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styles.chinatimes.net.cn/css/style2019/img/logo.png

央企发债监管缺位债券资金流向民间套利

作者为空的文章 2011-8-12 22:08:57

   一边拥有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资金,另一边却仍在计划发行高达数十亿元的债券,这样的央企并不在少数。其背后则是看中了债市募集资金的成本与其他融资工具之间的巨大利差。
    更深层次的则是暴露了我国债券市场对央企存在有效约束不足的软肋,尤其是在信用评级以及发行承销方面。
套利因素致发行量猛增
    尽管面临着市场环境不佳发行利率可能上涨的不利因素,中煤能源还是抛出了其150亿元的中期票据发行计划。不过,从其公布的财务报表来看,该公司一季度内拥有的货币资金规模就高达280多亿元,短期资金需求可能并没有那么迫切。
    对此,中煤能源表示,该公司预计今年的项目建设所需资金投入较大,仅2011年的资本支出计划就达到342.37亿元,2011年的资金缺口近170亿元,因此存在补充营运资金的客观需要。
    在业内人士看来,尽管现金流比较充足,但央企仍然热衷于通过债市融资,主要是看中了它与其他融资工具之间的巨大利差。
    数据显示,一些评级为AAA企业发行的一年期短融以及中期票据的利率约为5.6%左右,较同期限的银行贷款利率利差约在90个基点,而且期限越长,利差优势更大。比如,中国海外集团发行的7年期的中期票据的利率仅为5.85%,较贷款利率低超过100个基点。
    以上还仅仅是相对于正常的银行贷款而言,如果是与其他方面相比,利差就更加可观了。
    “比如一些企业可能把通过债市募集的资金用来发放委托贷款,其最低的利率也能达到18%,几十个亿的资金规模,其最终的获利可想而知。”有业内人士表示。
    据介绍,对债市募集资金监管这块,更多的是关注其是否能够按时付息以及本金的安全。而对于其真实的资金流向,并没有严格的监管。
    相关数据显示,前7个月,银行间市场短期融资券的发行规模已经达到4433.4亿元,与去年相比,约占其全年总额的六成;中期票据的发行规模为3581.40元,占上年度总规模的70%。
余额包销频现
    信用债市场的加速扩容让二级市场也苦不堪言。行情数据显示,在资金吃紧的市场环境下,中期票据、短融等信用债收益率延续上涨之势,均已突破年内高点,并达到了历史高点附近。截至月底,AAA、AA+、AA短融收益率分别到达5.60%、6.00%、6.32%的历史最高点。
    二级市场的疲弱走势使得一级市场的需求也降到了低点,一些评级较低的信用债发行遭遇困境,频频上演承销商余额包销。
    “像一些城投债以及铁道部今年发行的第三期短融券都出现了包销的情况,尽管后者有受突发事件影响的偶然因素,但这也表明整个市场的大环境的确不乐观。”有业内人士表示。
    此种情况也得到了数据上的印证。根据中国债券网的数据显示,7月份,商业银行增持信用债规模达到了810亿元,为今年以来单月的新高。
    对此,华泰联合证券认为,商业银行对中票、短融的增持一方面是配置需求有所释放,另一方面可能是7月短融、中票销售较困难,银行包销比例较高的缘故。
    国海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陈亮表示,在市场走势比较差的时候,一些评级较低的个债确实会面临需求有限,最终不得不由承销商进行包销的情况。“比如像前期大家较为关注的城投债。”
硬约束仍存不足
    除了监管之外,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信用评级以及发行承销方面,也均存在着对央企发债有效约束不足。
    “尽管国内比较知名的评级公司也就五六家,但大家之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因此,在信用评级这块仍然属于买方市场,尤其是对一些央企而言,对这些企业的评级更多的是基于其地位的评级,而不是公司业绩的评级。”某信用评级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这也导致了尽管市场环境并不好,但一些央企还是能凭借3A信用评级获得较低的发行成本优势。
    除了信用评级之外,国内信用债发行的另一大软肋在承销方面。
    “比如说中票、短融的承销主要以国有商业银行以及一些大型的股份制银行为主。但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又恰恰是这些信用债的主要申购者。如果我今天发行了一个中票,你不申购,那么等你做承销商的时候,我可能也不会申购。”某银行投行部人士表示。
    此种观点也得到了某券商负责债券业务人士的证实。他也表示,在债券的发行中,机构之间肯定是要相互捧场的。“比如说市场走势不好的时候,你不愿意申购,那么等市场好转的时候,一些信用评级以及利率都还不错的债券就会比较抢手,你这时再去想申购,很难申购到,人家可能就不带你玩了。”上述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