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风控体系不断升级
本报记者 任家河 北京报道
7月29日,在《华夏时报》与北京大学共同主办的2012年(第三届)中国上市公司风险管理高峰论坛上,中国平安凭借出色的风险管理体系,获得上市公司金盾奖,中国平安集团首席律师姚军也在现场接受了《华夏时报》记者的独家访问。
姚军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中国平安有一套十分完整而且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二十多年来,从第一阶段的完善制度、规范运营,到第二阶段的集团控股、双重管控,再到目前第三阶段的接轨国际、持续提升,在贯彻、落实《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提升合规内控体系,优化内控自我评估运行机制的同时,启动了国内首家综合金融集团全面风险管理(ERM)项目。
而相对于中国其他公司,中国平安集团横跨保险、银行、证券、基金、信托等几乎所有金融领域,作为中国首家集团控股、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整体上市的金融控股公司,中国平安的风险管控又有很多不同之处。
“中国平安的风险管理,首先是要在公司形成全面风险管理的合规文化,风险要得到从上到下的全面重视,才能使风险控制不仅仅流于形式。在建立思想观念,有了意识之后,再从理论到实务,真正去做,也就是说从上面要落地。”姚军从风险管理的文化开始谈起。
姚军所说的“落地”,在中国平安的法人治理结构上,已经得到了体现。在治理架构上,中国平安在董事会设立了“审计和风险管理委员会”,是公司风险管理最高决策机构,对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有效性负责。在执委层,设立“风险监控委员会”,负责在授权范围内履行风险管理的职责,确保公司整体风险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集团设立内控管理中心,包括合规部、风险管理部、稽核监察部。集团合规部通过制度建设、合规检视、内控合规自我评估、平台建设等,实现对风险的事前管理。集团风险管理部通过制定统一的风险管理政策、风险指标和实施标准,监控和报告异常风险指标,实现对风险的事中管控。
集团稽核监察部保持高度独立性,通过对稽核系统资源进行高度整合和集中调配,稽核内部与管理层之间实时高效互动,并通过审计工作平台、预警系统,实现稽核的阶段性监督向日常性监督转变,发挥风险监控最后防线作用。
各专业公司层面,设立相应的合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职责包括负责日常合规、风险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执行监管要求等。
通过这种“事前/事中/事后”三位一体的风险管理体系,更加有效协助集团管理层对全系统经营进行管理,同时监督子公司、机构高管的行为操守符合监管要求,为集团和专业公司满足监管要求提供合理保证。
用姚军的话说,集团就相当于加油站、红绿灯、方向盘,不执行具体的业务,但要在保证各子公司独立运营、防火墙有效隔离风险的同时,协调各子公司朝着一个共同的发展方向,发挥金融控股集团的协同作用。
山西证券:双内控创券商合规监管新模式
本报记者 郑桂兰 北京报道
在此次 “2012年(第三届)中国上市公司风险管理高峰论坛”上,山西证券由于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出色表现获得最佳法律风险管理奖项。山西证券主管合规、风控、稽核业务的副总裁火越向记者介绍说,山西证券的合规管理在证券业里面是名列前茅的。在近年证监会组织的全国证券公司合规管理大会上,山西证券作了合规经验交流的主题发言,向同行介绍它的“双内控”风险管理模式。据悉,正是这个创新型的管理模式,使山西证券的合规管理工作领先于同行。
《华夏时报》:请问您所说的“双内控”是什么含义?
火越:双内控是指将内控管理业务分出“控制”和“监控”两大层次,同时这两方面的结合运行而形成的双内控模式。控制是指对业务经营风险的具体管理工作,一般情况下,这个工作多在合规部门处理,但在双内控模式下,这部分具体控制风险的工作就交给具体业务部门来负责。例如经纪业务部的总负责人是需要审核经纪业务的风险,经纪业务部需要使用合规部提供的格式文件签合同,同时对每一单合同进行风险审核。监控是对风险控制工作的监督,这个业务自然是由合规部门来进行,这样一来,合规部门的工作主要侧重于监控和纠偏,从而保证了事前的规范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华夏时报》:我们都知道合规管理部门与各业务部门是两个工作方向,侧重点不同,一个是合规性,一个是创新性,如何解决合规管控影响业务发展的问题?
火越:合规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可以比作一个汽车的两大系统,合规部门是刹车系统,业务部门是动力系统,两个相互配合,缺一不可。我们虽然对业务的审核很严格,但决不是一刹就死的模式。业务部门的创新只要不违反规定,就可以做。同样,我们的内控工作也有一种高压线和低压线的区分方法,国家的法律法规等高压线不能碰,风控指标的低压线也不能破。在这两者范围内的,业务部门可以积极开展各项业务。
《华夏时报》:业务部门对内控管理工作有抵触吗?
火越:任何工作的开展都有一个过程,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难以理解,在管理方法上也有争议,但我们公司始终坚持稳健规范创新发展的原则,在经过了几年的机制优化,公司现在已经全面肯定了内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内控做得好不好也会影响到券商评级,现在山西证券的评级是BBB级,券商评级又会影响到创新业务的牌照等,因此内控和业务确实是辩证统一的。现在内控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协调已经非常良好,业务部门通过培训学习已经把什么不能碰弄得非常清楚了。内控工作也终于走上了正轨,现在我所分管的内控部门工作已经非常有效且轻松了。
《华夏时报》:双内控管理模式下对内控人员怎么考核?
