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怡琳 于娜 邢台报道
每个残疾儿童都是折翼的天使,他们缺乏自信、缺少快乐,更需要社会各方面给予关注。
4月25日上午,京津冀残疾儿童康复协作现场推进会在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召开。会上,河北省残联携手北京市、天津市残联成立京津冀残疾儿童康复联合体,签订京津冀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一体化协议,实现康复资源三地共享惠及京津冀更多残疾儿童及其家庭,标志三地残疾儿童康复协作迈上新台阶,残疾人事业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摄影:郭怡琳 图注:中医推拿手法对患儿进行康复理疗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国残疾儿童康复进入快速发展轨道,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中国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胡向阳指出,“推进京津冀残疾人事业协同发展,需要积极探索,久久为功。签署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一体化协同发展协议,成立残疾儿童康复联合体,这是务实推进协同发展的又一新进展新举措。希望三地残联组织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扎实推进协作任务落地见效,并不断创新实践,推动协同发展行稳致远。”
自2014年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十年间,在中国残联的有力指导和京津冀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三地残联坚持合作共赢理念,打造京津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4月25日,《华夏时报》记者来到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第九医院走访,揭开河北省脑瘫儿童康复排头兵的神秘面纱,见证京津冀残疾人康复协同发展的巨鹿模式。
摄影:郭怡琳 图注:海豚室里正在进行孤独症患儿心理治疗
走进河北省脑瘫儿童康复巨鹿模式
2022年,中国残联印发《残联系统康复机构业务规范建设评估指南》,从而拉开基层康复机构建设新篇章。在中国基层的儿童康复领域,素有河北康复看巨鹿的说法。
早晨8时,记者来到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健康东路的第九医院,探寻河北省脑瘫儿童康复巨鹿模式的神秘面纱。映入眼帘,走进儿童康复中心室内,装潢五彩斑斓,欢快的乐声环绕,一群4-5岁的孩子在康复师带领下,摇着玲鼓有序起舞。在记者眼中,很难将这些孩子与“脑瘫”一词联系,只有大幅度动作时才显露出微微迟缓。对此,现场讲解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这些轻度脑瘫患儿已经在院康复3-4个月,逐渐练习自理能力,适应普通孩子的生活。”
作为中康的联合体单位,邢台市第九医院的儿童康复工作始于2008年。该院副院长王运波向记者回忆道,“建科初期只有一个人、一间屋。那段时间,我们关注到临床上有的孩子因为新生儿缺氧或者早产、产伤、引发孩子行动迟缓,但长期缺乏科学康复治疗,一些本可以矫正的症状伴随终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在这个初衷下,我们作为河北省脑瘫康复试点成立科室。”
直至2010年1月,在国家万名医师下乡支援农村卫生号召下,学科带头人河北省儿童医院康复专家赵玉香经人才引进扎根巨鹿九院。通过14年时间,帮助巨鹿县儿童康复事业实现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跃进,累计救治患儿5000多名。目前涵盖诊疗区、治疗区与住院病区,通过中西医并举思想,开展孤独症谱系障碍、脑性瘫痪、智力障碍、言语发育迟缓、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和聋儿康复训练等。
随后,记者穿过大厅来到感统个训室及平感统集体教室,尝试体验基础康复训练项目。一位康复师现场介绍,“基础训练重在帮患儿找到平衡感,通常以双台阶平衡楼梯向三步台阶平衡楼梯过度,逐步培养自主上下楼梯能力及攀爬能力。”
在运动治疗室,记者看到一些脊柱侧弯训练器材。据讲解员介绍,“2022年开始医院每年为全县6万余名中小学生进行免费的脊柱侧弯筛查,并对筛查出的100多名有问题的孩子进行治疗。”
穿过走廊一路向西,记者来到辅具工程室,门口的科普展板讲解着各类辅具产品的使用方法及相关家庭康复注意事项。一位负责辅具制作的康复师介绍,“科室从2016年开始辅具制作,来辅助孩子解决走路的各方面问题。通过引进德国原产设备,学习专业器材技术,目前可以独立完成辅具制作,大幅降低孩子们的家庭负担。”
王云波表示,“儿童康复的目标是提高自理能力,独立适应校园生活。从这个角度出发,在强调康复治疗的同时同步训练生活自理能力。我们模拟家庭生活环境,对孩子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包括起床、穿脱衣服、洗漱、就餐、餐具使用、如厕等。设立沙盘游戏心理治疗室,身心康复治疗并举。通过这些模拟训练,帮助孩子回归家庭,走向社会。”
