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邱利 陈锋 北京报道
又见知名基金经理“清仓式”卸任。7月31日,宏利基金披露公告显示,刘欣因工作安排离任6只产品(按照AC份额合并计算)的基金经理职务。而此次批量卸任过后,刘欣旗下已无在管基金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他卸任的6只基金近三年来业绩惨淡,亏损最大的是宏利消费行业量化精选A,跌幅高达47.55%。另据Wind投资经理指数(公募偏股)显示,截至7月30日,刘欣近三年任职回报率为-41.51%。
投资总监离任6只基金
7月31日,宏利基金发布多份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公告显示,刘欣卸任原管理的6只基金,涉及宏利波控回报12个月持有、宏利风险预算、宏利中证主要消费红利、宏利消费行业量化精选、宏利改革动力和宏利逆向策略。
公开资料显示,刘欣是宏利基金旗下资历丰富的“老将”,投资经理年限长达11.97年,他于2011年加盟泰达宏利基金(2023年4月更名为宏利基金),曾任金融工程部总经理、投资副总监,现担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兼投资总监(权益)。
在业内人士看来,投资总监是基金公司投研团队的主要负责人,为进一步了解情况,《华夏时报》记者7月31日联系了宏利基金,并向相关工作人员询问刘欣卸任全部基金的原因,以及未来去向。但截至发稿,记者未收到具体回复。
产业观察家洪仕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造成基金经理离任、离职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权益投资总监“清仓式”卸任较为罕见,可能与公司内部人事变动、业绩考核、策略调整或团队资源重新分配等因素有关。
Wind数据显示,刘欣管理的基金规模最高升至2021年二季度的44.40亿元,基金产品数量也达到11只,形成了基金经理“一拖十一”的局面。但随着市场震荡加剧,刘欣的管理规模持续缩水,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他旗下基金数量为6只,基金资产总规模仅剩14.64亿元。
近年深陷亏损泥潭
从投资绩效来看,刘欣曾经业绩表现出色,但近三年来却差强人意。
据Wind投资经理指数(公募偏股)显示,截至2024年7月30日,刘欣年内任职回报率为-12.64%,远跑输同期沪深300指数,近一年、近两年和近三年的任职回报率分别为-19.68%、-32.12%和-41.51%。
具体到产品,此番离任的6只基金,近三年收益全部“告负”。截至7月31日,刘欣管理时间最长的宏利逆向策略,近三年来亏损已达到了39.07%,基金规模相比巅峰期的18.76亿元缩水至1.08亿元,降幅94%;同样业绩亏损较大的还有宏利消费行业量化精选A、宏利改革动力A,近三年来收益分别为-47.55%、-40.85%,均跑输同类平均水平。
一直以来,被基民广泛接受的投资名言是“选基金就是选基金经理”。而随着刘欣卸任,基金产品的接管人选备受关注。
公告显示,本次卸任的6只基金,近半数交由基金经理李婷婷管理,同为继任者的还有蔡熠阳、刘洋等。本次调整前,李婷婷在管基金只有1只,截至7月30日,年内跌幅近6%;蔡熠阳在管基金有2只,但投资经理年限仅有0.85年;刘洋在管基金有3只,主要是指数型基金。
洪仕宾表示,基金经理“清仓式卸任”的影响颇多,一方面,新任基金经理需要一定时间来熟悉基金的投资策略和持仓情况;另一方面,基金经理的更替也意味着投资风格和理念的转变,可能导致基金净值出现波动。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洪仕宾认为,基金经理变更之后,可能需要确定产品的运营情况,并重新审视投资策略和目标,以确保投资的稳定性和长期性。
权益业绩“冰火两重天”
宏利基金成立于2002年6月,是国内首家合资转外资的公募基金公司,由宏利金融在亚洲的子公司宏利投资管理(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和宏利投资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分别持股51%和49%。
然而,这家外资公募并无太多优势,权益业绩呈现“冰火两重天”。具体来看,宏利基金旗下有7只股票型基金(AC类份额合并计算),截至7月31日,仅2只年内收益为正,其中宏利新能源A亏损最大,跌幅为12.41%。
再看混合型产品,宏利基金旗下有30只,收益正负各一半,今年以来回报率最高的产品收益为25.70%,回报率最低为-14.20%。其中约六分之一沦为规模不足5000万元的“迷你基金”,包括宏利消费行业量化精选、宏利半导体产业、宏利领先中小盘、宏利医药健康等。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宏利基金旗下共有63只公募产品,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合计为839.92亿元,在全市场排第53位。
洪仕宾表示,从长远来看,基金公司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内部管理,稳定基金经理队伍,包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机会,并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以确保人才不会流失。
“此外,公司还可以通过培训和发展计划来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水平,并建立良好的内部沟通机制,以便员工能够与其他部门有效沟通,共同应对市场变化和挑战。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高基金公司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并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投研人才。”洪仕宾称。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夏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