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yles.chinatimes.net.cn/css/style2019/img/logo.png
张汉林:用扩大进口倒逼产业升级
商灏
2013-8-7 23:07:00
本报记者 商灏 北京报道
世界贸易组织(WTO)公布的数据显示了2012年全球商品贸易排名中,中国出口位列第一,进口排第二位。但与此同时中国与WTO成员国的贸易争端一段时期以来也出现了令人瞩目的不断增长。对外经贸大学WTO研究院院长张汉林接受《华夏时报》记者专访时说,中国很有必要维持适度的进口市场,用进口市场的开放换取出口市场的开放。
须更充分利用
WTO解决机制
《华夏时报》:有人说“美国已经接近于放弃WTO”。在此情形下中国应做何战略选择,未来应在全球经济和贸易体系中扮演什么角色?
张汉林:我判断今年中国的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肯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世界第三,整个贸易也就是货物加服务贸易总额我估计今年可能大致在2000亿美元到2500亿美元左右,到明年可能全面超过美国。而中国的世界第二大进口国和美国的世界第一大进口国之间差距还比较大,接近4000亿美元,但是我估计中国到2015年就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进口大国。
2015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标志,无论是货物还是服务的进出口,中国两项贸易加在一起,就会超过美国的规模。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到2015年也会逼近世界第二。
就此来看,全球贸易自由化和以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为基础的WTO,对于中国来说,意义更加重大,也更有必要。所以,WTO现在对中国的重要性,就像上世纪40年代后期美国在推动WTO的前身GATT即“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建立的时候,其重要性完全一样。因为,第一,中国已经建立起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的地位和体系;第二,中国出口已经世界第一;第三,中国进口即将世界第一。这种情形下,中国完全可以进出口良性互动的方式,实现进口贸易自由化和出口贸易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国家的贸易利益,不应该再被动地、消极地看WTO,而应积极主动地充分利用这一平台,推动中国经济贸易的全面发展。
《华夏时报》:近些年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中国和许多贸易伙伴之间发生的贸易争端越来越多,许多人开始质疑在WTO体系内解决这些争端的有效性和公正性,你怎么看?
张汉林:WTO的权威性,应不容置疑,即使美国曾对WTO有很多批评,美国也依然认为WTO是个最佳工具,最好平台,所以,我们仍然不能把WTO扔至一边去解决双边贸易和争端。
包括中美、美日、美韩都一样。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应该更充分地利用WTO解决机制,一方面要维护其权威性,另一方面要更多地利用它。解决自己与其他WTO成员的贸易争端。这一点更加有意义。
《华夏时报》:随着双边和区域贸易组织不断增加的趋势,同时可能也由于世贸组织的规定过时,世贸组织的仲裁者身份似乎正在不断被削弱,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利用其中的漏洞进行贸易保护,背离了世贸组织的初衷。这种状况对世贸组织而言,特别对中国而言,意味着什么?
张汉林:这里面实际上存在两大问题。
一方面,WTO成员不断扩大,现在已有159个成员国,决策效率的确受到制约,这是应该受到批评的地方,也是WTO需要改革的地方。
另一方面,WTO其实也培养了利益集团,最大的利益集团就是美欧。最典型的对于发展中国家最不利的地方,比如原料贸易中,中国对于稀土出口实行限制的行为受到WTO的指责,但是美国搞技术贸易保护主义却没有受到WTO的限制。只允许搞技术贸易保护主义,不允许搞出口原料保护主义,这是不是没有道理?
所以,这需要建立一种平衡,需要照顾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利益。比如石油贸易,欧佩克成员国实行出口定价限制,出口数量限制,对此WTO管不了,但对于进口则要管制,相关谈判中国进行了很久,只维持了一定的平衡。其实这种进口限制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不符合中国的国家长远利益。为什么不能充分利用国外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而非要开采和利用自己的资源?
更大程度
允许进口自由化
《华夏时报》:进口政策有哪些需要改进之处?
张汉林:从中国现在人均收入水平看,东部地区相对发达,这一地区的购买力和需求已经很大,所以,中国实际上应该更大程度地允许进口自由化。比如在奢侈品进口问题上,我是积极主张奢侈品大幅降低关税,让国外消费变成国内消费,然后可以增加增值税,以此刺激和促进国内与奢侈品相关的高档消费品的生产和销售,满足各种差异化的需求,这对中国产业升级、产品品质提高和实施品牌战略,都有好处。
现在大量的中国游客在国外消费,但实际上减免税全都留在了其他国家和地区,这对中国实际是不利的。所以,我们不要简单地看奢侈品大幅降低关税可能会带来奢侈品这一领域的进口关税的下降。进口规模扩大以后,也未必见得进口环节关税和增值税总体下降,反而有可能上升。但它的示范效应,却可以带动中国国内企业的产品升级换代,而且,它还可以培育出更大的国内消费市场。
实际上,世界上有很多奢侈品都在中国国内贴牌生产,这对于国内企业的产品品牌塑造其实有好处。
《华夏时报》:扩大进口是否需要加快相关自贸谈判?
张汉林: 坦率地说,单纯从经贸方面利益考虑,日韩唯一应该与之签协议的,就是中国,而不是美国,也不是欧盟。所以,日韩只要不把利益关系摆正,最终经济贸易方面肯定是受损者。韩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与美国的经贸摩擦越来越多以后,特别是也像日本一样升级为结构性的经贸摩擦以后,之所以还能维持最近这么多年的5%左右的经济增长,全靠其北上战略,全靠其与中国加强贸易和投资的合作,从中国的经济增长中获得利益。相反,日本却没有把这种利益放大到最大化,所以日本最近十年来日子不好过。我觉得这就是教训。
中国13亿多人的市场是一个摆在那里的很现实的市场,而不是过去经常所说的潜在市场的概念,而且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以及区域协调发展越来越好,中国的主动性和影响力就会更大,所以中国根本没有必要去急于参加TPP或搞ICP,就把港澳台和两岸经济一体化搞好,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应对这个问题了。
这时再推出全球第一经合大国,所有其他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再与中国谈判就要掂量掂量,到底是要中国这个市场还是要已经成熟了的增长乏力的美欧市场或日本市场。很简单,中国市场的进口增长将会越来越快。这时很多观望国家都要开始坚定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