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312/20231226171551t4VDDEESgr.jpg

清华大学教授邓国胜:我国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六条建议|聚焦2023华夏公益论坛

刘诗萌 2023-12-26 18:50:06

本报记者 刘诗萌 北京报道

“中国的慈善事业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十字路口,我们需要高质量的发展,下一步怎么样才能更好地高质量发展?”

12月26日,由华夏时报社主办的2023(第三届)华夏公益论坛在北京隆重启幕。本届论坛以“新时代公益的持守与创新”为主题,集老、中、青三代中国公益人于一堂,忆过往,思当下,探未来。为中国公益事业发展更务实、助力更全面、价值更有效而集思广益,共建共创共发展。论坛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数字公益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教授抛出了上述问题。他指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中央财经委第十次会议提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并将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的协调配套作为调节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这标志着,我国对慈善事业的认识已经从“消极”“模糊”和“积极”,向“高度重视”转变。

“要发挥第三次分配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作用,关键是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这就需要促进我国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对此,邓国胜提出了六点建议,包括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统筹协调、大力发展慈善信托、培育发展慈善组织、吸引一流人才、缩小数字鸿沟等。

规模提升,仍有瓶颈

近年来,我国慈善组织的规模确实大幅度提高。一个可以对比的数据是,2012年,全国依法登记的基金会2961个,总资产约为784.9亿元。而到了2020年,我国基金会数量增长到8565个,是2012年的2.85倍,全国基金会的净资产规模1809.7亿元。除了数量增长之外,基金会的规模和实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刚开始做基金会研究的时候发现我国基金会在2000年左右能够过亿的非常少,现在过亿的基金会规模已经超过300家。个别基金会的净资产规模已经超过了百亿,基金会的数量、规模得到大幅度提高。”邓国胜说。

与此同时,捐赠和志愿参与大幅度增长。2012年,我国共接受境内外慈善捐赠仅889亿,到2020年已达到2253.13亿元人民币,2020年是2012年的2.53倍。除了慈善捐赠外,2014年全国约有1.091亿志愿者贡献了14.82亿小时,相当于535.9亿元的价值,甚至已经开始超过慈善捐赠的价值。无论是捐赠还是志愿服务,在我国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我国的慈善生态系统正在逐步构成。总体而言,2012年之前,我国慈善组织的类型相对单一,组织分工较粗。近年来,我国慈善事业生态系统发生的最主要变化就是分工越来越细,开始出现了一批具有真正意义的资助型基金会,还有很多平台型的机构,还有一些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将近20多家。由于分工越来越细,整个生态系统正在逐步构成。

不过,我国慈善事业发展还是面临很大的挑战。最新的数据显示,事实上,2016年以来,我国广义的慈善组织增速下降,认定的慈善组织数量增速也呈现下降趋势。并且,虽然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我国的捐赠仍然以企业捐款为主,个人捐款比例偏低。这些年来我国的企业捐款比例一直高达60%—70%。从发达国家的数据来看,美国企业捐款的比例在4%左右,个人捐款比例在70%左右,我国这些年个人捐款的比例有所增长,但是整体一直徘徊在20%—30%之间。“跟过去比确实有很大的进步,但是与国际相比,我国个人捐款比例还是偏低,公众参与非常不足,慈善文化仍然有待进一步培育。”他说。

此外,我国慈善领域的存量资产少,主要以现金捐赠为主,社会捐赠总额占GDP的比例低且近年来略有下降,比重大概0.15%。在一些发达国家,存量资产其实非常大,比如慈善信托资产、基金会的留本资金规模很高,社会捐赠总额不只是依靠每年的现金流捐赠,也依靠存量资金,包括慈善信托与股权之类,而这方面我国才刚刚起步。

完善法规,吸引人才

对此,邓国胜提出六点建议。

首先,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最近《慈善法》正在进行修正,修正之后,需要进一步制定细化政策,通过出台可操作的细则,为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好的法治环境。

第二,加强统筹协调。如果把慈善事业发展作为第三次分配的重要内容,上升到国家基础性分配制度的高度,那么,国家层面还是需要有一个更高层级的部门来统筹协调推动。例如,国务院成立一个慈善事业领导小组,更好地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

第三,慈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要大力发展慈善信托,增加存量资产。他指出,虽然目前我国出台了不少税收优惠政策,但是总体来说激励作用不是很大,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很难落地。就像《慈善法》规定没有备案就不能享受减免税的优惠政策,但是如果慈善信托备案了,要怎么享受?

第四,培育发展慈善组织、优化结构也是下一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只有慈善组织充满了活力,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目前面临的一个瓶颈,慈善组织登记注册还是需要有业务主管部门,虽然2016年国办《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稳妥推进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的直接登记,但是迟迟没有落地,期待《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条例》能够尽快推出,解决慈善组织登记难的困境。

第五,慈善事业包括慈善组织的发展,最关键的还是缺人才。慈善组织要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有一流的人才。

邓国胜举例说:“之前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调查,慈善组织发展面临最大的瓶颈,一是缺人才,二是缺钱,三缺办公场地等等。人才是慈善组织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这也制约了慈善组织的高质量发展。”他认为,目前,这方面还是有一些限制性政策,比如慈善机构的平均工资如果超过当地平均工资的2倍,就很难享受减免税的优惠政策,这不利于慈善组织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再加上一些公众觉得做慈善就不应该有报酬,慈善组织也不应该提取管理费等等,这些社会认知也导致慈善组织难以吸引一流的人才。下一步不仅要推动慈善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更要能够留住这些人才。期待有更多的高校加大对公益慈善领域人才的研究和人才的培养,像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有专门的慈善学院,在全球最早开始培养慈善领域的硕士和专业博士,未来我国的慈善事业也要培养更多本科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

最后,在数字时代,慈善事业要高质量发展还要重视数字信息技术在慈善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缩小慈善领域的数字鸿沟。这些年企业的数字技术应用突飞猛进,政府部门电子政务发展快速,但相较而言,慈善领域运用数字技术的鸿沟却越来越大。最近有一些研究表明,我国慈善领域的数字化技术能力相对滞后,当然有时候也是因为养不起信息技术的人才。下一步,慈善组织的数字赋能,加大慈善组织对数字技术的应用和数字人才的培养,也是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