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记者 商灏 北京报道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刘伟新近在第二届北京大学国家资源经济论坛上演讲时表示:能源生产方式的革命和能源消费方式的革命是构成现代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其比一般的生产和再生产方式转变难度更大。
他认为,其中首要难题是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次要难题是经济手段与法律制度的关系如何协调安排的问题。第三个难题是制度作用与道德力量如何统一。
刘伟认为,能源生产方式的革命和能源消费方式的革命中所遇到的这几个层面的特殊难题,需要全社会关注和重视。
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清华大学副校长倪维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志轩等多位专家、学者就实现能源生产方式的革命和能源消费方式的革命的路径问题阐述各自不同意见。
一些学者赞同刘伟的观点,他们认为,面对中国节能减排空间不断减小,环境形势日益严峻的现实,“十三五”规划应充分体现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的理念和政策安排,同时从经济、法律和道德三个方面保障其得到有效实施。
针对“国际油价下跌”、“中国能源发展问题与战略”等业界十分关切的问题,张国宝强调,在中国能源结构调整的目标下,不同的能源行业都应有自己具体的目标规划和实现方式,国家应该重视能源技术发展和创新体系构建。新能源与物联网的结合将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力量,未来的能源互联网应该是生产型与消费型并重。倪维斗提出,多联产是综合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重要方案,具有缓解能源总量要求、彻底解决燃煤污染问题等优点。在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方面,电化共轨是重要的发展方向,有很大潜力。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认为,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战略守则和基本要求,其三大目标是“能源安全可依赖性”、“成本低经济可承受”和“环境友好”,不同目标间的利益博弈和平衡决定了绿色发展将面临许多困难,这就需要政府智慧,国家应加大这方面的研究。
张军扩对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看法是,能源革命关系到中国现代化事业成败,是保障未来能源安全的重要条件,国家应该坚持化石能源低碳化与非化石能源并举的道路。张军扩建议:第一,要尽可能降低煤炭消费的比例,注重煤炭的高效、洁净利用,加速开发非常规的天然气,显著提高天然气在中国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的比例,积极发展水电、风电、光电这样的再生资源。第二,尽可能减少能源消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季晓南就中国能源安全战略发表意见认为,油气田稳产增产、煤化工发展、国际化背景下能源技术创新和突破是当前中国能源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应该加强研究并进一步明确,统一思想。王志轩的观点强调,能源的电力化和智能电网发展是中国能源革命的关键所在。改变传统的以电力、电量的“短缺”、“富裕”论好坏的思维定式,以电力的“被动型”支撑国民经济发展,向“主动型”支撑绿色发展转变,以安全、高效、绿色、经济、便捷 、和谐的价值标准,构建电网安全、电源互补、结构优化、储能支持、供需互动电力新体系。张国宝则强调,新能源发展虽然比重还比较低,但未来以较快速度增加是必然趋势。新能源还会带动新材料的发展,从而带来一系列工业方面的变革,而与物联网的结合将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力量,未来的能源互联网应该是生产型与消费型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