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门百盛空荡荡的门口。 徐玉倩摄
本报记者 李未来 实习记者 徐玉倩 北京报道
作为百盛在北京的最后一家门店——复兴门百盛于9月18日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表公告,称将于10月31日前对商场北楼进行更新改造,北楼部分品牌将移至南楼继续经营。
9月初,曾有媒体报道复兴门百盛即将“商改写”,把北楼商场改造成写字楼,这则装修公告似乎进一步印证了先前的报道。但关于大众所关心的商场改造后的用途问题,公告中并未明确提及。《华夏时报》记者致电百盛商场,客服表示:“后续用途我们也不知道。”有商户向记者透露,商场方要求他们对外界保密。
近年来,曾被誉为“外资百货第一店”的百盛在中国市场接连败退,两年内关停了13家门店。
撤店前夕商铺忙打折
复兴门百盛紧挨着地铁站出口。作为通往北京金融街的重要交通枢纽,复兴门地铁站拥有着不错的人流量。然而,熙熙攘攘的人群在涌出地铁口之后便四散离去。离地铁站不足10米的百盛商场就像是丧失了磁性的吸铁石,门口空空荡荡。
冷清的化妆品柜台。 徐玉倩摄
商场内部也同样冷清。在周一晚上7点,一楼琳琅满目的化妆品专柜却鲜有人光顾,大部分柜台只有一个柜姐在盯着电脑屏幕。六楼的童装区里,偌大的一层只有两名顾客,场面极度安静,使得高跟鞋发出的脚步声格外响亮。有些店员干脆走出门店,站在过道上闲聊。就连人气一向火爆的海底捞,现在都不需要排队等号。
复兴门百盛到处是打折的标志。 徐玉倩摄
人流量最大之处是在复兴门百盛北楼的三至五层,这里许多商铺前都贴上了“5折”的红色标志。记者观察发现在即将休整的北楼,打折活动明显更多。“全场3.8折,我们家从来没有过这么大的折扣。”clarks专柜的店员反复向《华夏时报》记者强调道。
徐玉倩摄
复兴门百盛北楼5层的商户小黄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他们之所以全场打折促销,是因为店铺在十月中旬就将撤出商场。阿迪达斯等门店的店员则向记者表示他们将搬至百盛南楼继续经营,暂时不会撤店。至于调整改造后的百盛北楼会是什么样,小黄表示他家店铺会被改成写字楼,但是其它层还要看商场的规划。
在小黄与商场改造人员的沟通对话中,《华夏时报》记者得知复兴门百盛商场的整体经营业绩并不算好。小黄所经营的店铺月营业额在十万元左右,与此同时,贝壳找房平台显示金融街地块商铺租金均价也逼近十万一个月。“我这营业额在(复兴门百盛)不算差了,比这儿很多店都好,我也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小黄说。
在复兴门百盛的西门一角,还有一名黄牛在询问“卖卡(百盛购物卡)吗”,但是路过的人寥寥无几,很少有人理会。黄牛向《华夏时报》记者直言:“卖百盛购物卡的人不多,今年都没到收几张。”商场业绩下滑,黄牛的生意也不好做。
外资百货第一店
百盛是马来西亚金狮集团旗下的百货连锁商场,作为最早一批进入大陆市场的外资百货,享有“外资百货第一店”称号。
1994年,百盛在北京复兴门开设了第一家Parkson百货,打响了进军大陆市场的第一枪。
随后,百盛的扩张之势不可阻挡。1995年,百盛打入重庆市场。1996年,百盛布局上海市场。截至2000年,短短六年内,百盛在大陆市场已拥有接近20家门店。四年之后的2004年,百盛将这个数字提升到30余家。2005年,百盛商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港交所成功上市。
截至2016年,美国家喻户晓的梅西百货、英国最大零售商玛莎百货等外资百货都纷纷撤出大陆市场。最早进入大陆市场的伊势丹也仅在大陆拥有5家门店。相比之下,在大陆门店拥有56家门店,触角遍及全国37座城市,总业绩超过185亿元的百盛,已经稳坐外资百货的头号交椅。
