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312/20231213112314501T7rWVLh.jpg

再提“经济大省挑大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经济大省化债和发展“两手抓”

刘诗萌 2023-12-13 12:04:46

本报记者 刘诗萌 北京报道

时隔一年多,“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表述,再次回到中央高层会议当中。

据新华社消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此前,2022年下半年,前任总理李克强曾在7、8两月分别主持召开东南沿海省份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和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均要求经济大省挑起大梁,发挥稳经济关键支撑作用。其间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也将“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写入会议精神。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省域众多发展差距很大,一些省域不仅人口和经济规模,而且发展动力一直较强,在国家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龙头和骨干作用。这些省份的经济能够再创辉煌,对于带动中国总体向好十分关键,也对从全国范围内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带动经济增长十分关键。尤其是这些省份也有基础有条件实现更好的发展,所以中央寄予厚望。不过,要实现承担“顶梁柱”的目标,中央也要给予这些省份更加积极的政策支持和更加包容的试错机会。

哪些省份在“挑大梁”?

尽管“经济大省”最近两年在公开会议上常常被提及,但并没有一个权威定义明确哪些省份是经济大省。

从2022年的两次座谈会的表述来看,第一次参加东南沿海省份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的是福建、上海、江苏、浙江、广东五个省份,会议提出东南沿海5省市经济体量占全国1/3以上,财政收入占比近四成,在地方对中央财政净上缴中贡献近八成,要继续挑起国家发展、稳经济的大梁,发挥保障国家财力的主力作用;第二次参加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的是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四川六个省份,会议指出6个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占全国的45%,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顶梁柱”,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发挥稳经济关键支撑作用。

这背后是衡量“经济大省”的两个不同尺度:从GDP规模来看,2022年年终统计数据显示,广州、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仍是中国GDP前六强的省份,福建排名第8,上海排名第11;而从净上缴中央税收来看,2022年,尽管面临特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北京、天津、山东、福建8个省份仍然对中央财政有正贡献。而河南、四川两省虽然GDP规模大,但净上缴中央税收是负数,获得财政转移支付较多。

而从目前已经公布的2023年三季度数据来看,GDP六个经济大省仍然保持着全国经济总量约45%的份额。这说明,上述六省份仍然是当前中国经济的“压舱石”。其中,江苏增长5.8%、山东增长6.0%、浙江增长6.3%、四川增长6.5%,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增速。不过,经济总量最大,也是财政贡献最大的省份广东省,前三季度GDP增长有所放缓,仅为4.5%。其中,以制造业、外贸立市的万亿城市东莞,增速仅为2.0%,在广东省的21个市中也排名垫底。

化解债务风险中的新使命

值得注意的是,和2022年相比,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及“经济大省挑大梁”, 是在“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的整体表述中,位于化解房地产风险的表述之后。可以对比的是,2022年7月的政治局会议里提到“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是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切实负起责任的内容当中。

这意味着,中央赋予了经济大省新的责任和使命,不仅是作为地方部门要实现自身的发展,更要在实践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两手抓”的要求中起到挑大梁的作用。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该表述和房地产风险等内容放在一起,恰说明对于化解地方债务方面的重视。从风险防范的表述来看,三个风险包括了房地产风险、地方债务风险和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可以认为,第一大风险是房地产风险,第二大风险是地方债务风险。因此,对于地方债务的化解,需要统筹好与经济稳定发展的关系,同时需要经济大省发挥表率作用,2024年要持续发力经济,同时“以进促稳”,包括在房地产相关领域土地供应力度加大、营商环境优化、金融支持倾斜等。

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殷剑峰、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宏观金融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王蒋姜执笔的NIFD季报《财政收紧,化债加速——2023年三季度地方区域财政》,从财政赤字来看,17个省市财政收支逆差达到历史同期最高值,其余地方政府除河南、云南外,均为仅次于2022年同期规模。这意味着对于绝大多数的地方政府,受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财政收入可提升空间较小,而财政支出呈刚性增长趋势,一般公共财政可利用空间不断缩小。该报告认为,第四季度财政空间会明显改善。长期来看,推进中央的转移支付和财政体制管理改革、推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合理合规转型,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才是实现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