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灏
五四青年节这天,中国民生银行开了个青年研讨会,民生银行研究院请来20多位银行界青年研究人士,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背景下,讨论了涉及所谓“新时代、新银行、新民企”的诸多问题。在场听完讨论内容,深觉其实际反映了中国民营银行由少年而向青年发展的种种期盼与踌躇。
在中国金融发展史上,民国时期的民营银行曾占据重要地位,一度主导了中国银行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银行业对民资开放准入呈逐步深化的渐进态势,并与市场化进程及民营经济发展基本同步。从1978年开始尝试允许民资办信用社,到1993年第一家民营银行诞生,民资入股城商行,1996年1月12日中国民生银行开业;从2003年民营开放遇波折,民资开放加速推进,到2013年至今民营银行终破冰,进入常态化设立时期。——整体来看,经过30多年的风雨曲折,民营银行顽强挺立,却从未真正到达英姿勃发、挥斥方遒、笑领行业风骚后的自在境界。尽管如此,时至今日,研究者或理想主义者仍然坚信,发展民营银行对中国银行业改革有重大意义:有助于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有利于银行业优化金融供给结构,增强金融普惠性,提高服务效率,完善公司治理,促使银行业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然而,套用句老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业内人士认为,在理想的鼓舞下,民营银行目前特色鲜明、经营良好,其优劣势均较为突出。优势主要体现于股东资源、公司治理、运营效率等方面,劣势则主要体现于政策限制、业务资格、抗险能力等方面。目前,按监管口径统计的17家民营银行大体可分为互联网银行和非互联网银行两类,各家民营银行的经营特色显著。统计数据表明,2017年民营银行经营绩效优于传统商业银行。民营银行的表现,证明其对于激活金融活力、提高金融创新、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优化金融服务效率等,都有着潜在的促进作用,但在当前基本平稳前行、风险可控、由“求生存”向“谋发展”渐进态势中,踌躇也颇多。
研究人员指出,尚处发展初期的民营银行,自身资产结构、获客能力、风控能力是否能随着规模扩大而保持优势,有待观察。资金来源上,民营银行能否突破同业负债的限制,开拓吸收存款渠道,存在较大的困难;获客能力上,民营银行多利用股东优势获取客户资源,但是如果没有较强的股东资源,随着进一步的发展和扩大,未来如何多元化提高获客能力有待考量;风控能力上,大数据平台等创新风控模式的有效性和成熟度,有待市场检验。
此外,民营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银行经营管理活动受大股东直接干预较多,在人员、财务等管理方面未实现有效隔离,影响银行法人的独立性。而个别民营银行组织架构和高管人员变动较为频繁,不利于长期稳健经营。目前已开业的17家民营银行中,至少有4家银行的行长发生变动,包括微众银行、网商银行、华通银行和中关村银行。除管理层变动以外,不少民营银行出现股东退出现象,包括福建华通银行、安徽新安银行、辽宁振兴银行、威海蓝海银行等。
对于业务开展收到一定限制可能带来的问题,业内存在担忧情绪。根据《银监会市场准入工作实施细则(试行)》,民营银行必须实行“一行一店”模式,即在总行所在城市仅可设1家营业部,不得跨区域。因此,研究人员表示,“一行一店”模式使得负债来源主要以同业资金的民营银行资金来源更受限制。线下设点的限制使得个人账户和I类账户的远程开户对民营银行尤为重要,尤其是微众银行、网商银行等互联网银行。而未来远程开户是否能放开也充满不确定性。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5年发布的《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目前仍未放开远程开立全功能的I类账户,民营银行吸收存款受到一定限制。
还有,民营银行在很多业务资格上也受到一定限制。根据央行2007年《同业拆借管理办法》,民营银行成立两年内无法进入同业拆借市场;根据央行2013年《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发行管理办法》,民营银行成立3年内难以通过发行金融债解决资金来源;由于不是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正式成员,现阶段民营银行也没有资格发行大额存单吸收存款,只有华瑞银行、微众银行、网商银行获得同业存单发行资格。
展望未来发展,可以看到,虽然民营银行已实现常态化设立,但由于注资门槛高、审批趋严,民营银行热潮逐渐降温,申办开始回归理性。根据《银监会市场准入工作实施细则(试行)》,民营银行发起人应为拟设银行注册所在省(市、区)内中资民营企业,持股比例不超过30%,优先选择单家企业净资产不低于100亿元的民营企业作为发起人。据统计,2013年至2016年,民营银行核名总数分别为55家、116家、146家和178家,而2017年前11个月民营银行核名共128家,较2016年大幅减少。
