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312/202312251704166hSVHNp7kP.jpg

医药市场结构性调整背后:创新药向左,仿制药向右

杨燕 2023-12-26 08:19:43

本报记者 杨燕 于娜 北京报道

一边是一笔笔刷新交易额度的license out项目,背后蒸腾着创新药现场涌动的现金流和交易热度;另一边则是随着多适应症失败,临床数据不佳等消息而极速跳跃的股市“心电图”,创新药冰火两重天的戏码正同时在资本市场上演。

在整个创新药商业化的过程中,严峻的挑战无处不在,从临床试验到审批上市,从政策法规到支付体系,都是需要应对的问题,无论是“出海热”还是“融资难”,不过是一时风向标罢了。

在谈论创新药行业的发展历程时,“双十定律”是被提到频率最高的词,研发周期10年,投入费用超10亿元,或许才能摸到一款创新药有望上市的门槛。此外,这还仅仅只是个开始,创新药企背后资本的投入回报,以及如何让创新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各家公司都会面对的一道难题。

创新药的生命周期

众所周知,新药研发周期漫长,每款有幸走到商业化阶段的新药都会在上市后一段时间内销售额逐渐攀升,直到销售峰值再缓慢下滑,其中峰值的延续时间和下滑速度则取决于多项因素,包括药品专利期的长短,仿制药的冲击以及药品临床价值的高低等等。

创新药之所以定价远高于仿制药,也是因为前期投入了大量的研发成本,因此需要在后期收回成本,获得回报,从创新药全球研发上市的进度来看,每年进入临床的药物中只有约12%的药物最终能够获批上市,很多药物止步于临床II期。

而仿制药往往大幅省略这一环节的投入和风险,因此无论是在市场定价还是在投入产出上很多时候都显得更具性价比。

值得重视的是,一款创新药的商业化决定了药企现金流的健康程度,是否能获得相应的收益来投入新的研发也决定了一家创新药企的生命周期有多长。

“创新药最终市场表现一定是仿制药代替原研药,这在全球都是一样的发展规律,一款成熟药品市场80%-90%都会让位于仿制药。”阿斯利康药业(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彬表示。

黄彬同样强调,一款新药可能是me-better、me-too或者是me-worse,它们门槛不同,技术要求也不同,期待对于不同层次的创新有更好的更精细化的政策支持。

清华大学医学院研究员陈晓媛同样表示,从药监部门的两项职能来说,一个方向是保证药的安全性,另一个更长远的方向就是鼓励创新药,企业只有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新药上市。

陈晓媛曾参与过全球首个口服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罗沙司他(商品名:爱瑞卓®)的审评,这也是史上首次由中国首先批准全新作用机制的国际首创原研药上市,实现三“首” 创新突破的原研创新产品。

罗沙司他是获得国家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支持的一款国产1类创新药,由珐博进中国和阿斯利康中国合作研发。珐博进中国负责开展罗沙司他在中国的临床试验和药品注册申报。完成获批上市后,珐博进中国负责罗沙司他的生产管理和医学事务,阿斯利康中国负责罗沙司他在中国的商业化活动。

珐博进(中国)总经理钟黎蕴华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爱瑞卓®自2009年在中国开始临床研发至今,在华研发投资总额已达29亿。中国接受治疗的肾性贫血的患者数量接近200万-300万,爱瑞卓®惠及了其中超过70万的患者。

不过,随着爱瑞卓®化合物专利到期,今年上半年包括正大天晴、齐鲁制药、石药集团在内的6家企业提出了相关仿制药上市申请,对于原研药企而言,集采的压力已经近在眼前。

可持续发展破局路径

或早或晚,集采的压力无差别笼罩在每一款新药的销售之路上,而对于以fist-in-class路线上市的创新药而言,这也是很多创新药上市后必然面对的困境之一。受限于20年的专利保护期,对于新靶点和新机制的前期探索和后期上市销售时间完全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黄彬表示,药品的专利保护情况比较复杂,有很多种形式,其中最有效的无非是化合物专利,其次还有技术专利、新适应症专利等等,取决于每个药品的特征,原研药企通常可以通过申请专利保护来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

对于一款创新药而言,前期研发时间过长,必然面临着专利到期前收获成本的时间窗口变短,专利保护期的延长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早在2016年,“药王”修美乐就有相关专利到期,但针对这款药品的多个适应症,艾伯维提交了大约250多项专利申请,构建了一道密不透风的“专利丛林”。美国专利到期日的计算相对复杂,需要考虑多个变量,例如专利期限调整、专利期限延长等制度,因此时长有时候会超过申请日期后的20年。

当前国内医药产业相关专利保护情况还在不断探索的道路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朱同玉在2023年两会期间曾提出有关创新药专利保护的问题。

朱同玉表示,当前我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进入制度化、常态化,涉嫌专利侵权(包括专利状态待定)的药品一旦纳入国家集采或在地方招采平台挂网,会直接影响专利权人的销售与利润,也会影响企业持续投入研发的积极性,不利于中国医药产业的创新升级。因此建议对于具有创新性的专利产品,延长其上市后的专利保护期,通过全链条的专利保护制度和行政司法协同机制,规范创新药和仿制药平衡发展、有序竞争,为中国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一位长期关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投资人曾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的创新药行业整体发展历史不超过10年时间,在此期间,事实上绝大多数药企一直在复刻国外现成的技术,引进一个国外临床后期的药,或者把国外的分子稍微改改就称为“新药”,但实际上,底层技术并没有任何革新。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线,如果中国的创新药企不做出改变,生存危机的到来只是早晚的问题。

编辑:颜源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