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312/20231220151757W2r6lg4fj5.jpg

资本寒冬下寻找共识:生物医药领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2023中国经济年报

杨燕 2023-12-20 17:38:17

文/杨燕

时至岁末年关,医疗健康产业在过去的一年面对大环境、监管、市场的多重压力,有了哪些“进化式创新”结果,面对即将到来的2024年,代表资本的投融资动向会更激进还是更保守,初创医疗机构面对的机遇多一些还是挑战多一些?

近日,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指导、亿欧大健康主办的“京西健谈·CHS 2023第八届中国大健康产业升级峰会·投资价值主题论坛”上,多位长期关注医疗赛道的资深投资人齐聚一堂,围绕近五年内医疗健康产业行业的投融资变化,当下产业的进化之路,以及未来资本的青睐方向和企业在寒冬下的取舍和应对之策等话题展开讨论。

不难发现,当我们回顾医药行业过去五年国内外的融资冷暖,从金额和数量的变化可以清晰地勾勒出投资机构面对行业的“心电图”,它是已经被确认和固定的走向,当我们面对当下的行业困境时,犹如正在进行的手术环节,考验各家的战略判断和执行精细度,当我们将目光投向2024年时,唯有等待当下所做出的决断被现实一一验证或否定。

渡过资本寒冬:临床跟商业价值再发现

在自有数据系统“神农一号”的加持下,探针新基金合伙人邓婷婷通过几组数据的横向对比勾画出资本市场近年来的大体资金流向情况。

从疫情发生以来到现在,医疗行业一级市场投资事件数量以及投资金额经历了一个过山车式的变化,投资事件从高峰期每季度743起回落到现在的350起左右,投资金额也从巅峰时期的一季度完成817.2亿元下降至目前的261.4亿元。

邓婷婷表示,除了投资热度和水位之外,还能看到投资项目的估值在进一步降低,从目前趋势来看,预计明年投资事件数量会进一步下滑,今年不是最困难的一年,有可能最困难的一年是在2024年。

因为当初投资机构募资高峰期是在2021年,2—4年过去后,融资额逐渐耗尽,接续期能否顺利过渡是一大挑战。

醴泽资本管理合伙人李凯军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医药产业很多问题都与估值和退出渠道相关。生物医药的投资最终做的是产品,然后通过市场形成价值创造,天使投资人、VC/PE、二级市场投资人包括产品公司的员工,都是在这个过程不停地上下车。

以终为始的话,是一套计算方式,如果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估值和退出渠道的衡量标准发生了变化,那一系列的模型和假设都会变,就会有很多让投资人和企业家措手不及的事情。

天峰资本执行合伙人汤浩表示,医疗健康行业的投融资“退潮”不仅发生在国内,欧洲和美国的投资金额也一直呈现下降趋势,只是幅度没有国内明显,目前国内中后期的项目融资降幅特别大,大部分机构越来越倾向于早期项目的投资。

产业的周期性遇冷该如何去应对?在汤浩看来,从目前国内城市化进程以及5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来看,医疗赛道的刚性需求不言而喻,整个医疗赛道的春天就在前方,现在只不过是在过冬。

达晨财智创业投资医疗投资部董事总经理王宪政同样表示,从长期来看,我们不需要特别地悲观,回顾历史分析,医疗行业肯定还是持续向上的过程。

优卡迪董秘汪义昊指出,创新药投资中,底层逻辑从未改变,中国患者对于创新治疗药物的需求一直在增长,这是不变的。在周期底部,企业要保持韧性与专注。

对于当下企业能够努力的方向,汤浩给出了“三种武器”的建议,第一是主动调整管线,该停就停,该推迟就推迟,做好优先级归类,第二是重视市场准入,一些有原创竞争力的产品,一开始就要有全球化准入思维,第三是建立第二生长曲线,也就是全球化的BD业务,配备相应的人才库和资源库。

当寒冬已成现实,医疗健康行业的每家企业,每个从业者包括投资人都需要在混乱中寻找和拥抱共识。

邓婷婷强调,一家医疗企业在当下一级市场的价值评估体系里如何被定价,首先肯定是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价值,这是1,其他都是后面的0。当然,资本当前的共识仍然是需要企业回答一个问题,就是这个价值如何保证真实有效且能实现规模化。

资本永远青睐临床推广易、政策偏好,药物开发路径清晰,临床数据优越的企业,目前这个阶段资本对于价格更加敏感。不可否认的是,提前储备了足够“粮草”的企业,接下来更能够周转自己的发展路径,或者是下一步融资。

穿越行业周期:资本和企业锚点如何定位

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不仅是医疗健康企业在随着资本流向调整节奏,医疗投资机构的变化同样也很明显。

我们可以看到头部机构活跃度下降,大家开始在观望,国资出现了空前活跃和出手,产业资本要么隐身在投资基金背后做LP,要么直接下海做一级市场直投业务。

邓婷婷指出,除了组织架构身份的转变后,更需关注投资机构态度的变化。目前很多创业企业和资本的共识都是非常务实的一个状态,无论是哪个细分赛道,资本对于其商业闭环和投资壁垒的容忍程度都在逐步降低。这也需要企业进一步思考的是,该如何匹配自己的收入和支出,管理自己的融资额和烧钱速度。

投资人对于概念验证周期正在变得更为严格,从投技术变成更看重商业生态。以前可能某一个AI或者某一类技术的突破,就可以支撑一家医疗企业的高估值,到现在其实极少有投资人从技术这一单向维度来给出企业估值。

如果归纳近一两年资本出手的规律,可以发现实际上资本在医疗领域支持的企业仍然是以早期跟成长的前期为主,B轮之前。后续轮次赛道竞争的格局从一定程度来说已经相对地明显。

峰瑞资本合伙人马睿强调,早期项目一定要具备前瞻性,找到技术的早期趋势,而不是等赛道热了之后去找便宜标的。因此,早期投资非常难和卷,只有长期在早期投资领域持续耕耘和投入的机构,才能脱颖而出。

倚锋资本CEO朱湃在现场分享中表示,医疗健康行业过去B轮比A轮上涨1—2倍经常可见,但是今年这个情况已经基本上见不到。

相比过往几年,医疗产业今年出现了“爆发式”的海外授权案例,朱湃表示,这种现象背后不仅有投资人对于投资产品未来发展方向的期待和规划,也有企业产品走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时间点,在当下更倾向于现金流而非IPO的一个方向性的战略选择。

凯乘资本高级副总裁、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卓逸表示,在面对未来长期不确定的行情下:对企业来说,拿钱是最重要的事情,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对投资机构来说,信心是最重要的事情,你不投我不投,市场明年接着愁,你一笔我一笔,牛市明年就开启。

对于2024年医疗企业该如何在风暴中找准坚实的锚点,朱湃同样给出了5点建议,首先是管线应当单一且聚焦,追求少且精细,其次是企业在选择未来发展方向时可以更多地考虑并购而非IPO。

朱湃同样诚恳表示,如果选择融资这条路,企业当前需要合理定价估值,同时选择好落地的方向,很多时候企业遇到融资难题,GVC可以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此外,自建商业化团队还是与大药企合作,也是当下需要医药企业慎重选择前进方向的岔路口。

编辑:颜源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