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styles.chinatimes.net.cn/css/style2019/img/logo.png

谭雅玲:金融改革应是慢工细活

商灏 2013-9-28 00:12:00
本报记者 商灏 北京报道

    上海自贸区挂牌,作为备受关注的核心试点内容,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在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金融市场产品创新、离岸业务、金融业对外开放以及内资外投和外资内投等方面,将要进行大胆的先行先试,能够呈现一个怎样的推进态势、取得哪些突破?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接受记者专访时说,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的推进,困难、压力和阻力都会非常大,因此,应该是慢工细活。
利率市场化
应优先服务于贸易和实业
    《华夏时报》:传闻上海自贸区将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方面有大胆作为,你怎么看?
    谭雅玲: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看利率市场化的前提条件是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现在人们把利率市场化理解为是金融机构的事情,落脚点是贷款和存款。但利率市场化要达到的目标是用杠杆调节资金利用率和使用率,而资金的利用率和使用率是在企业、产业和地区。
    自贸区的前提条件是贸易,今年1-8月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8735.4亿美元,增长只有0.9%。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外需疲弱是二季度经济进一步放缓的主要原因。上半年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是45.2%,拉动GDP上涨3.4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是53.9%,拉动GDP增长4.1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0.9%,拉动GDP上涨0.1个百分点。”显然,三驾马车已严重倾斜。
    上海自贸区的贸易规模、数量和进度如何?贸易的转型、升级、换代和提高品质是核心要素,因此并非利率而是汇率成为关键。那么,上海自贸区与利率究竟有多大关系?虽然利率会影响到汇率,但就贸易而言,影响最大的,仍是汇率。
    《华夏时报》:为何官方也称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是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试点核心内容之一?
    谭雅玲:谈到改革尤其是金融改革的时候,改革的根本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没有搞透。我们往往就是为了推出个新花样、画一个新蓝图,来调动情绪,使大家对未来充满希望。如果上海自贸区是个亮点,过去曾有天津滨海新区,还有所谓温州试点,甚至义乌试点,现在还有深圳前海新区,这些试点哪个做实了?为什么会这样?如果深入思考,就会看到,全国是一盘棋,尤其在市场投机的情绪极其严重的情形之下,中国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制度的改革能够通过一个地区平台解决问题吗?
    《华夏时报》:你并不认为上海自贸区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会有大胆推进?
    谭雅玲:第一,不对症中国的现状。第二,脱离了金融的本质和实质,因此,显得特别空泛和离谱。上海自贸区的重点是贸易,只有将贸易做强,形成特别强的吸引力,同时全国的机制、制度和市场的改革要跟上,上海自贸区才会有出路,才会真正发挥作用。
    我从来不认为利率市场化可以在一个地区放开或试验,因为金融是个关联性极强的行业。
    《华夏时报》:区域内需有存贷款利率的下限吗?
    谭雅玲:现阶段存贷款利率的下限是必要的,放开以后可能会增加执行机构的竞争意识,增加执行机构判断和思考的能力。但上限目前不太适合。金融机构怎样使用民众存款,怎样调节或发挥存款对国民经济民生的有效的资源利用,这一点,金融机构没有担当,所以单纯讨论存款利率放开,给金融机构带来的是盈利平台,但对民众、对社会并不会带来很明确的结果。
    《华夏时报》:那么基准利率如何定?
    谭雅玲:这是一个关键问题。讨论利率放开,但基准利率在哪儿?以什么尺度或筹码为准?现在看不到,所有利率放开一定要有基准点,我们现在不具备这个基准点。
汇率市场化
的基础要素目前不存在
    《华夏时报》:你曾主张市场不足模式下不要急于开放资本账户,那么如果上海自贸区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是否也要谨慎小心一些?
    谭雅玲:中国的市场应该说比过去脆弱,因为经济的整体规模和实力在往下走,收缩明显存在。与此同时,市场投机套利和歪门邪道比较严重。此时此刻,人民币汇率改革增加的是套利的空间和投机的平台,而不是作为和做事的平台。
