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312/20231226152612kUaTz454Mc.jpg

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张梦欣:助力乡村振兴,为农村白内障患者送去光明|聚焦2023华夏公益论坛

刘诗萌 2023-12-26 15:39:48

本报记者 刘诗萌 北京报道

12月26日,由华夏时报社主办的2023(第三届)华夏公益论坛在北京隆重启幕。本届论坛以“新时代公益的持守与创新”为主题,集老、中、青三代中国公益人于一堂,忆过往,思当下,探未来。为中国公益事业发展更务实、助力更全面、价值更有效而集思广益,共建共创共发展。

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张梦欣在论坛上表示,眼健康是国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白内障是我国第一致盲眼病,视觉损伤会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加重家庭和社会负担,是涉及民生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目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仍然是农村人口致贫、返贫的第一大原因,我国白内障高发多发每年手术量约400万例,很多农村白内障患者因经济困难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导致失明丧失劳动能力,很容易因病返贫。

为此,2017年7月25日,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原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光明扶贫工程”工作方案》,决定开展“光明扶贫工程”。项目由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组织实施。

张梦欣介绍,自2018年3月项目启动实施以来,促进会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国家民政部等部门的积极指导下,在地方乡村振兴局、卫健、医保、民政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与1000多家医疗机构签订救治协议,基本保障了农村困难白内障患者可以就近得到规范化的手术诊疗服务。

2022年1月,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光明工程·白内障复明项目评估报告显示了项目的四大优势:一是项目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视功能,明显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患者从申请救助到康复出院约为3—7天,平均视力(视力表最高为1.5)由术前的0.1提升至术后的0.42,平均个人负担金额仅为6.83 元。二是项目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整体满意度高。在自理、活动、社交、心理四个维度,生存质量得分由术前的53.31 分提高到术后的87.82 分。白内障患者对手术的医疗机构非常满意或满意的达95.23%。三是项目促进了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提升,提高了患者就医的可及性。白内障患者县域就诊率从2018年的78.5%上升至2020年的81.5%。促进了白内障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四是项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按照国际标准衡量,根据成本效益比分析,项目每投入1元,可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7.29 元,具有较高的两个效益。

截至2023年11月底,项目已在全国25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7个市、2083个县、16万个村,累计筛查3300多万人次,救治农村白内障患者218万余例,补助困难患者54万余例,为农民群众办了实事好事。今年,有1100多家医院参加项目实施,百名专家和千名志愿者到农村一线开展志愿服务,新增救治农村白内障患者40多万例。

“公益事业是长期而艰巨的,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和探索。我们非常期待与更多的社会组织、企业、个人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为众多生活困难的农村白内障患者解除疾苦、送去光明,共同把‘光明工程’这项惠民项目、暖心项目做得更好,造福千家万户,携手助力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建设。”张梦欣表示。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