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灏
对于当前经济走势,市场经济学家和宏观经济学家的判断,不尽一致。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4月13日在该研究院等机构联合举办的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表示,就当前宏观经济发展态势而言,我们并不否定其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但中国做好自己的事情别无选择,必须在不确定性面前认清和抓住自己的确定性,坚定不移地推进在改革深水区攻坚克难的改革,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开放,而且全面开放客观上必然会以“清理文件柜”的方式倒逼中国自己“啃硬骨头”的深化改革,这是中国必须做的选择、必须把握的确定性,是可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下调动潜力,对应于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必须抓住的龙头因素,是以中国经济社会转轨中的有效制度供给,打开中国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各种各样供给侧要素继续可发挥的巨大潜力空间。
毫无疑问,中国经济客观环境的复杂程度前所未有。在分析了2018年至今宏观经济发生变化的各种因素之后,贾康说,最近一段时间,经济开始有望实现新的企稳,甚至在企稳之后有望再往后看高的种种信息已传出,见仁见智的看法中,描述了中国经济在收敛、消化不确定性中的一些不良预期和对冲不期而至的经济下行压力之后,现在可以引导市场主体更加理性地观察发展中的潜力怎么发挥,投资方面的机遇怎么把握。
贾康的上述意见,应该与一些国际投行的首席经济学家最近对中国经济走势公开发表的言论有关。
对于中国经济的中长期趋势,贾康也发表看法认为,在不确定性方面,中国的决策层有高度的重视。前一段时间,已经听到明确消息,有专门的工作会议,强调防范风险,而对于全球发展大势,领导人提出了“我们面临的是百年未有的一个大变局”的判断。方方面面还再继续讨论怎么认识这个变局。“我想强调一个思维的框架:面对这种大家还在继续观察认识的百年大变局,我们从短期一直看到长期的话,要牢牢把握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线。”
这种战略层面的思考,目前有很多,贾康的认识,又基于何种逻辑?
贾康说,在国内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的时间表方面已经非常紧迫,另一方面国际贸易格局调整中我们又感受到有压力,似乎处理不好中国要被边缘化,内外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双重挑战。因此在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的基础上,在哲理层面上,“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主线必须紧紧抓住。这是实现中国现代化和平崛起仍然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主线。对这个战略主线怎么牢牢把握好,这是我们中国人要深刻思考的问题。要在实际中寻求方方面面的基本共识、形成合力来推进。这个过程的主要特征,就是比如中美之间,要寻求在有理有利有节的一系列要领下“斗而不破”,在中国内部多元化的诉求、方方面面矛盾互撞的过程中,要“走向共和”式寻求最大公约数,一些改革的硬骨头,必须按照走法治化的道路,寻求最大公约数的方式推出解决方案。
这符合贾康一贯的立场:制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跟上。否则,其他层面的改革议论都属于治标不治本的认识。
贾康还举例说,比如对于实际推行过程中仍然困难重重的房地产税,人们有那么多的看法,那么多轮的热议,不断在网上宣泄的情绪、表达观点,其价值已经非常有限——我们能不能走进一个真正“税收法定”的轨道,在这个税收法定的轨道上走程序,使各派观点的代表人物,在听证会上不光讲自己的思路和主张,而且要讲其思路主张、设计方案有什么样的论据,这些论据能不能充分理性地有说服力地令人信服地表达出来,这才是最有价值的事情。
贾康认为,面对国内和外部世界的挑战,都应该寻求这样一种尽可能把握理性要素而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展。中国促成和谐社会和外部世界的争取共赢、共同发展,这个融合过程就是实质性的文明进步,这也正是中国和世界的希望之所在。
由此逻辑,导出结论便是: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啃硬骨头”,这艰难的一步,必须坚定迈出。
责任编辑:秦岭 主编:商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