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商灏 新加坡报道
在财富管理和发展的新全球化时代,中国的财富管理公司正加速走向全球市场,并更深入研究探讨全球资本市场和投资格局充满不确定的背景下全球财富流动趋势特征,以及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极速变革中财富管理行业的应用创新与风险防控问题。
其中很值得关注的是,经过11年稳步发展和理性扩张,中国最为著名的财富管理公司之一宜信目前已在香港、新加坡、以色列特拉维夫和美国纽约均设有办公室,并在美国西海岸、德国、英国和澳大利亚有相关业务展开。
6月6日,宜信宣布其在新加坡的办公室正式搬迁到CBD核心区的亚洲广场大厦。宜信创始人、CEO唐宁将这一时刻看作是宜信加速全球市场布局,服务全球华人战略全面开启,而新加坡,将成为宜信国际化的前沿阵地。
6月8日,在新加坡展览中心举行的第十八届亚洲银行家“未来新金融”峰会上,宜信受到出席会议的国际金融界同行们的高度关注,在他们看来,宜信是新金融科技在全球财富管理行业迅速深入应用的典范。而在唐宁看来,宜信所做的这一切原动力则是出自客户的需求。“宜信始终坚持从客户需求出发,所有的技术运用和商业模式的探索最终都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唐宁当天应邀发表主旨演讲称。
在随后接受《华夏时报》记者持续一个多小时的专访中,唐宁表示,能够让社会资源配置得更好,拥有这样一种动力和激情的感受无与伦比。
坚持走正路做正确的事
《华夏时报》: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宏观趋势,作为财富管理机构,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
唐宁:宏观趋势的确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顶级的资产管理机构所做的事,就是要捕捉和把握未来趋势中的结构性机会。
《华夏时报》:如何把握这一结构性机会?
唐宁:要把握好这种结构性机会,采用母基金的形式再对不过。如果仅是单一项目,单一基金,往往会出现相关风险。对于五到七年、十年这样的另类资产投资、长期投资,必须能够在风险防控方面做到位。从这一层面上观察,顶级投资机构有很多风险防控的逻辑。就母基金而言,它可以实现各种风险的分散。所以我们才有这样的结论:高净值人士长期投资的唯一正确方式,就是母基金的方式。
在投资逻辑上,母基金才是正确无比。让越来越多的客户有此正确的认识,非常非常重要。中国的高净值人士那么多,现在他们的资产组合之中,对于长期投资、股权投资等等需求非常之大,不走正路,就会走邪路,最终一定要走正路。
《华夏时报》:如何引导客户走向正路?
唐宁:盲目选择单一项目,单一基金,我认为就是走邪路,选择母基金就是走正路,但正路走起来需要战胜一些心理门槛。
过去十多年我特别深刻的感受,首先就是要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坚持满足客户正确、长期、隐性的需求。
我们所做的,是把未来趋势非常明确地告诉客户。同时我们自身要能够锻炼出面向未来的能力,就是说要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坚持以客户长线的有可能是隐性的需求为出发点,去规划组织的发展,建立组织的能力。
第二个特别深刻的感受是,宜信作为世界范围内在金融科技应用方面非常有领先性的组织,看到的是未来的金融必须要有科技的支撑。现在华尔街上十个之中六个最牛的回报最好的投资机构,都要进行量化投资,都依机器算法生成优秀策略,甚至索罗斯、巴菲特等投资大鳄也开始和机器一争短长。在这些方面,宜信也有非常强的能力建设与战略布局。
面对中产阶层的投资需求,智能投顾成本低、效率高、个性化。这样的创新,能够让资产配置的理念真正落地,是一个有科技支撑驱动的解决方案。
第三个很重要的认识是,不为科技而科技,科技只是为满足客户需求的创新模式而提供支撑和保障的工具。拉姆•查兰大师讲的非常清楚,其实世界到处都有各种各样的科技,很多看起来悬乎的科技都已存在了很长时间,若没有如今这样的应用场景,它就什么都不是。
因此,科技的应用一定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要追求满足客户需求的规模化效应。市场和行业过去创新过程中之所以面临一些挑战和误区,其实很多都由于这些方面没把握好。工具谁都能用,宜信要用得更好。
成为全球投资资源的发现者、整合者、使用者
《华夏时报》:宣布全面走向国际化,开拓全球华人大市场,宜信已经做好了哪些准备?
