新增贷款数据频频更新,常常“一天一个样”,而银行冲时点也主打一个“速借速还”。从具体操作来看,手段繁多,例如,对于有银行授信而暂时没有资金需求的企业,银行通过营销等手段,可以促成贷款投放;有的银行则通过和关系密切的企业合作,创造出“月末放款、月初还款”的超短期贷款。
但从行业自身发展角度来看,“冲时点”并不可取。
此前中信银行谢斌撰文指出,“冲时点”一方面损害了银行的利益,为了完成规模任务减少了本应获得的收益;另一方面在时点上人为扩大了银行自身的风险资产总量,从而相应降低资本充足率比例,是无谓的增加对资本的消耗。“冲时点”也对银行自身合规经营提出了挑战,造成业务经营的短期化倾向。而在更高层面上看,由于银行业整体存在“冲时点”现象,由此造成存贷款统计数据的失真,而此项失真的数据进而对下一阶段的政策制定造成误判。当然,不准确的数据也会对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企业等对经济的理性判断造成影响。
监管部门也注意到了行业“冲时点”的乱象。
早在2014年9月,原银监会就发布《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督促商业银行完善绩效考评体系,约束商业银行违规吸存、虚假增存、月末存款“冲时点”等行为,要求商业银行不得设立时点性存款规模等考核指标,月末最后一日各项存款与本月日均存款的偏离度不得超过3%。2018年6月,原银保监会又联合央行发布《关于完善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将存款偏离度监管指标值由原来的3%调整至4%,进一步释缓银行揽储压力,从而引导银行利用合理的利率定价,重点吸引中长期储蓄资金,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对于查处的“冲时点”违规行为,监管更是重拳出击。今年6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浙江浦江农商银行因多项与信贷业务相关的违法违规事实被浙江监管局罚款160万元,而其中一项违法违规事实就是绩效考核不合理导致部分基层网点存款“冲时点”。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