2016年12月,银监会出台《关于民营银行监管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审慎监管;2017年3月,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警示“不能将民营银行办成少数人或少数资本控制的银行,变成自己的‘提款机’”。此后民营银行批复筹建进程陷入停滞。目前已获批的17家民营银行中有5家为首批试点银行,12家于2016年获批筹建,2017年无一家民营银行获批筹建。
研究人员在分析了中国台湾的民营银行准入经验后认为,台湾于20世纪90年代初放开民营银行准入,但由于制度不完善,出现了民营银行核准家数过多、企业财团操纵银行董事会以及退出机制缺失,以及银行业过度竞争、经营情况恶化等问题。因此,提高准入门槛有利于民营银行实现良性发展。虽然审批门槛的限制使得民营银行的申办开始降温,但三农、小微、个人等长尾金融需求日益旺盛的事实不变,深化银行业体制改革、激发金融活力的方向不变,民营银行创新活力和实力不减,估计未来鼓励民营银行发展的政策环境也将不会改变,民营银行或实现良性增长。
目前民营银行的业务定位主要聚焦于小微企业、个人、三农等普惠金融领域,并各自找到一个独特的领域深入发展。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传统银行也开始重视并着力推进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十九大之后,普惠金融的发展成为不少传统银行更加重视的业务领域之一。民营银行有较强的业务创新模式、互联网平台等资源,但缺乏较广泛的客户基础;而传统银行创新性可能较弱,但客户基础强。除传统银行以外,小贷公司、农信社等金融机构也是民营银行实现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的重要竞争对手。
业内人士透露,从金融服务的盈利模式上看,其单位盈利并不高,尤其是信贷业务,主要依靠较大的资产规模实现高盈利。民营银行如果没有较强的股东资源,资产规模做大较为困难。目前民营银行净息差都处于较高水平,但是高息差背后强大的股东支持、高成本的同业负债不可忽略。如何降低资金成本、进一步扩大资产规模,是民营银行长期发展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未来部分发展较慢的小型民营银行可能会面临退出市场的风险,或者成为一些大中型银行或金融集团的收购目标。
在“一行一店”模式的限制下,有些民营银行直接设立线下网点,仅仅依靠互联网发展业务。数据显示,目前17家民营银行中明确打出“互联网银行”招牌的共有8家,分别是微众银行、网商银行、苏宁银行、新网银行、亿联银行、中关村银行、华通银行、众邦银行,其中6家银行的大股东为互联网企业。
研究人员判断,面对“小、急、快、频”的小微金融需求,互联网银行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互联网银行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展产品、服务、管理和技术创新,更精准有效地服务小微企业、个人、“三农”等长尾客户群。互联网银行的信息技术投入普遍较高,2016年末微众银行、网商银行的信息科技人才占比都超过2/3。其次,互联网银行可以依托腾讯、阿里巴巴、苏宁等互联网企业股东的客户资源和技术资源,以低成本获客,并借助现有的技术创新,将银行体系快速融入所需金融服务场景中。最后,未来金融科技和互联网的持续发展将为互联网银行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根据腾讯2017年12月发布的《银行用户体验大调研报告》,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拥抱无现金时代,互联网金融已渗透到用户的消费、贷款和理财行为中。未来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互联网银行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从上述情形看,民营银行坚持错位竞争发展战略,扬长避短,应是个不错的战略选择。新时代银行业面临经济发展阶段转换、货币监管政策趋严、利率市场化、对外开放、金融科技等发展环境的转变。而民营银行的机遇就来自于传统银行面临转型压力、其更易抓住利率市场化机遇,以及互联网金融方面的优势。必须冷静理性地应对强监管、新进入者以及传统银行的加速转型。因此,需要坚持差异化、特色化经营,充分利用股东资源,采取模仿赶超策略,并加强与传统银行及其他机构的合作。
长远看,如何真正推动民营银行健康发展?按照研究人员的综合分析,一般认为,需要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完善政策框架:一是扩大准入、放宽限制。推进远程开户,取消不必要的限制,把握批设节奏;二是细化事中监管。加强对民营银行公司治理的监督,完善审慎监管工具,明确监管资源配置;三是充实退出法律法规制度,完善监管部门职责,建立市场有序退出机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主编商灏 编辑严葭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