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诗萌 北京报道
短短几天里,伴随着“茅台也能喝死人”的言论不断发酵,安徽省滁州市因为滁河水质污染事件成为近期舆论的焦点。
5月23日,作为长江下游重要的支流之一,滁河南京浦口段出现大量死鱼死虾,水质恶臭引发关注。近日央视新闻播出《追踪滁河污染真相》调查报道,其中两位当地基层官员对事件的回应引发了坊间热议:一位将茅台比作污水,认为水体污染之后没有必要进行毒性检测;另一位说自己还有两个月就退休了,因此不应过多过问。截至5月29日,上述两位官员及全椒县委书记已经相继被免职。
一桩地方环境污染事件,何以发酵成震动全国的环境舆情?基层环保干部“信口开河”的背后,又有多少环境监管缺失隐患尚未浮出水面?对此,中央生态环境强化督察与应急处置专家、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接受《华夏时报》记者专访时指出,本次滁河水质污染事件暴露出属地环保监管部门不仅平时没有尽到自己的监管责任,还在事故发生以后没有及时进行应对。当前,虽然基层环保主管部门在三大保卫战的常规工作中已经上紧了弦,但遇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其应对能力仍然亟待加强。
化工厂存在环境风险隐患
整个事件的开端,要追溯到5月7日晚间。
当日19时50分,位于全椒经开区的滁州富信石油助剂有限公司仓库发生火灾,导致仓储的部分甘油、糖蜜连同消防废水经地表径流进入附近沟渠和管网。天眼查信息显示,该公司注册于2020年8月,经营范围为石油助剂、润滑剂、防冻剂、泥浆用助剂、钻井用注水剂研发的生产和销售等。
彭应登认为,尽管当前舆论的重点集中在官员的回应上,但从事件本身来看,还是应该关注到多个主体的责任。从企业方面来看,作为一家典型的化工企业,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上来看,该企业的风险防控体系都有较大的漏洞。
他指出,根据《事故状态下水体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要求》,化工厂应建立完善的水体污染事故三级预防与控制体系,2024年1月生态环境部也启动了化工园区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三级防控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所谓“三级防控”,第一级是装置区,也就是仓库要有围堰;第二级要有初期雨水池和事故应急池,即车间或者全厂地形最低洼的地方应建立应急消防污水收集池,发生事故时废水就可以排至应急池;第三级是厂区污水处理站,再对应急池中收集的废水进行处理。并且,化工企业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防控的预案应该每三年更新一次,每年都要进行演练,显然这一点企业也没有做到。
从这次水污染事件发生的脉络来看,涉事企业没有建立完整的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出现突发事件后,化工原料或消防废水没有在厂区进行拦截,直接流入了地表水体,造成了地表水的污染。全椒县虽然通过筑坝截污抽排等措施,将部分外泄污染物集中收集存放处理,但11日的降雨又将残留在沟渠和管网中的污水带入了襄河。
根据官方通报,22日,全椒县未经科学论证盲目决策,以保障城镇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和沿滁河地区农业用水为由,安排驷马山管理处从长江提水,并将襄河口闸开闸放水,致使滁河部分河段水体浑浊、黑臭、溶解氧下降、鱼虾大量死亡。
基层环境部门监管缺失
而涉事企业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硬件和软件的缺失,背后都说明了当地的环保监管部门没有尽到应有的属地环境监管责任。
彭应登指出,2019年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全国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要点》,要求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环境监管部门应该做到四个“一”: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开展监测、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信息。显然这四个“一”,全椒县的环境部门也没有做到。
相反,央视报道披露,无论是闸口工作人员的汇报,还是当地村民提出水质检测的要求,均未受到水利和环境部门的重视。在面对媒体采访时,滁州市全椒县生态环境分局局长窦平称没有必要对消防的水做毒性检验,“喝茅台也能喝死人,喝死人后,需要对茅台做毒性分析吗?我认为没有必要”。
“如果属地的环保监管部门不仅没有尽到自己的监管责任,还在出现事故以后没有及时应对,甚至说出一些非专业、不负责任的话,误导了企业和社会,导致了环境舆情,这些言论和我们监管部门的作为绝对是背离的。”彭应登说,在当前中央环保督察和污染攻坚战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基层的环保主管部门出现这种情况值得我们深思。
一方面,监管部门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监管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常规的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等工作虽然能够完成好,但对于非政策工况下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风险,应对能力仍然薄弱;另一方面,基层环境部门对于化工厂等高风险企业,尤其是位于长江支流上的化工企业仍然存在盲目乐观的心态,没有经常进行风险防控和排查。
上述新闻曝光后,5月28日安徽省委书记韩俊主持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安排污染治理和追责问责工作。他指出,此次事件本可避免,但一些干部在处置过程中心存侥幸、乱作为,面对问题遮遮掩掩,总想蒙混过关,造成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个别干部面对媒体采访时信口开河,造成不良影响。要深刻汲取这次污染事件的教训,坚持依法依规、实事求是,真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面评估事件过程,把水体污染治理工作落细落实落到位,确保水质稳定达标。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