火越:我们公司对内控人员的考核采用奖优罚劣的原则,设计了一套比较科学的考核系统,即对内控管理人员实施“倒扣式”的考核模式。对于应该发现的风险发现了,不扣分也不加分;对于应该发现的风险未发现,是要扣分的;对于难发现的风险也发现了,是要加分的。分数会与员工薪酬业绩挂钩,这样就能充分调动所有内控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他们会比较主动地发现风险。
力帆股份: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本报记者 张学光 北京报道
6月21日,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通过了力帆股份发行20亿元公司债申请,而此次力帆股份发行20亿元公司债将主要用于改善公司的财务结构。
也就在5月份公司临时股东大会通过发行公司债的同时,还一同通过了公司下属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投资“动力基地30万台汽车发动机扩产项目”,随后在6月份,公司董事会通过了全资子公司力帆集团重庆万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6.7亿元用于新能源电池项目。
对于公司在新能源项目上的投入,力帆股份董事会秘书汤晓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在新能源领域上的业务一直在进行,而这也基于公司始终看好在新能源领域特别是新能源电池业务未来发展的良好预期。
汤晓东认为,纯电动汽车已经被定位于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对于新能源电池上的需求,无论是整个国内国际市场上的需求还是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都会带动这一业务的一个强劲增长。不过汤晓东也同时认为,纯电动汽车市场化还需要一个过程,当前的动力用锂离子电池等新能源电池产品的市场化前景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力帆股份的新能源电池项目除了承接和拓展原有电池业务外,在动力用新能源电池领域初期更多是尝试性和准备性的投入,主要用于技术开发、人才储备及初步的市场开拓等,公司未来也会根据市场的发展动向随时调整战略方向。而公司之所以积极探索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是因为“市场的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公司目前所有的投入,是完全基于自身的发展规划,而公司也一直奉行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原则。”汤晓东表示,力帆股份在产能、产品和渠道上始终保持三者相互制约、相互平衡,企业要拥有一定量的产能,而这种产能必须要有相对应的产品与之配套。同时,企业又必须要有足够的销售渠道来消化这种产能,这种在产能、产品和渠道三者上的平衡必须是基于公司在未来发展战略上的一个前期规划。
能够保障力帆股份在投入上科学合理规划要基于公司在风险治理上的行之有效。
最近几年,随着力帆股份的高速增长,公司的生产经营也逐步走出重庆,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以及海外多个国家设立生产基地,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够更加行之有效地对公司进行严格谨慎的内部风险管理,自然也是对公司内部管理提出的要求。
“在力帆股份的治理结构上,除了正常的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之外,还有公司审计部门和最近成立的内控部,内控部将负责内部风险控制体系的建立完善,而审计部门则要对公司国内国外的多个子公司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审计。”汤晓东表示。
在快速发展的力帆股份,行之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就像一辆快速行驶的汽车上必须拥有良好的刹车系统一样,而能够保障这套刹车系统的有效运行,则要基于力帆股份的企业治理文化,而这种企业治理文化,完全是基于对公司品牌的长期积淀,在这种品牌积淀意识之下,公司的所有发展一定是基于打造百年老店的基础之上,只有生存下去才能谈及发展。
也正是基于此,汤晓东认为公司的风险治理能够行之有效的核心在于公司一定要保证前期的发展规划不会被随意突破,在投入新的产能之前,必须要考虑到与之相对应的渠道消化能力,而在现有的渠道消化能力上,公司会更加关注产品品质的提高,将产能和产品的增长从一个量变转化到一个质变上来。
宏源证券:稳健经营打造第一家上市券商品牌
本报记者 正蓝 北京报道
7月29日,由《华夏时报》与北京大学共同主办的“2012 年中国上市公司风险管理高峰论坛暨第三届金盾奖颁奖盛典”在京举行。宏源证券在此次评选中荣获“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最佳品牌管理奖”。
金盾奖是由国内知名财经媒体、知名学府以及知名风险管理机构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发起成立的一个旨在评价中国上市公司风险管理状况的奖项。公司此次从入围的一百余家上市公司中脱颖而出,说明公司长期以来坚持的规范经营的理念和过去一年的品牌管理工作得到了社会和业内的高度认可。
在证券行业中,宏源证券是中国第一家上市券商,于1993年招股、1994年2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之后,宏源证券稳步发展,从一家地方性券商发展成北京、新疆双办公中心的全国性券商。在资本市场走过20年之际,宏源证券已从西直门的办公地点搬至金融机构云集的金融街,大气的办公楼门口一度成为摄影机寻找的历史背影。
截至2012年6月30日,宏源证券总资产290亿元,净资产146亿元。201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52亿元,实现净利润6.46亿元,每股收益0.44元。宏源证券用稳步增长的业绩擦亮了“第一家上市券商”的品牌。
宏源证券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全国性、综合类、创新类券商,是全国首批保荐机构之一。公司拥有全面的证券类业务资格,主要经营范围包括: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证券投资基金代销、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融资融券业务等。
宏源证券在全国拥有89家证券营业部,下辖北京承销保荐分公司、北京资产管理分公司两家分公司,全资拥有宏源期货有限公司、宏源汇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和宏源汇智投资有限公司三家子公司。
宏源证券始终履行“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提升价值、为股东实现价值、为社会奉献价值”的使命,坚持“客户至上、人才为本、诚信协作、进取卓越”的核心价值观,践行“专业、高效、创新、发展”的经营管理理念,努力成为持续创造价值的一流金融服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