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403/20240306153900W9RCR1zy8H.jpg

粤港澳大湾区连续八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三地代表委员热议新质生产力、区域融合|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王敬 2024-3-6 17:03:37

本报记者 王敬 张智 深圳报道

2024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五周年,是澳门回归25周年,也是“粤港澳大湾区”连续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第八年。

3月5日,李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展优势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报告还提到,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据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数据,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超过13万亿元人民币,专利能力位居全球四大湾区之首,成为全球最具前景的增长极之一。

过去五年,一系列软硬件措施落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三地数据、资金、人才等科技要素加速流动,建设成果有目共睹。一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 每年都是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记者注意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 “新质生产力”这一重点话题也成为粤港澳三地代表委员热议的高频词。

大湾区将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器”“储能池”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党中央对今年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其中,第一条聚焦“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安永华南区主管合伙人黄寅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今年《报告》的重点,也是2024年广东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广东提出超前布局6G、量子科技等五大未来产业,另外也将目光聚焦在培育数字经济的优势上,加速发展数据等高端要素市场,以更好的生态赋能产业创新。”

一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致力于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建设具有全球性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广东新质生产力2023发展调研报告》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新质生产力发展集群度高,将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器”“储能池”。从区域分布看,广东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都集中在大湾区,尤其是广深佛莞4个万亿城市。

就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全国人大代表、广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楚源专门提出大力推动生物医药数字经济发展的建议。李楚源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数字化是生物医药健康行业转型的必然趋势,但如何开展实现数字化亟待规范指引,建议结合行业特点,制定生物医药健康数字经济领域的法律法规,并构建有效支持生物医药健康行业数字化的财税金融政策体系,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同时促进研发和应用两端紧密合作,重点打造一批全国性生物医药数字化转型示范企业。”

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财务官钟铮提出《关于加大智能制造支持力度,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建议》的建议,她提出,加快推动“智能制造专项”立项实施。支持科研院所、企业突破数字化、人工智能、智能装备等关键技术的创新和融合,推动工业机器人、工业软件、智能制造装备等重点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形成自主可控、先进适用的通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此外,钟铮还建议加快智能制造应用普及,支持工业大省建设智能制造先行区及加快形成我国自己的智能制造标准和评价体系。

聚焦“新质生产力”关键词,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广东省委会副主委、深圳市委会主委,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吴以环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未来产业创新网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建议》。吴以环建议,要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未来产业创新网络;构建粤港澳三地政产学研用资协同创新平台;加强大湾区内大学网络建设;打造可持续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据悉,全国人大代表、鹏城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带来的多件建议都与新质生产力相关。他呼吁加快布局绿色算力网,培育自主可控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此外,他还提出发力低空经济,建议加强顶层设计,促进各地低空经济联动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副主席、民进深圳市委会主委陈倩雯对低空经济相关企业、应用场景进行了多次调研。她建议,要深化开展低空空域改革,统一规则保障多场景建设、技术引领贯通产业链上下游,让低空经济为深圳、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添助力。

支招文旅消费、区域融合

“希望大家有机会多到大湾区走一走,看一看。”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刘结一如是说。今年春节期间,内地居民前往港澳共计约252万人次,港澳居民来内地约249万人次,港珠澳大桥口岸出入境客流、车流屡创新高。这些数据是港澳与内地居民“北上南下”的“双向奔赴”,是粤港澳大湾区“车畅、人兴、财旺”强劲活力的生动写照。

去年以来,随着“澳车北上”“港车北上”相继落地实施,两地居民北上热情不断升温。澳区全国人大代表、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会长吴小丽关注到,目前通关口岸软硬体配套设施尚未能满足居民需求,因此今年全国两会,她提出了关于“澳车北上”政策优化的建议。吴小丽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随着“澳车北上”的开展,越来越多居民期望横琴单牌车亦能入粤行驶,扩大澳门居民出行范围,建议政府加快研究。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第七届立法会议员、香港工联会会长吴秋北提出《关于建立国家大湾区旅游发展办公室的建议》,他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当前存在旅游尚未形成协同发展格局;各地旅游发展不均衡,限制市场增长潜力;大湾区部分旅游产品单一化严重等问题。因此,他建议建立国家大湾区旅游发展办公室,通过集中资源,协作各地合理分工,包括负责策略的规划、执行决策、跨域交流、搭建平台框架,解决三地旅游协同发展的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湾区旅游产业链的潜力。

针对粤港澳大湾区文旅发展,港区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香港友好协进会副秘书长朱鼎健提出了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面向世界的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在粤港澳大湾区实行更为开放的签证政策以及加大对新型文化旅游项目高质量发展扶持等多项建议。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大湾区进出口商业总会会长林龙安提出了《关于便利人文交流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提案》,林龙安称,随着大湾区一体化发展,越来越多的港人和境外人士到内地生活、工作。为进一步推动大湾区融合发展,最接地的方式是加强交通联系,建立互通通讯基础,优化支付系统。此外,他还建议取消粤港澳三地手机的跨境数据、通话的漫游收费,降低大湾区跨境沟通成本,促进信息的流通。

陈倩雯还关注到,深港两地在消费合作方面有巨大潜力,如果能利用好沙头角这一区域,完善更多政策,将更加增强深港,乃至粤港澳之间的联系,让大湾区的消费能够有更好的提升与发展。因此,陈倩雯建议沙头角深港国际消费合作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此外,她还建议,完善海关的监管措施,打造一个能够让两地消费品较为宽松流通的模式,以消费升级带动粤港澳之间的融合交流,释放消费潜力。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