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邱利 陈锋 北京报道
A股一夜连爆“七雷”。7家上市公司5月8日晚间齐发公告称,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被立案原因均为未按时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多家上市公司未及时披露年报而受到立案调查,反映了监管部门对信息披露违规的“零容忍”态度,以及加强资本市场合规监管的决心和行动力。
未按时披露年报被立案
具体来看,7家上市公司年报“难产”的理由五花八门。例如,普利制药是因为尚未自查完毕,公司往期财务报告或存在差错待更正;威创股份则受困于年报没能获得审计通过;ST华铁无法按时披露年报,因为财务数据问题遭到独立董事在审计委员会投出反对票;*ST越博的处境更为窘迫,因为没缴审计费用,导致年审机构辞任。
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未按期披露年报的背后,往往与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风险内控制度流于形式、高级管理人员不勤勉尽责密切相关。
影响方面,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卢鼎亮律师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年报披露逾期会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根据上市规则,如果上市公司未能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年度报告,其股票将被实施停牌,甚至面临退市风险。
卢鼎亮进一步指出,未按时披露年报也会损害公司的公众形象和市场信誉,投资者可能会质疑公司的管理水平、财务透明度,以及是否存在潜在的财务问题。此外,股东和投资者也可能会因没及时披露年报而造成的损失提起诉讼,增加公司的法律风险和财务负担。
50万股民何去何从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年报未按时披露的公司股票从5月6日开始停牌,其中2家公司*ST三盛和*ST越博均已“锁定”强制退市,而其余公司若在停牌两个月内仍无法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东旭光电、东旭蓝天、威创股份、普利制药、ST华铁、*ST越博、*ST三盛7家公司,股东户数分别为28.8万户、8.1万户、4.1万户、3.0万户、3.9万户、0.9万户和0.8万户,合计股东户数约为49.6万户。
“未及时披露年报涉嫌信披违规被立案,对于股民来说可能是一次严重的打击。”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股民投资时需要充分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业务运营情况等,而未及时披露年报可能导致信息不对称,使得投资者无法准确评估公司的价值和风险。在这种情况下,股民可能会面临投资损失,因为他们无法及时获得必要的信息来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年报是上市公司向投资者和公众展示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重要文件。”詹军豪表示,未能及时披露年报将使投资者无法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从而增加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詹军豪还指出,对于股民来说,面对上市公司未能及时披露年报的情况,应当保持冷静和理性。首先,要关注公司的公告和监管部门的动态,了解公司的最新情况。其次,要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合理评估公司的投资价值和风险。如果公司面临退市风险,股民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投资权益。在维权方面,股民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向上市公司和监管部门提出申诉和要求赔偿。
严监管信号持续释放
在A股市场,信息披露的准确性是维护资本市场健康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关键,今年以来,监管执法“长牙带刺”,强监管信号不断释放,未按时披露年报等信披不及时行为被“严打”。
张雪峰表示,股民应该保持警惕,及时关注公司的信息披露情况,如果发现公司存在违规行为,应该积极采取行动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卢鼎亮表示,多家上市公司因未及时披露年报而被证监会立案调查,释放了强化市场监管的明确信号。这不仅能够促使所有上市公司认识到遵守信息披露规定的严肃性,提升其内部管理和财务报告的合规意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也展示了监管层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决心,通过立案调查可以揭露潜在的财务造假、内部管理混乱等问题,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
在卢鼎亮看来,监管对未按时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采取立案调查措施,是资本市场规范化、法治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夏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