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405/202405141145573V2K67Q5rw.jpg

专访中财绿指首席经济学家施懿宸:2025年A股ESG信息披露率有望达到50%|ESG高端访谈

刘诗萌 2024-5-14 15:17:37

本报记者 刘诗萌 北京报道

A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即将迈向新的航程。

2024年5月1日,作为A股首个统一的ESG披露标准,上海、深圳、北京三大交易所发布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下称《指引》)已经正式实施。与此同时,上市公司2023年年报披露圆满结束,在5361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将近2100家公司披露了独立的ESG相关报告。这一数据和去年的1738家相比,有明显的增加趋势。

但与此同时,被要求在2026年之前首次强制披露可持续报告的上证180、科创50、深证100、创业板指数样本公司都没能100%完成在本年度发布独立的ESG相关报告。未来,随着《指引》正式实施,这些公司将会在什么时候首次推出ESG报告?ESG信披是否有一天会成为所有上市公司的“必修课”?

对此,《华夏时报》记者采访了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高级学术顾问、中财绿指首席经济学家施懿宸,解读2024年A股上市公司ESG信披情况。

披露率逐年提升

《华夏时报》:首先,据您和团队统计,2024年披露了独立的ESG相关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有多少家?和去年的1738家相比,增加了多少?您如何评价这一增长趋势,增加的数量是否符合您的预期,整体质量是否有所提高?

施懿宸:根据中财大绿金院统计,截至2024年4月30日,有2093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独立的2023年ESG相关报告,在5361家A股上市公司中披露率达到39%。相较于2021年的24.64%披露率、2022年的28.65%披露率、2023年的33.20%披露率,到目前的39%左右的披露率,A股上市公司ESG相关报告披露率是有显著提升的。

1.jpg

数据来源:中财大绿金院

但是增加的数量并未符合预期,对比港交所早在2012年就发布了《ESG报告指引》,并已经过数次迭代成为港股上市公司强制披露要求,A股交易所还未强制要求披露。报告质量方面,根据中财大绿金院ESG评分数据,2023年全A股获得A+评级的公司数量为444家,和2022年423家A股上市公司获A+评级相比确实有所提升。

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国资委2022年成立社会责任局,从去年开始对央企国企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有明确要求,因此能够看到央企国企的整体披露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升;其次,出海的企业为了符合全球供应链的披露要求,披露数量和质量也有所提升;最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IFRS基金会)下的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公布了两项可持续信息披露的全球准则,于2024年1月1日生效,过渡期一年,港交所已经要求企业根据ISSB气候准则披露气候相关信息,因此越是全球化的企业,披露的数量和质量都会有进一步的提升。

《华夏时报》:《指引》于2024年年初公布,要求报告期内持续被纳入上证180、科创50、深证100、创业板指数样本公司,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应当最晚在2026年首次披露2025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目前,这些公司是否都已经公布了ESG相关报告?如无,比例是多少?上述涉及强制披露的公司,2024年ESG报告评级如何?

施懿宸:根据《指引》,截至今年4月底,被纳入上证180、科创50、深证100、创业板指数的样本公司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共有458家,这些公司必须披露ESG报告,其余上市公司自愿披露。今年年报季,上证180、科创50、深证100、创业板指数样本公司并没有完全公布ESG相关报告。

其中,上证180披露率:92%;科创50披露率:98%;深证100披露率:98%;创业板指数样本公司披露率:69%。

2.jpg

数据来源:中财大绿金院

评级方面,仅列出评级较为集中的A、D两个区间内的企业比例,以供参考:

上证180ESG评级情况:获得A+评级的公司占比18%,A评级的公司占比21%,A-评级的公司占比16%,D+评级的公司占比2%,D评级的公司占比1%,D-评级的公司占比4%。

科创50ESG评级情况:获得A+评级的公司占比16%,A评级的公司占比20%,A-评级的公司占比18%,D+评级的公司占比2%,D评级的公司占比2%,D-评级的公司占比0%。

深证100ESG评级情况:获得A+评级的公司占比23%,A评级的公司占比23%,A-评级的公司占比16%,D+评级的公司占比4%,D评级的公司占比1%,D-评级的公司占比3%。

创业板指数样本公司ESG评级情况:获得A+评级的公司占比13%,A评级的公司占比17%,A-评级的公司占比11%,D+评级的公司占比12%,D评级的公司占比4%,D-评级的公司占比1%。

3.jpg

数据来源:中财大绿金院

如何防止“作文比赛”?

《华夏时报》:总体来看,《指引》提出的ESG相关披露要求仍然是非强制性的,但从近期政策整体方向来看,推动相关上市公司、发债主体依法披露ESG信息是大势所趋。您预估,到明年年报季,我们能看到多少A股上市企业披露独立的ESG报告?

