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付乐 北京摄影报道
精巧繁复的皮雕,细腻灵动的剪纸……展台上,这些精美又充满创意的作品,都是出自残疾人朋友之手。这里的近百件产品体现出残疾人的才华和对生活的热爱,彰显出蓬勃生命力。
作品展示区
这里是“阳光201”残疾人就业服务综合平台,平台入驻了许多残疾人的创业项目。目前,小项目创业由于投入小、门槛相对较低等优势,成为了残疾人实现梦想、改善就业和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
当下,残疾人创业的比例并不高。随着社会环境的包容,科技的进步,创业对于残疾人来说已并非遥不可及,但创业开启后,路途依然艰辛。近日,记者走进了多名正在创业的残疾人,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的世界。
残疾人开启创业新窗口
残疾人制作的珍珠手工艺品
把线剪到合适的长度,用线穿过已经固定好的珍珠底座,随后将不同大小的珍珠穿在同一根线上,最后搭配了红色的珠子和流苏。不到五分种,一个“刀马旦”珍珠耳环就做好了。
“刀马旦”是王聪娟的代表作品,这些展台上的项链、手链、耳钉、胸针等珍珠饰品,全部出自她之手。
王聪娟用手语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制作珍珠项链的每个步骤,自己都能顺利完成。把蚌里面的珍珠取出来,清洗干净,最后用线穿起来,材料用的是淡水珍珠,每一颗都是精挑细选。
对于王聪娟而言,这不仅是一个创作过程,更是一个交流心声、抚慰心灵的过程。
幼时因意外,王聪娟变成了聋哑人。此前,她在奶茶店工作,后来大家发现她十分擅长手工制作,便鼓励她进行这一方向的创业。目前,她已经设计了“永不凋谢的花束”“龙年系列胸针”“申小匠”等珍珠手工作品,受到许多年轻人的喜爱。
嗨皮手作工作室
“我们销售的所有物品都是由残疾人制作完成,制作、销售,包括销售过后的收益都会给到残疾人。”嗨皮手作残疾人手工制作工作室创始人周大山说到,手工皮具项目是从2021年开始的,当时根据残疾人的喜好,经过项目调研后开始运营,现在培训了接近400多名残疾人。
他表示,在增加残疾人收入上,产品会让残疾人进行制作,并给予加工费,如果在工作室上班,残疾人员工会收到劳动报酬和销售提成。目前,“嗨皮手作”已经开展了手工教学,涵盖手工艺品、纪念品制作、非遗制作体验活动。
阳光烘焙Sunny Baker工作室
透过厨房的玻璃窗,三个女生穿着围裙,扎着辫子,正在专心烘焙巧克力曲奇,一个人熟练的把黄油、白糖、鸡蛋、巧克力豆混合搅拌,其他人轻轻地筛入面粉和盐。烤盘放入烤箱,计时器被设定,不一会儿,空气中弥漫开来一股甜香。
“我们的面点师傅很多是残疾人,他们可以独立完成烘焙,做事情十分专注。”阳光烘焙Sunny Baker工作室人员对记者表示,2023年12月,工作室成立并入驻平台,通过培养残疾人员工烘焙技能,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
多元化扶残助残实践
“有的残疾人在这里找到了工作,有的创立了自己的品牌,不仅自力更生,也能为社会创造价值。”锦昌公益创始人柯水昌分享到。
柯水昌是一名高位截瘫的残疾人,也是一名维修能手,2013年他创办了锦昌公益。作为“阳光201”平台的入驻机构,锦昌公益专门招收残疾人员工,不仅降低其就业门槛,也带动残疾人重回社会。
事实上,残疾人找到合适的工作或创业项目并不容易,部分残疾人在与人交流或谈判方面会遇到困难,限制了他们的业务拓展。部分工作场所由于缺乏适合残疾人的辅助设备,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就业难度和成本。此外,受教育程度和专业技能培训的不足,也是残疾人面临的重要挑战。
当下,灵活就业已经成为当下残疾人就业的主要途径之一,它打破了固定工作时间、固定地点的限制,残疾人可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工作。
“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鱼”。常见的公益模式是向弱势群体单向捐赠、提供帮助。而帮助残疾人掌握创业的技能,创造自身收入来源,而不只是依赖慈善机构或捐赠。此外,创业活动也增强了残疾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减少因失业带来的心理压力,对其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