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冰凝 北京报道
在“三桶油”面临重大改革契机的当口,三位新任掌门人履新的同时也迎来了各自的挑战和压力。
5月4日下午,三大石油公司换帅结果出炉:中海油总公司原董事长、党组书记王宜林担任中石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周吉平到龄退出领导班子;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王玉普任中石化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傅成玉到龄退出领导班子;中海油总公司原总经理杨华任中海油总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接替王宜林。
自此,三大石油公司同时完成了新老交替。在央企改革大背景下,合并重组的故事仍甚嚣尘上,随着掌门人大换岗的完成,三大石油公司实际上完成了另一层意义上的“大重组”。
“在中石油和中石化董事长均到了退休年龄,而总经理均遭调查的背景下,又赶上油气改革的特定时期,中央要为这两家企业选出最合适的掌门人,并不太容易。”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认为。
傅成玉留下了什么
关于傅成玉,其在中石化一年多的工作得到了石油行业的广泛认可。傅成玉就任中石化董事长后,一方面开始大刀阔斧地搞混合制改革,一方面在内部展开了反腐败斗争并将反腐制度化。
2014年2月,傅成玉顶着中石化内部保守派抵制的压力,召开中国石化董事会,对其下属的油品销售业务板块展开全面重组,该板块将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并实现混合经营。
去年9月12日,其销售公司与25家境内外投资者签署了增资协议,全体投资者以现金共计人民币1070.94亿元认购销售公司29.99%的股权。而在傅成玉的计划中,混合所有制改革只是中石化深化改革顶层设计的一部分,未来中石化集团的成品油销售、润滑油及添加剂业务也都将独立,走专业化经营道路,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市场化和去行政化。
在反腐败方面,在傅成玉的推进下,中石化所属的126家直属单位实现了纪委书记全覆盖。但是,出生于1951年的傅成玉,已超龄服役了近一年,他为中石化布好了改革的棋局,继续下好这盘局却只能留给继任者。
而出生于1952年的周吉平,在其2013年5月上任伊始就被认为只是为了过渡。
在央企搞混合所有制如火如荼的2014年,中石油也拉开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大幕,并搭建了6个合资平台。当年5月,中石油发布公告称,拟公开转让新设立的东部管道公司100%的股权,被认为其混改从管道板块开始做起。但截至目前,中石油的混改并未公布明确方案以及新进展。周吉平此去,留给新掌门王宜林的显然还是一个大摊子。
新掌门的挑战
“三桶油”的新任董事长面临的共同挑战包括:带领三大石油巨头度过一轮轮的反腐风暴,以及经受住全球原油价格重挫的冲击。但相对于早年已经完成了内部改革的中海油来说,王宜林和王玉普要管理好正处在混改大局和反腐风暴中的中石油和中石化显然难度更大。
从中石油新掌门王宜林的履历来看,其主要的职业生涯是在中石油,而其一把手的任期则是在中海油。不过,自从王宜林接替傅成玉成了中海油的掌门人后,业界有评价中海油越来越“中石油化”。
过去两年,王宜林因为对加拿大石油企业尼克森的收购交易而名声大噪,这笔151亿美元的交易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一笔海外能源收购交易。但如今尼克森和过去5年收购的其他海外资产变成了中海油的沉重负担,特别是在油价已经暴跌的情况下。
韩晓平认为,目前中石油的情况最为复杂。中石油未来油气改革势必要从外部推进其改革,但真正的改革还要从内部来进行,只有进行大换血,内部改革的阻力才容易被打破,目前中石油正在经历着反腐风暴的洗礼,石油反腐已经将这块冰山劈开了一个大口子,经历过中海油这样企业的王宜林重回中石油,有望将中海油的先进管理经验引入到体制僵化的中石油。
而中石化新掌门王玉普同样是来自中石油的“老高管”,从大庆石油学院毕业后,王玉普进入大庆石油管理局采油七厂任技术员、主任,随后一直扎根于大庆石油公司。20多年内,历任采油厂、开发事业部等负责人,1998年11月被调往大庆石油管理局,为副总工程师。
2000年1月,王玉普成为了大庆油田董事、副总工程师,并在2003年出任大庆油田董事长、总经理及党委副书记。2009年,王玉普出任黑龙江省副省长。2014年6月,他又被任命为中国工程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
“王玉普石油行业经验丰富,资历很深,属于专家型的领导。”韩晓平认为,王玉普虽然来自中石油系统,没有在中石化任职过,但其专业程度深厚,其任职挑战在于能否坚持中石化的改革方向。
不过如何提升中石化的业绩,也将是王玉普所面临的挑战之一。今年一季度,该集团下属子公司中国石化的净利润仅16.85亿元,同比重挫87.5%,4782.41亿元的营收也同比下滑了25.4%。
相比较王宜林和王玉普,杨华履新中海油则显得顺理成章。2011年,傅成玉从中海油调任中石化时,傅的老部下杨华就被认为是接替傅的最佳人选。
杨华1961年5月出生,现年54岁。在中海油总公司担任过首席财务官、首席执行官等多个职务。2010年4月任中海油总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2011年8月任中海油总公司董事、总经理。
“杨华任职期间一直追随傅成玉,更是精通财务和资本市场,掌舵中海油应该会顺风顺水。”韩晓平认为。
合并重组猜想
石油企业的管理层大洗牌,为这一重要经济领域实行改革铺平了道路,三位新掌门“重组”之后,市场更想看清三大石油公司未来的合并重组概率。
4月27日,由新华社主管的《经济参考报》发出关于“中央企业将进行大规模兼并重组,数量或减至40家”的报道后,当天包括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电建等A股“中”字头概念股集体涨停,股市骤然升到4500点。但国资委当日傍晚发布声明称,经查,该消息未向国资委进行过采访或核实。
不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消息并非空穴来风,至少央企的新一轮兼并重组已经箭在弦上。此前曾有报道称,中国政府经济顾问们正在对石油石化行业各种可能的整合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一种方案是将中石油与中石化合并,另一种方案是考虑将中海油和中石化进行合并。
但韩晓平认为,中石化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生产效率有所上升,公司内部治理结构逐渐优化,但是中石油目前机制仍比较僵化,这样两家企业横向合并,很难能实现1+1>2,还有可能相互拖累,与习近平提出的市场化改革方向逆行;而且两家企业在国内市场分别占据上下游,在海外市场也是分别在不同国家发展,并不存在恶性竞争,也没有横向合并的必要。
“但是把三桶油某些业务板块拿出来进行纵向拆分,进行重组合并很有必要,比如政府如果成立国家管网公司,可能会把两桶油旗下的管网部分拿出来合并。”韩晓平告诉记者。
但不管怎样,经历过反腐风暴洗礼的“三桶油”新掌门人,将为这些石油企业带来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