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402/20240227125731RgD0UrLndW.png

“我就像一个古代人,带着现金到处走”,二维码难住外国游客?

付乐 2024-2-27 19:12:53

本报记者 付乐 冉学东 北京报道

2月26日,“老外在中国有钱难花”的话题词登上微博热搜。

在移动支付方面,中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但反而这一点,却成为外国人来华支付的门槛,如何提高外国人支付的便利性,成为核心问题所在。

日前,中国与新加坡、泰国等国家相继签署互免签证协定,境外来华人士数量增加,支付问题日益凸显。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表示,为解决这一问题,已建立了专项工作机制,提出了“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的解决方案。

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2月27日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移动支付产品供给日益丰富,数字人民币解决方案不断创新,境外来华人士支付的堵点正逐渐被疏通。

支付成消费的“最后一公里”

梁名皜是新加坡人,已经在中国生活了7年的他,早已适应了移动支付。

“在新加坡时刷卡比较多,刚到深圳时因还没开户,很多时候不方便,因为能刷卡的地方不多。每年有一半时间在中国,现在使用扫码支付已经轻车熟路,平时用支付宝国际版,日常吃喝消费很方便,遇到大额支出会选择刷卡。”梁名皜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另有宝妈说到,自己家所在小区有国际幼儿园,经常能看到外国人接娃时用手机扫码共享单车、租借充电宝,看起来使用十分流畅。

记者调查了国内一些热门景区,发现支持的支付方式包括银行卡、现金、微信、支付宝、银联卡、visa卡、万事达卡、大来卡、吉士美卡等,不过也有景区工作人员建议线上支付购票,线上实时更新,对余票的把握更精准。

长期在中国工作和生活的外国人,对移动支付已经十分熟悉。不过,对外籍游客等短期停留中国的外国人而言,支付却成了消费的“最后一公里”。

一位在上海生活了四个月的美国女生说到,自己在中国感受到最大的文化冲击是手机支付,在美国使用手机频率并没有这么高,在中国和朋友聊天、叫车都是用手机,不过也有手机没电的担忧,就像与外界失去了联系。

一位加拿大游客对中国美食和美景赞不绝口,但提到如何付款时,他直言不是很方便。

“短期旅游的人没有中国银行卡,没有移动支付,刷卡和现金都不是很方便。本来想买一套骨瓷餐具,结果付款不成功,反倒‘省钱了’。”该游客分享自身经历时说到。

随着经济复苏,以及中国免签国家的“朋友圈”持续扩容,来华游客日益增多,但“消费支付不够便捷”成为了境外游客入境消费的痛点。

移动支付是国民日常消费支付的主要方式,而国外很多国家和地区仍以刷卡和现金作为主要支付形式,不同的支付习惯以及安全隐私观念差异,造成了境外人士入境的支付难题。

“让外国人愿意刷卡的刷卡,愿意用现金的用现金,也是一种包容”“到中国就是体会不一样的风土人情,要提前做好攻略,外国人也可以尝试使用电子支付”,不少网友讨论称。

另有一位两年前离开中国的外国女生说到,“中国现在很少有人使用现金了,这让我非常惊讶,很奇怪,但又很方便,我就像一个古代人,带着现金到处走。”

在多位受访者看来,境外来华人士支付问题涉及商务、金融、文旅、交通、外事、公安等多个领域,提升外国人在中国的综合体验和生活便利程度,是核心问题所在。

“堵”在哪里?

近年来,许多外卡POS机退出了市场。由于外卡刷卡手续费不低,单笔费率基本上在2.5%至3.5%,而支付宝单笔费率为3.8‰,因此商户更愿意外国人使用使用现金、支付宝或微信。

记者走访发现,对于境外人士来说,除了刷卡问题,现金的使用也时有不便,如部分商家现金难找开,且很多饭店采取微信扫码点单,客人不进行相关绑定依然不行。

和中国相比,移动支付在许多国家并未普及,部分外国人不了解移动支付账户。其次是银行卡兼容性问题,外国银行卡在中国境内的ATM机和POS机上的受理程度,以及与本地支付系统的兼容性存在局限。再者对于外国人而言,扫码支付虽支持国际信用卡绑定,但绑卡流程涉及实名认证、手机号验证等,且需要一定的中文阅读能力和操作能力,并存在限额。再加之服务商的支付终端,可能无法识别或处理外国发行的银行卡信息。此外,还涉及到不同国家间金融监管要求、数据安全规定及技术标准差异等。

当下,各行业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疏通这些堵点,例如推出更加丰富的支付解决方案,简化身份验证流程,提升对国际银行卡的支持度和服务覆盖范围等。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是国人最常用的支付工具,为解决境外用户在中国境内移动支付难题,2023年7月,支付宝和微信宣布支持绑定Visa、Mastercard、JCB、Discover等国际卡组织发行的银行卡,单笔交易200元以下无需支付外卡交易手续费。

目前,境外人士通过“下载支付宝App后绑定境外银行卡”以及“直接使用境外电子钱包扫支付宝二维码”,可支持在境内的移动支付服务。

按照监管指导,目前支付宝正在试点,境外用户可以有一定的免身份认证的支付额度,超过则需要认证。

微信支付近期则针对境外用户注册方式、支付开通流程、免认证小额支付额度,以及简化操作体验等方面进行了优化。

例如针对外籍人士实名认证流程不习惯的情况。微信支付已支持境外用户首次开通使用时,可在仅绑定外卡的情况下,直接进行免认证小额支付。用户后续可以选择继续提交实名信息,完善实名认证,提高交易额度。

多措并举打通支付服务“最后一公里”

2015年起,中国移动支付迅速发展,目前我国移动支付普及率达到86%,居全球第一。

海外的支付行业则呈现渐进式发展,完整地经历了现金交易、支票、银行卡阶段,从相对完整地PC互联网支付阶段,后进入移动支付。

在业内看来,中国跳过了信用卡刷卡支付阶段,直接进入了全民二维码时代,与部分国家和地区出现“断层”。

如何提升境外人士支付服务便利度?

在日前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张青松表示,许多境外来华人士习惯使用银行卡、现金,而移动支付在中国更加普及,导致在华支付存在不便。对此,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已建立了专项工作机制,按照“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的解决方案,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据了解,人民银行将完善境外银行卡受理环境,会同相关部门划定重点商圈、机场、火车站等主要涉外场所,指导商业银行、支付机构加快推动重点商户开通外卡受理。

“一直以来,人民银行均有强调在合规的前提下,提升支付服务的便利性。”王蓬博表示,从现有市场格局来看,境外来华人士支付的堵点正在逐渐被疏通。

他表示,目前,人民银行已指导支付宝、财付通、中国银联等机构丰富移动支付产品供给,创新研发数字人民币解决方案,满足境外来华人员的移动支付需求。

对于部分外籍人员担心的隐私与安全问题,《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的出台,进一步厘清了支付产业各方权利义务和责任边界,赋予监管部门依法行政权力,支付行业发展进入崭新阶段。

此外,我国不断完善跨境支付体系,2023年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实现对六大洲全覆盖。2023年11月,万事网联获批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