    《华夏时报》:资本项目开放在上海自贸区也会是一种奢望吗?
    谭雅玲:是的。如果放开,风险会特别大。外资或资金自由进出的流量流速都会加快,而我们所面对的国际市场,是一个流量剧增的时代。刚刚发布的国际清算银行对外汇市场的统计,现在国际外汇市场每天有5.6万亿美元的资金流量。如果上海放开市场,如果有控制力,可能会有收益;如果没有控制力,甚至没有主见、没有判断力,那就可能因为不会识别风险而陷入风险,我现在就可以说,中国识别不了风险。
    中国对自己市场的风险要素在哪儿,也识别不到。市场基础不足,国民专业不足,监管能力不足,这些就是中国自己的市场风险要素。从这个角度去认识,现在是风险巨大,而不是收益或希望巨大。
    我们看欧美市场,那里都是些很高端的高手,在他们的平台上,根本没有热钱的概念。因为他们对于游资也就是所谓的热钱,既可以监控又可以疏导,还可以利用,而我们面对热钱的时候,却没有办法。
    《华夏时报》:在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是否可以有一些弹性的选择?
    谭雅玲:在目前的国际大环境下,在美元重新回归的大前提下,再来讨论中国资本项目的放开,为时尚早。而且我们自己基础要素的不合规、不健全、不理性,明显存在,所以,现在讨论内生性问题非常重要。
学会开放外汇
市场是重要前提
    《华夏时报》:上海自贸区的金融改革试点还涉及到金融市场产品创新、离岸业务推进、内资外投和外资内投推进等问题,你对这些怎么看?
    谭雅玲:没有必要一一分析,我的基本见解依然是,上海自贸区的着力点是在贸易,而目前所有的舆论导向、所有职能部门所要采取的相关措施,都放到了贸易之外的配套服务工程,这显得有些主次不分,方向不明。这样的上海自贸区能成功吗?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立多少年了?而其最大软肋就是外汇市场。我们讨论了这么多年的汇率问题,但民众不懂外汇,企业最怵外汇,监管不敢放开外汇,这就说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路途还遥远。而在所有发达国家的正常金融市场,外汇处于第一位置。
    如果我们对汇率的专业知识、技能没有学习甚至不想学习,也没有正确和全面地改正错误认识,那么再讨论汇率问题,那就会空谈和泛谈或乱谈,这不利于市场良性成长。
    《华夏时报》:离岸业务方面如何推进?
    谭雅玲:我现在不太赞成推离岸业务。离岸业务的前提是在岸业务,但我们的在岸业务做得怎样?这是一个很大的问号。我们现在的路径是由外而内,但我不同意这种做法。想用外部的东西来实现制度性变革或结构性突破,这不太可能。
    《华夏时报》:由此来看,上海自贸区的金融改革应该呈现怎样的节奏?
    谭雅玲:应该是慢工细活。利率市场化和资本项目开放这两个平台的执行者是银行,如果银行不是将自己的发展思路定位在服务于产业和实际经济,而是单纯服务于自己的机构私利或利润的追逐,就会扭曲很多东西。所以现在大家才说银行是暴利,其责任和义务没有尽到。2000多家上市公司全部利润中,16家银行占据了60%的半壁江山,这太不正常了。银行的担当和责任、定性和定位出了偏差,此时存贷款利率如果放开,最终扩大的是裂痕,是差异。
    上海自贸区首先还是应该发展实体和实业,使其规模和增量扩大;然后在其他制度和机制上做文章,使其更完善更健全;然后与数量和速度的概念对接,机制与体制的概念是水到渠成的关系。而不是凭借想象,刻意规划放开什么,何时放开。

上海自贸区诞生记

●2011年
    上海向国家有关管理部门提交了在上海综合保税区设立自由贸易园区的申请。
●2013年1月1日
    上海在《上海市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条例》中首次提出要在上海“探索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自由贸易园区”。
●2013年2月28日
    上海颁布了《临港“双特”30条实施政策》,旨在探索和实施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殊体制,以调动区域发展的积极性,增强区域发展的自主性。
●2013年3月底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调研期间考察了外高桥保税区,并表示鼓励上海在现有综合保税区基础上,研究建立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
●2013年4月18日
    上海市商务委办公室主任邓福胜向媒体证实,上海正在配合国家有关部委制定《上海自由贸易园区建设总体方案》。
●2013年5月14日
    上海自贸区项目获得国家层面立项。
●2013年5月下旬
    浦东自由贸易区试点方案经由上海市政府讨论并肯定后,上报中央相关部门,进入会签阶段。
●2013年7月3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2013年8月30日
    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会议决定,上海自贸区将暂停部分涉外资法律,决定从2013年10月1日起实行。
●2013年9月29日

    据媒体报道,上海自贸区当日挂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