但随着时代更迭,淘宝、京东等网络购物平台的兴盛,以及shopping mall、outlets等新零售业态的冲击下,固守传统百货产业的百盛似乎趋于落伍。根据百盛企业年报显示,2014年开始百盛营业收入连续4年下滑,并于2015年、2017年以及2018年出现净亏损。
而作为百盛入驻大陆的首店——复兴门百盛,经历了25年风雨洗礼,已成为北京市的地标建筑之一,百盛连同彩虹桥、大草坪构成了老北京人对复兴门的回忆。“我小的时候复兴门百盛就在那里了,那个时候特别热闹,很多人在里面买衣服。”北京市民张女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在媒体报道了复兴门百盛即将休整之后,评论区里纷纷上演“回忆杀”。网友们回忆起自己在复兴门百盛买到人生中第一块高档手表、第一件高级时装的经历,但是大多数人都想不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就变得不再光顾这里。
传统百货待转型
9月17日,《华夏时报》记者来到了位于北三环东路与京承高速交会处的百盛太阳宫原址。2016年,迫于长期亏损的压力,百盛集团终止了太阳宫店的运营,并将相关项目转卖。
太阳宫百盛原址。 徐玉倩摄
如今这栋四四方方的七层建筑,成为了大众汽车集团的写字楼,楼身贴满的光化玻璃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宽阔的门口飘扬着三国旗帜。
就在太阳宫原址不到20米处,是主打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儿童体验等业态于一体的精品生活体验式的爱琴海购物中心,在工作日周二的下午依然游人如织。2012年,爱琴海在太阳宫百盛附近开业,众人一度认为会形成分庭抗礼之势,但是没想到百盛太阳宫店会率先折戟。
“自从爱琴海开张后,我就很少去百盛了。爱琴海的装修和品牌都更时尚,年轻化,比百盛亲民。”市民张女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百盛的衣服太老气了,没有什么比较时尚的品牌。”市民唐女士也说。
爱琴海商场内部。 徐玉倩 摄
爱琴海购物中心号称娱乐餐饮占比高达40%。《华夏时报》记者实地走访发现情况确实如此,爱琴海商场的入口前就是一个儿童马术体验馆,入门处有一家宠物体验店,年轻的女孩三五成群在里面逗小狗玩。三楼还有北京著名的文化书店单向空间。从四楼至六楼三层全是餐饮店,从平价小吃到高端日料应有尽有。
爱琴海商场中心巨大的海洋球池。 徐玉倩摄
爱琴海儿童区域。 徐玉倩 摄
除此之外,儿童产业也为爱琴海商场带来了不少流量,“我来商场主要是来遛娃。”张女士告诉记者。相比于复兴门百盛中心区域被摆得满满当当的货架,爱琴海商场的中心区则被一个巨大的海洋球池所占据,池内还有高达数米的滑滑梯,孩子们坐在里面欢叫着。在爱琴海商场三楼还有儿童主题公园、儿童运动馆、玩具商店等等面向儿童消费的店铺。
与之相比,复兴门百盛仍然固守着最传统的百货形式。室内是单调的米白色瓷砖和白墙,货架一家紧挨着一家,贩卖商品只局限于衣服、鞋子和箱包,没有任何一家文化消费、体验式消费或者是儿童休闲娱乐类的店铺。就连最近流行于各大商场的盲盒,也在百盛不见踪迹。在餐饮方面,复兴门百盛也只有一层集中的餐饮区,餐厅数量只有10家左右,而且都只适合多人聚餐。
近年来,百盛也开始在尝试着向体验式消费和购物中心转型。2015年百盛与韩国衣恋集团携手打造的百盛优客城市中心在上海开业,定位是价实质优,瞄准青年群体。2016年,金狮集团投资的金狮广场在青岛开业,主打的就是体验式时尚购物中心。
2019年中报显示,百盛集团营业收入23.39亿,同比增长8.35%;净利润实现3608.3万,同比增长8.61%,转型看起来似乎成效初显。但如何将转型普及至全国四十余家门店,百盛这家老牌百货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责任编辑:张蓓 主编:张豫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