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404/202404111445513CKe1vXGj1.jpg

促进现实经济增速与潜在增速的匹配

伍戈 2024-4-13 19:53:22

伍戈/文

短期实际经济增速如何?

就短期经济而言,市场一致性的预期从年初到现在发生了较大调整。年初时,市场普遍预期一季度的实际GDP增速可能不到4.5%,但是1-2月份数据公布之后,普遍预期一季度就能达到两会预期的5%左右。去年一季度的基数对今年的各种指标都有明显影响,包括春节所在月份的不同对消费和价格的影响也较大。就出口而言,由于去年3月份较高基数的原因,今年3月份的出口可能出现向下调整。投资、工业增加值等统计口径近期也有所优化,如何科学看待这些数据是有一定难度的。

从全年角度而言,如果今年一季度在面对这么高基数挑战之下都能够实现或趋近于5%左右的目标,那么全年实现5%左右目标的压力可能就没有年初预期那么大。现实数据会对政策产生一些实质性的影响。过往来看,如果一季度经济数据能达到甚至超过两会制定的目标,从二季度开始,政策可能总体表现较为审慎。这种审慎既可能会体现在货币政策、基准利率,也可能体现在以广义财政赤字率方面。

合意的长期经济目标是什么?

经济转型过程中,制定什么样的经济增速目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同比增速尤其是实际GDP同比增速可能容易受基数效应影响。比如以上提到1-2月份的数据,会受到时期不同、统计口径优化等技术性因素的影响。从海外经验看,很多国家盯住的不是实际GDP,而是价格水平和劳动力市场等。由于中国还处于转型阶段,目标未来也可能存在优化和转型。其中,价格目标可能非常关键。价格的特点在于其总体较为连续,不易受到同比影响;价格本身表达的既不是简单的需求也不是供给,而是供需均衡的结果,因此能表征一个国家的产出缺口。

一方面,长期我们希望实现高质量增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另一方面,短期的经济目标应该是让现实经济增速与潜在经济增速能够匹配,这就是良好的经济增长。这就意味着,老百姓充分就业,企业产能充分利用,可以实现利润和收入正的增长,这是经济实现潜在增速的标志。由于人口等原因,长期中我们的潜在经济增速面临着调整压力,但这种调整其实应是平稳的自然的历史进程。当潜在增速发生调整时,更重要的事情是要让现实和潜在增速相匹配,给予经济稳定的宏观环境。

关键是如何找到中国的潜在增速。潜在增速其实是非常学术性的指标,有各种算法和处理方式,比如对工业增加值进行HP滤波、状态空间方法、索洛模型等。但是,这些理论模型计算得出的结论是否令人信服?是否与中国转型中真实的潜在增速相一致?客观上来说,也许只能通过事后方式来检验它是否准确。

衡量潜在增速的表观指标,包括价格和产能利用。一百多年前,美国经济学家们在定义潜在增速时,也不知道具体是多少,但潜在增速下一定有劳动力充分就业、产能充分利用。或许可以根据当下产能利用状况、劳动力市场状况,反推中国的潜在增速。潜在增速的高低有时也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达到潜在增速的过程中实现价格稳定及充分就业等目标。就当下客观情况而言,我国在进一步弥合产出缺口方面的压力与动力是并存的。

促进经济合意增长的政策建议

当微观主体有效需求不是那么充分时,通过政策手段来弥补有效需求缺口是非常关键的。弥补有效需求缺口,政策选择可能包括:第一,货币层面,更在乎的应是实际利率而不是名义利率,或者说虽然名义利率在下降,但其下降幅度和微观主体的收益相比,二者之间是否匹配是关键;第二,财政适度发力。事实上,去年狭义财政赤字率有明显抬升,而广义财政赤字率发力仍有空间。

此外,房地产市场具有系统性。居民财富存量资产中大量是房地产,对单个微观主体而言,购房时价格越低是越合意的。但从整个系统来看,如果出现过快单边调整,就会导致存量财富出现调整压力,继而影响消费、投资。此外,商业银行总体以抵押品为基础进行放贷。抵押品价格若过快调整,也会对信贷产生掣肘。

市场出清调整地产过程中,需不需要更加有力的政府的力量呢?一个成功的例子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积极解决了不良债务问题,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但没有出现重大风险,最后还成功上市了。所以,当系统性重要的行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究竟怎么看待存量和增量问题?改革开放是渐进式过程。不是说改革中没有阻力,也不是说经济不会遇到问题,但一定要处理好存量和增量的问题。上世纪九十年代时,四大商业银行确实存在坏账风险,但不会因为存量上的坏账就不允许商业银行在增量上进行信贷,而是很好地处置了存量与增量的关系。在增量经济能够保证的情况下,有可能反哺解决一些存量性债务问题。现在中国面临的挑战也类似,不管是地方债务还是地产问题,要把它一分为二——科学对待和处置存量和增量的问题。

今年有望实现5%左右的目标,现在来看虽有压力,但不会有特别强的无法实现的预期。未来实际GDP若能够实现5%左右的目标,与中央提到的预期问题的改善之间有相关性,但不是必然关系。这还取决于其他目标的实现,特别是价格指标的积极变化,它更加关乎居民的收入、企业的盈利。对于中长期的目标,无论未来怎样制定经济增速目标,最合意的方式是让潜在增速与现实增速吻合起来。

对于政策而言,如果总需求增长确实发力,我们更在意的不仅名义利率而是实际利率。对财政而言,狭义财政赤字率很重要,但从以往来看,广义赤字率的积极可能更能表征总需求政策的扩张。对于地产相关的问题,我们认同市场化的出清方式;也同时强调,如果某些领域、项目甚至企业在市场化出清上出现问题时,可以借鉴上世纪90年代成功处置存量债务的经验,从而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为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本文整理自伍戈在2024年第一季度CMF季度论坛上的发言)

责任编辑:刘锦平 主编: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