施懿宸:发债主体方面,因为发债主体现在的ESG信披相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比较少,也是相对比较不完善,预计明年的增长可能不会那么快。上市公司方面,我认为明年三大交易所上市公司的ESG信披率应该非常有机会突破50%。

有两个比较大的推动力:一方面是三大交易所出台了《指引》,这458家企业基本上明年就都会把披露ESG信息的工作提上日程,另外非强制披露的企业也很有可能会效法;另一方面,ISSB准则已经生效,对于出海的企业来说,必须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才能在全球供应链能占有一席之地。所以我认为,明年A股ESG信息披露率突破50%是可以乐见的,也是可以预期的。而且未来可能把可持续发展相关的信息写在年报里的企业也会越来越少,以ESG专报的形式披露将会成为趋势。

《华夏时报》:和港股ESG信披要求相比,《指引》的规定是更加严格还是较为宽松?您认为A股ESG披露是否有必要引入港股“不披露就解释”的原则?

施懿宸:当前三大交易所出台的《指引》是1.0版本,总要先鼓励上市公司先做起来,之后才会逐步完善和趋严,所以包括操作细则等更多具体完善的内容,之后都会逐步出台。港交所启动得比较早,2013—2015年是第一阶段,2015到2018年是第二阶段,2018之后是第三阶段,目前已经走到强制披露的阶段。所以说到是不是要引入“不披露就解释”,我觉得也是应该三步走,先是要求这458家强制披露,然后接下来不披露就解释,最后才走到强制性披露。

我期待通过《指引》,上市公司的ESG信披可以先做起来。其实现在确实ESG报告质量参差不齐,而且很多就宣传作文的比赛,交易所也希望最开始能够比较有规范性、强制性,之后还会有第三方鉴证报告,需要有第三方对报告进行质量审查。

此外,还期待《指引》之后能够加入一些罚则,对ESG信息造假进行惩处。既然我们不希望ESG报告变成上市公司的“作文比赛”,那就应该让《指引》“长出牙齿”,就像企业财报造假一样必须接受相应的处罚一样,这都是必要的。当前生态环境部对环境披露是有部门规章制度来约束的,虽然罚款并不高,但监督与惩戒机制非常必要。

媒体应做好监督

《华夏时报》:《指引》虽然明确了21个具体议题,但并未具体提供一个界定基础披露和建议披露的指标体系。从一线ESG报告制作人员的反馈来看,这或许会对他们的工作造成一定困扰。您对此有何建议?

施懿宸: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很多人也都问过我,三大交易所会不会出一个类似国资委现在针对央企发布的三级指标。其实之前我们参与过国资委央企信息披露的课题,确实给定了132个三级指标,但我认为三大交易所可能不会做这件事情,应该是由第三方评级机构来针对《指引》制定一个相应的三级评级指标。

三级指标的评级、打分和信用评级是一样的,证监会可能会给出一些指导,但每个行业的指标其实都不太一样,重要性也不太一样。如果以交易所的名义出台一个巨细靡遗的三级指标,可能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其实目前国内外的交易所都没有出台过非常细致的三级指标需要披露什么,港交所也只出台了一般性指标和关键指标,太细的话就会存在一定的指标风险或模型风险。

《华夏时报》:近年来,虽然ESG信披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从整体趋势来看,企业大多还是“报喜不报忧”。但当公众从舆论渠道中看到企业ESG方面的负面信息,反而更加削弱ESG信披的公信力。您认为,这一趋势是否能改变?应该如何真正提高上市公司ESG信息的透明度?

施懿宸:这也是个很好的问题。三大交易所出台《指引》的原因,其实就是要慢慢做一些规范,避免报喜不报忧。有几股力量可以推动提高上市公司ESG信息的透明度:

首先,监管部门的要求非常重要。之前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或发债企业将因环境违法行为受到的处罚纳入强制披露范围,对于ESG信披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推动。

其次,来自第三方,包括评级公司等专业机构、机构投资人、金融机构等等的鉴证其实也很重要。和财报发布其实是同一个逻辑,有第三方在ESG报告发布之前,对报告的品质进行审查,这样才能真正让信息越来越透明,让它的品质有所提升。如果只是披露一些质量很差的数据,反而倒不如不披露,就变成我们说的“漂绿”了。

最后,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力量就是,一些核心企业在供应链纳入了ESG的供应商准则,像中石油等国企都对下游供应商有所要求,希望能实现绿色采购。那么一家企业想成为大企业的供应,就要符合他们的ESG要求。

从监管到第三方、金融机构投资人,最后到核心企业,慢慢需要建立一个重视ESG信披的生态体系。当然,从客户的维度来看,媒体其实也可以扮演一个很重要的角色,要避免劣币驱逐良币,媒体必须要做好监督工作,把一些浑水摸鱼的企业找出来,这样才能促进企业ESG信披从量的提升到质的提升。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