跟随讲解员的脚步,记者推开海浪海豚教室的门,整个房间被打造成浪漫的海底世界。伴随屏幕前滚动播放海豚潜泳,感受心跳与海浪的节奏同步。“这是起源于欧美的一项孤独症治疗项目,医院投资30万,于2021年投入使用,至今已治疗100例,均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讲解员表示。
此外,记者了解到,教育治疗区秉承“康教结合”的理念,专门引进6名特教老师进行音乐和手工课程训练。而为让接受过系统训练的孩子正常入学,在县残联和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医院与三所小学签订协议,让孩子们接受融合教育(亮点4),有机会进入学校,享受学校的教育。
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巨鹿坚持汇集京津冀康复资源,服务京津冀民众。作为京津冀残疾人康复协同发展的缩影,该县高度重视残疾预防工作,县残联对发育落后、脑瘫等需要入院进行康复治疗的新生儿,每人每年给予康复救助资金。而这一系列帮扶政策的落地为巨鹿变成康复发展的良田沃土埋下伏笔。
推动京津冀残疾人事业协同发展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这十年来,在中国残联的有力指导和京津冀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三地残联坚持合作共赢理念,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深化就业、康复、文化体育等领域协同协作,推动资源共享,促进优势互补,努力把发展落差的势能变成协同发展的动能,在打造京津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的伟大实践中,彰显新担当、展现新作为,有力促进残疾人事业协同发展。
在此背景下,京津冀三地残联站位协同发展大局,加强残疾儿童康复、辅具适配服务、康复机构建设等方面的协同协作,河北各市残联与京津各区残联建立“一对一”结对协作机制,实现了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互认、服务信息共享。
值得注意的是,三地残联宣布成立京津冀残疾儿童康复联合体,下设肢体(脑瘫)、听力语言、智力残疾和孤独症儿童4个类别的专项联合体,分别聘请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安定医院为总牵头单位,带动成员单位加强学科建设、技术交流、人才培养,开展转诊转介、远程协作、服务标准一体化等协作,进一步推动三地康复机构深度合作,促进优质资源共享。
记者了解到,河北残联积极对接京津残联2014年达成就业服务机构合作协议、定向输送残疾人就业合作协议。2023年建立促进残疾人就业常态化工作机制,共同成功举办了残疾人就业洽谈会和专场招聘会、创业创新成果展、特殊技能展示等活动,中央广播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引进北京、天津企业来河北办企业700多家,安置1300多名河北残疾人就业,推动在京津就业的河北残疾人突破1万人。2023年在全国残疾人展能节三地残联联合布展,充分展示三地就业和职业技能培训取得的丰硕成果,京津冀联手取得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暨展能节承办权,开创了三地联办全国大赛的先河。
在助推康复深度协作,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方面,三地残联密切合作,加强残疾儿童康复、辅具适配服务、康复机构建设、科研和培训交流,举办京津冀康复协作暨残疾儿童康复协同发展交流研讨活动,全省市级残联全部与京津各区残联建立“一对一”结对协作机制,推动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互认,推进服务信息共享、康复人才联合培养,有效带动康复服务水平提升,十年来累计为260余万人次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
此外,京津冀三地残联签署残疾人文化体育发展框架协议,明确交流合作方向和目标。签署残疾人专门协会协同发展公约,联动开展京津冀相亲交友联谊会、圆肢残人登长城之梦等品牌活动,联合开展调查研究和成果交流,为深化扶贫助困、医疗康复、教育培训、就业创业、法律维权、文化体育等领域深度合作建言献策。
2024年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三地残疾人事业协同协作蹄疾步稳。河北省残联未来将在进一步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彰显残疾人服务“暖实力”,写好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大文章”,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展现新的更大作为。
见习编辑:邓舟羽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