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403/20240306130255Zx5egU30aT.png

全国政协委员、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大力推进干细胞产业和基因治疗药物研发|两会声音

杨燕 2024-3-6 16:25:21

本报记者 杨燕 于娜 北京报道

细胞和基因治疗是近年来国际医学前沿重点发展领域。目前,国外已有多款多种类型的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上市,国内也有4款治疗恶性血液肿瘤的CAR-T(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产品上市,上百个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处于不同临床阶段。

正值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全国政协委员、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表示,首先是与FDA接轨,充实审评力量,加强沟通指导,提升审评审批效率。

国家药监部门一直重视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的技术评价研究,已经发布了20余项指导原则。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产品设计和制备工艺复杂,并常随研究理论和技术发展迭代更新,不同于传统化药和生物制品,其作用机制、体内行为、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各自具有不同特点,个性化和特殊性非常突出,迫切需要药监部门和科研主体之间加强沟通,并根据行业前沿持续完善技术评价体系。

丁列明提出,FDA在生物制品评价和研究中心新建了治疗性产品办公室(Office of Therapeutic Products,OTP),指导开发创新性和差异化越来越高的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建议借鉴他们的做法,鼓励各方共同参与关键技术讨论和标准制定,形成行业共识,快速更新CGT(Cell and Gene Therapy,细胞和基因治疗)领域指南,以开放的态度宽进严出(IND相对易,BLA要求高)。建立CGT药物专门审评部门,增加审评人员,增强专业素质和审评能力,提高沟通会议频次,在地方局派设技术指导窗口,就专业问题进行辅导、解答、协调。试行优先审评券制度,推动审评资源大力支持优质项目。

其次是从支持产业发展层面加强布局规划和政策供给,鼓励开放竞争、高质量发展。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等,都明确提出发展干细胞、再生医学、CAR-T等生物治疗产品,但这些政策要求都是战略指导性的,没有具体配套实施细则。其他发布的指导原则等,更多侧重于健全标准体系、完善临床应用技术规范和加强安全性评价,缺少支持产业发展层面的规划布局和政策供给。

丁列明强调,当下,中国在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研发方面几乎与国际同步,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有机会成为“领跑者”。建议加强产业政策供给,引导国内资金投资,同时坚持科学无国界,深化国际合作,在不违反人类遗传资源相关管理要求前提下,尽可能放开限制,允许外资在中国CGT领域投资布局,有助于国内企业与全球同行同步竞争发展,加速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也有利于解决跟风投机、缺乏创造力、低水平重复等问题。

第三是聚焦关键领域重点环节,大力支持转化研究和临床应用。我国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研发蓬勃发展,在一些领域取得了重大成果,走在全球前列。例如北京大学邓宏魁教授研究团队利用化学小分子诱导方法,建立了一种安全、简单、易于调控和标准化的人多能干细胞制备技术。该研究成果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于2022年4月发表于顶尖学术期刊《自然》杂志,目前正在进一步开展化学诱导人多能干细胞分化的胰岛细胞治疗I型糖尿病早期临床研究,显现非常好的临床效果及应用前景。

丁列明建议对这样具有原创性、核心竞争力的科研项目和科研团队给予大力支持,在底层技术上帮助解决“卡脖子”问题,加快建立中国自主技术开发的临床级别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库,早日摆脱对海外技术的依赖。同时,在临床转化上务求科学高效,允许临床研究中验证了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干细胞治疗方案,在研究医院先行先试,取得进展后大范围推广,促进重大疾病治疗;整合国产生物试剂耗材,降低转化成本。在人才培养上,药监部门和科研主体密切合作,共同培养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从研发到转化的各类人才,留住人才并强化人才支撑,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编辑:颜源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