唐宁:在国际化层面,宜信已耕耘了很多年。我们在2014年10月份就已来到新加坡。之前在香港,已开始国际化布局。就人才国际化而言,宜信很早就已有国际化团队,团队成员来自顶级国际金融投资机构,其中有海归、海鸥,有不说中文的或者中文说的很流畅的外国专家,这始终是宜信的一个特色。
就资本国际化而言,作为中国金融科技第一股已在纽交所上市的宜人贷,以及宜信的新金融产业基金,其股东就包括了国际上个人和机构的投资者,有些是知名的机构投资者。
就财富管理业务客户需求的国际化而言,宜信的高净值、超高净值客户,不只在中国大陆范围内考虑自身需求,其个人规划、家庭事业规划,包括财富管理投资方面,都是世界公民的视野格局。因此,宜信成为全球投资资源的发现者、整合者、使用者,这个趋势非常明显。
《华夏时报》:在这一大战略下,宜信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唐宁:在这样一个大趋势之下,打造最完整的产品线、服务线,成为高品质的财富管理机构,这是宜信的核心竞争力。宜信如何能够把产品线、服务线打造的最为完整,最为高品质?就客户需求而言,客户财富管理需求是多维度的。在投资方面,我们海外的资产配置涵盖了各大主要资产类别的顶级产品,包括母基金。在信贷方面,有固定收益类、私募股权类;在创业投资方面,有新金融产业基金。客户在构建其资产组合的时候,我们要在其主要布局的资产类别当中都建立强大的投资能力、产品能力。所以这是第一重要的客户需求。
与此同时,客户还有很多非投资性的生活类的需求,和事物管理方面的需求。这包括移民方面的需求,也包括遗产传承方面的需求。我们为此推动家族信托、家族办公室等等这样先进工具的使用。我们也帮助推动这些高净值客户的海外学习,例如带他们到美国到以色列学习,还为他们提供税务解决方案,这包括他们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全球范围的置业。
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和合作伙伴一起,为客户提供完整的高品质的解决方案。
我们过去几年所做的事情,就是不断夯实我们的产品组合、服务组合,让我们所有的产品线、服务线都是顶级品质,都是行业引领的标志。
跟随中国高净值客户走向全球的需求,我们的香港办公室,新加坡办公室,纽约办公室,特拉维夫以色列办公室,首先要解决的是在投资方面,生活方面,学习方面,传承方面,公益方面,满足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这是我们的策略之一。
下一步,我们要到各个华人聚集的市场去满足当地华人的财富管理需求。当然这就涉及我们要到各地去建立我们的财富管理团队,而不是投资团队、服务团队。我们的这个海外财富管理团队,包括理财规划师团队,其中也包括机器人理财规划师团队。这个团队今年年初已进入美国市场,正在美国市场服务当地的华人。其他的市场一定也会在我们的视野之中,不断去规划。
中国高净值人士几乎都面临投资转型困境
《华夏时报》:在扩展国际市场过程中,宜信主要目标客户是什么?
唐宁:我们现在刚开始到中国大陆之外拓展业务,无论是我们的高净值客户或我们的中产阶层客户,现在都主要还是中国大陆的客户群。下一步我们会到中国之外不同的华人聚居地市场,开始为当地华人提供财富管理服务。我们曾通过很多留学咨询业务,帮助中国大陆客户的下一代移民在世界各地成长起来,这些到了其他国家的中国移民,很自然地成为我们的客户,也需要我们提供相应的服务。我们在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现在所承担的主要还是为中国大陆的高净值客户、超高净值客户提供投资服务的责任。例如我们的新加坡团队,他们所生成的母基金产品,其实是满足了中国大陆在海外有外币,希望做资产配置投资的这群客户的需求。下一步我们在美国以及其他国家市场的客户,也可以享受新加坡办公室提供的母基金产品的服务。
《华夏时报》:在国际化进程中,对客户而言,宜信将承担怎样的责任?
唐宁:国际化的能力,是一个非常高的门槛。风险和挑战,反而凸显宜信的核心作用。我们应该是客户和各地区各种市场机会之间的桥梁,我们应是牵着客户的手,帮助他们去规避风险,获取资源的贴心伙伴。这是我们的挑战,同时也是我们的机遇。
《华夏时报》:对服务全球华人这个市场是否已有一些先入的研究分析?
唐宁:我们已有这样一种判断,在纽约、洛杉矶、旧金山这些主要的美国城市,在多伦多、温哥华这些主要的加拿大城市,有众多华人聚居,这是我们可能的目标市场。我们现在正在做好进入这一市场的前期准备工作。虽然我们也在做投资,投入我们的人力物力,但我们不可能同一时间在所有的地方都出现,所以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这就是我们下一阶段战略布局之中要考虑的问题。
作为顶级财富管理机构,我们生成了对于客户的非常深刻的洞察。从客户分类角度看,目前我们所服务的中国大陆高净值、超高净值客户,其特点一般都是在过去十年到二、三十年间,跟随中国改革开放,于传统经济发展之中有所成就、大放异彩的企业家、企业主,包括企业高管等专业的成功人士。
他们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对于信托产品、固定收益类机会,有很多配置,甚至超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也参与股市,但相对倾向于比较短线炒作的产品。他们也参与一些单一机会,单一基金。另外也有一些客户喜欢买房置业,或将自己孩子配置到海外去。
我们与这些高净值人士沟通交流的时候,发现他们都非常认同这一新趋势:从中国到全球,整个市场从固收往权益类走,从短期投机往长期投资走,从单一机会往资产配置走。从第一代到第二代,几乎中国所有的高净值人士都面临这样的转变需求。但这样的转变却让他们非常痛苦,因为确实不习惯,因为过去太习惯固收资产的价值变动,如果进行权益类投资,要不一投投十年,要不每天价格都波动,对客户来讲是非常大挑战。
至于走出国门投资,一方面有憧憬,一方面又有胆怯,结果就选择了相信自己的哥们弟兄发小,但这些不是专业人士,可能人品上很可信,但是能力上完全不可信,这样阴差阳错的投资故事太多了。
我们所提供的解决方案,也是对症下药。宜信每次举办“带客户走向海外活动”之后,总会有很多客户围着我们说,确实有非常通透的感觉,因为自己懂了。
一个好的国际化公司应该做到glocal
《华夏时报》:推进国际化过程中,如何处理国际化与本地化的关系?
