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怡琳 于娜 上海报道
“对企业而言,在优势发挥到最大的前提下,其他环节采用第三方辅助模式,而环环亲力亲为很难将每个环节都做到尽善尽美。”5月16日,西南证券研发中心副所长、医药首席分析师杜向阳在首届华夏大健康产业ESG发展大会暨2024“蒲公英指数”报告发布会上表示。
在“如何用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圆桌论坛上,杜向阳指出,从研发角度考量,创新药需满足几大前提。首先,从临床需求出发设计立项是新药研发中最关键的一点。其次,在药品开发时要考虑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药品的竞争格局,另一个维度是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最后,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问题,在整个临床开发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对照组的选择,临床方案的设计等因素,这些对于药效的评估和安全性数据非常重要。
杜向阳认为,从研发角度这三方面是需要重点考虑的。从商业化的角度考虑,除了自建队伍进行商业化,院外DTP药房也是一个渠道。梳理全部流程规范,创新药的全链条离不开融资端的支持。通常影响药企发展比较重要的几方面因素,外因是产品支付端差异,内因是源头创新技术能力差异。从整个研发立项到后端销售,比如产品生产、市场准入、产品上市、商业化等环节,资本加持非常重要。
“横向对比,看到很多企业从刚开始上市,自身定位比较明确,分工比较具体。随着发展壮大,从研发、生产、销售每个环节都开始涉猎,逐渐发展为全链条的业务模式。但事实上,企业从CDMO到CSO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是可以找第三方来协助的。”杜向阳称。
总体而言,国内的创新药Biotech企业和纳斯达克药企存在差异,国内企业希望通过一己之力实现产业链条全覆盖。在杜向阳看来,目前国内的市场氛围是大家都想当将军,坚信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事实上,当不好士兵的将军也不是好将军。比较偏宏观的一些思路是加强合作,分工明确可能对企业的发展更有利。
见习编辑:邓舟羽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