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诗萌 北京报道
时隔两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再度成为政策焦点。
1月26日,住建部召开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部署会(下称“住建部会议”),要求加快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同一天,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也召开会议,部署了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相关工作。
两个会议均表示,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的重大举措。继1月12日上述两部委下发《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后,两周之内两部委再次专门召开会议就这一机制的落实进行部署。
合硕机构首席分析师郭毅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这两年楼市的宽松政策不少,但从效果看都低于预期。这次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迅速落地,也是希望能有效提振市场信心,但核心是住建部门如何统筹金融机构,实现对房企运营管理的健康状况、对项目去化流速、回款状况的动态拉通,协助金融机构更准确地判断融资安全性,可能会对政策的落地实施能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高层协调,迅速落实
住建部会议要求,地级及以上城市人民政府要切实发挥牵头协调作用,把这一重要机制迅速建立和运转起来,及时研判本地房地产市场形势和房地产融资需求,强化统筹谋划,细化政策措施,搭建政银企沟通平台,推动房地产企业和金融机构精准对接,协调解决好房地产融资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会议则要求金融机构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内部机制,明确工作规则,并强调各监管局要积极参与协调机制,主动配合地方政府和住建部门,稳妥有序开展相关工作,共同推动协调机制落地见效,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从2022年的“三支箭”到“金融”16条,再到2023年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一视同仁和“三个不低于”,国家比较重视房地产融资难题,但落实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在于银行对风险担忧比较大,对房企的信任度比较低。因此,对融资的重视开始转向协调机制,即协调机制推送合格的贷款项目,金融机构对合格的项目兑现投放融资。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1月24日央行召开的国新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发布会后,住建部和金监局立即召开会议,说明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部署的重要性和急迫性,也充分说明对于房地产市场和房企尤其是保交楼领域的重视。所以此次协调机制部署会议,可以认为房地产金融政策进入到了试图消除“房地产与金融良性循环”中的堵点的新阶段。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住建部会议上有中央财办、中央金融办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出席,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会议上,不仅有中央财办、中央金融办,更有国务院办公厅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出席会议,足见规格之高。
住建部会议还提出,国家层面将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项目信息平台,实行周调度、月通报。住房城乡建设部抓机制落实力度大,据了解,本月底前,第一批项目名单落地后即可争取贷款。
充分赋予城市房地产调控自主权
此外,住建部会议上还提到了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长短结合、标本兼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坚持因城施策、精准施策、一城一策,用好政策工具箱,充分赋予城市房地产调控自主权,各城市可以因地制宜调整房地产政策。
其中,“充分赋予城市房地产调控自主权”一句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就在会议之后的一天,27日广州市出台了《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放开120平米以上住房限购。
据记者了解,广州即将放宽限购的消息在一周之前业内已有讨论,说明这一政策已经酝酿了一段时间,只是在住建部会议后立即出台。李宇嘉指出,过去协调机制主要集中在调控政策重点监测城市,出于房住不炒、稳定地产、规范政策等考虑,政策调整要加强上下之间的协调和报告。目前,各地房地产市场下行,稳定的压力加大,过去的做法不再可行。赋予城市房地产调控自主权,目的是将稳定市场和行业的权利责任义务都给到地方政府,落实地方的主体责任,国家加强政策扶持和监测考核。
严跃进也对本报记者指出,“充分赋予城市房地产调控自主权”是优化调整房地产政策的升级版,说明各地政策从“放松”的重心转向“精准”。虽然过去也有“因城施策、精准施策、一城一策”等表述,但他和团队观察到,2023年各地政策总体上还是高度一致,创新性不强,“药效”也没有预期得好。因此,当前高层不光关注到全国层面的供求关系变化,也关注到了各地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情况和困难,所以对于政策方面做了更大的松绑或放权。从这个角度看,各地在春节后若是预判市场企稳有困难,预计还会迎来一大波购房宽松政策,即在此前的“认房不认贷”“降低首付和房贷利率”“调整普通住宅标准”等基础上再做进一步的宽松。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