唐宁: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就是本地化。我们新加坡的团队,绝大多数都是新加坡当地的人才,都有在顶级投资机构任职的经历,有在新加坡投资界工作多年的积累,所以他们对于本地的资源,本地的合作伙伴,有非常好的把握。
与此同时,我们有非常强的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我们在新加坡刚刚建立办公场所开始营业的时候,就把新加坡的团队建立起来。宜信有很多文化方面的纽带和传承,以及策略上、战略上和风控上的一盘棋。新加坡团队所有的投资决策都不是当地可以做的,都是要由宜信的合规的风控团队把关。
所有的合作伙伴,不管他们在哪里,我都亲自见过。因为虽说在各自不同的市场上,有战术上的不同,但从战略上来讲,如何遵循打造德才兼备的团队组织,大逻辑是一样的。所以,既要有本土扎根的能力,同时又要有全球一体的文化战略和风控能力,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们叫glocal,这个词是global和local两个词加在一起,要有global这样的平台,同时又要有local这样的战术打法。
《华夏时报》:宜信已拿到了中国香港、新加坡和美国的一些牌照,这对宜信今后发展有何特别意义?
唐宁:在各个不同的市场上,合规合法当然是最基本要求,而对于金融底蕴强的机构,这更是立身之本,是业务开展的保障,也是各地监管机构对我们能力实力的认可。我们在香港和新加坡主要获取了资产管理的资质,在美国所获得的是面向客户提供财富管理的资质,这些资质都会帮助我们更好去开展业务。
让社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是我工作意义所在
《华夏时报》:宜信在向国际拓展的过程中,面对可能的市场风险,将会如何规避?
唐宁:现实来看,在这些市场布局的顶级资产管理机构,投资人本身就有相对的应对策略;从投资者角度看,应对这些复杂、不确定性,明天到底是什么样子,没有人知道,但正因如此,才是进行资产配置最关键的逻辑。将资产配置到不同的市场地域,配置到不同的资产类别,同时做中长期投资,跨越牛熊,反而是应对市场一些风风雨雨最好的选择。所以,我们跟客户提出全球资产配置的理念,是让他晚上睡得着觉的一个灵丹妙药。
《华夏时报》:在不同市场上的财富管理机构,其能力、优势或劣势,可能都不一样,宜信的优势在什么地方,有何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处?
唐宁:宜信在各个市场的合作伙伴,主要是顶级投资人。作为母基金的管理人,我们要投资于他们,所以我们主要的能力就是识别他们的能力,这是我们非常强的能力,而且我们进行母基金层面的配置、组合、服务的能力,也非常强。
在金融科技投资方面,我们投入到具体的企业之中,我们的能力就是要能够识别所在的金融科技细分领域是不是有前景,它自身是不是优秀的企业。未来在各个不同的市场,当我们开展财务管理业务的时候,肯定会跟当地的一些机构形成一定的竞合关系,但我的认识是,我们先聚焦于各国当地的华人市场,而且他们之中很多人过去在中国都是我们的客户,对我们有认同感。宜信强大的投资能力,强大的国际化能力和强大的科技能力,是我们遥遥领先在市场之上的重要能力。《华夏时报》:让全球资产配置理念能够更加落实,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思想,宜信最终的理想是什么?
唐宁:无论从公司最早成立的时候到今天,我们都是用先进的模式、创新的模式,先进的技术、创新的技术,试图能够让金融变得更好,能够让金融的资源,配置到更加有效的场景之中,配置到那些有德有才的优秀机构之中,配置到向金融科技产业、投资基金投资的那些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之中。
把资产配置或资源配置的工作做好,是金融行业人才的匠心所在,也是我们兴趣所在,从我的角度上来讲,每天我就能够深深感受到我们的存在,让社会的资源配置得更好,整个社会在我晚上睡觉的时候比我早上起来的时候更好,这样一种动力,这样的一种激情,无与伦比,这符合科学,当然也让我们特别激动,觉得自己活着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