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未来 上海报道
在近日举办的2024SNEC光伏展上,光伏企业技术路线百家争鸣,发展模式百花齐放。其中全产业链模式是众多龙头企业的选择。《华夏时报》记者在合盛硅业企业馆了解到,从上游石英矿矿到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电池片-光伏玻璃-边框-胶膜-焊带-有机硅密封胶&灌封胶-光伏组件”,合盛硅业已实现了全产业链布局。
全产业链意味着要把每一个环节做专做精,这殊为不易。合盛硅业如何做到?本届展会期间,中部合盛硅业电池组件总经理吴伟梁接受了《华夏时报》专访,他表示:“在光伏上下游产业链上,合盛硅业有将近二十年的经验的积累,这是公司可以做好全产业链的基本保障。”
《华夏时报》:N型技术已经成为光伏行业的一种潮流,合盛硅业在此方面也有很多突破,请介绍一下。
吴伟梁:在下游的电池片的需求下,整个行业从过去的P型材料转向了N型材料,尤其是在硅片端,从过去少子寿命要求几百微秒,到现在要求1000微秒以上,BC电池甚至要求达到2000 、3000微秒以上。我们紧随行业的发展步伐,对硅料的技术做新的布局,目前我们所做的硅料纯度可以达到小数点后9个9甚至更高,也就是可以达到电子二级、电子一级、电子特级甚至导体及以上的水平。目前我们在N型硅料产能布局也达到了40万吨,并逐步地投入到生产当中。
《华夏时报》:合盛硅业在工业硅和有机硅这两个领域都是行业龙头,这几年行业经历了高峰期和低谷期,在这种起伏的情况下,合盛硅业怎么稳固自己的市场地位?
吴伟梁:合盛硅业拥有工业硅、有机硅以及下游的全产业链,工业硅属于有机硅的上游,石英矿经过还原反应,变成了工业硅,再加一些化工原材料,做成有机硅产品。有机硅往下游分支又有成千上万种产品。行业周期其实是一个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做全产业链?
首先,这能够保证所有的物料的供应,无论技术变更还是材料变更,对我们终端产品的影响会更小。比如说我们有机硅的上游属于工业硅,那么当工业硅涨价时,就会对有机硅的价格会造成影响,而当我们布局全产业链以后,终端产品的整个供应链稳定性会变得更好。
其次,无论是光伏行业还是硅行业都存在周期现象。我们唯一能做好的就是把各个环节的降本、技术优势、材料优势、工艺优势做到极致,真正地把产业链拉通,发挥整个供应链的稳定性,这凸显了我们的优势。
《华夏时报》:在光伏领域,合盛硅业是从上游硅矿开采到下游光伏组件的全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在这一模式下,怎样把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做到最好?
吴伟梁:这就涉及到把一个产品做精做专和把一个领域做全做广的关系问题。做全产业链难度是非常高的,合盛硅业现在做的光伏全产业链,涉及到多个领域,拉晶、切片、电池、组件属于光伏领域,光伏玻璃属于传统的玻璃行业,我们有150万吨的全氧窑玻璃产能,铝边框属于另外一个行业,焊带又属于金属深加工行业。在每个产业领域把单个技术做精做深,难度是非常高的。虽然全产业链是有成本优势的,可是当你有部分环节没有做到行业的标杆水平,做出来成本其实是高的。
那么合盛硅业为什么敢于去这么做?因为我们拥有全产业链的经验,在光伏上下游产业链上,合盛硅业有将近二十年的经验的积累,这是公司可以做好全产业链的基本保障。另外,我们在技术研发、技术积累方面以及人才引进方面不遗余力,本着“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的理念,每个项目负责人专攻于自己所擅长的领域,这样就可以确保在技术创新、生产制造以及产业链协同串联等关键方面的高度专业性。
《华夏时报》:今年上半年光伏领域出了一些政策,也有一些市场消息,比如控制产能、放开95%的消纳红线,这是市场所期盼的,你认为这些政策以及这些市场消息对光伏的发展会有什么影响?
吴伟梁:光伏行业原本就是对政策比较依赖性的一个行业,早期也是国家通过政策把这个行业扶持起来的。近期有一些政策比如对多晶硅扩产限制,对老旧产能的限制,在我看来,光伏政策正在逐步趋于完善。
对于光伏产业链的供需情况,其实如果把所有产能进行细分,就会发现真正先进的产能并不多,比如基于N型技术的多晶硅、能够做成210矩形尺寸的拉晶切片,以及能够做TOPCcon电池的产能等等。这种先进技术的产线其实并不充裕。
《华夏时报》:从东海之滨到大连、新疆,合盛硅业实现了全国布局,每个区域的功能是怎么划定的?
吴伟梁:我们的集团公司总部目前在浙江慈溪,嘉兴工厂主要生产有机硅,在新疆石河子也有几千亩地的煤-电-硅一体化工厂。公司依托“煤-电-硅”产业链协同发展的优势,持续提升工业硅、有机硅产能及市场占有率的同时,横向发展有机硅副产品的深度综合利用,纵向构建下游多晶硅、光伏产业链的一体化生产方式,全面进军光伏产业
乌鲁木齐甘泉堡是我们目前光伏产业重要生产基地,其面积大概7000亩,是一座光伏全产业链的工厂。公司在鄯善园区有将近1万亩面积的生产基地,属于煤电硅一体化工厂。另外公司还在黑河、泸州设有工厂,在海南也有相应布局,主要产能还是集中在新疆。并且,公司不断加大“光伏+工业硅”、“光伏+有机硅”等新兴领域的研发投入,推动光伏产业创新升级。
责任编辑:张蓓 主编:张豫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