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公培佳 杨仕省 博鳌摄影报道
“如果穿越时光到2002年,那是第一届博鳌亚洲论坛举办的时间。从大的时间背景上来说,也是中国向世界更深度融入的一个开始。”3月27日下午,博鳌亚洲论坛的一场电视论坛上,央视主持人陈伟鸿在现场提了一个问题:如果你处在当时那个时代,你更希望自己是什么性质企业的负责人?
现场接受提问的是国家开发投资集团董事长王会生、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华彬集团董事长严彬、德勤全球主席柯睿尚、亚洲公司治理协会秘书长艾哲明和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
国企负责人王会生说,希望回到2002年成为一家民企的负责人。
外企负责人柯睿尚说,也希望成为一家民企的负责人。
而董明珠,对这一问题,似乎交了白卷。如果把她现场说的一段关于国企民企如何反腐倡廉的话删掉的话。
“我没办法(在题板上)打这个勾”。董明珠说,2002年的格力,还是一个国有控股企业,持股占58%;但是格力又不完全是一个国有企业,因为已经完全是一个充分竞争的企业,一个完全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经营的企业。
她说,今天回忆当时,很高兴的是格力走到了今天。“我们那一年只有68个亿的销售收入,到了去年有2000亿。这就是市场化带给我们企业的活力。”
图为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论坛现场
严彬有些特殊。40年前只身走出海外,回来之后摇身一变成了外资企业。对于那个时候进入市场一直到今天,他对于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中国红牛进入深圳第一个合资伙伴是中国食品集团,之后是中浩集团。”严彬说,“没有这两个公司作为合资单位,当年红牛进不了中国。这是根。”
在作答众人中,李稻葵的身份最是不同,作为研究学者,她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抽象概括。在他眼中,董明珠是英雄主义者,因为听她的话外之音是:管你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我都能搞定;王会民是未来主义者,认为民营企业未来有大的发展前景,所以希望可以从国企负责人换一个身份,进入到民营经济里面;而严彬则是现实主义者。
李稻葵认为,企业家希望换一个身份的想法背后,实际上体现的是所有制改革还不到位。如果改革到位的话,那就应该什么所有制的企业都公平竞争,也都能做得好。在他看来,董明珠是女超人,国企民企她都能做得好;但中国只有一个董明珠,这没有代表性。下一步改革的重点,还应该是把制度搞好,不能让所有制成为一个企业的标签。评价企业应该只有一个标签,那就是成功还是不成功。
图为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在论坛现场
艾哲明则表达了另一个层面的理解:他们进入中国已经20多年了,一开始时,大家觉得国企从投资和治理角度来看风险可能更大一些;不过现在,他们看到国企、民企都有自己的制约因素。
事实上,描述一个企业,强调其是国企、外企还是民企,实际上是对企业从性质上进行了背书。而董明珠认为,企业发展不用背书,也不能依赖外部政策和环境,企业一定是在挑战中成长的,很舒适的就能发展那不叫做企业。
“我们每天有多少企业倒闭?难道是国企吗?不是,是民企。但是国企是不是都能做好呢?也不是。”董明珠认为,制度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公平的竞争环境是最重要的。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