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灏
雅典11月11日的天气,晴朗而温润,市中心的卫城山丘上,雅典娜胜利女神庙和帕特农神庙的爱奥尼亚式大理石列柱,在灿烂阳光映照中显得更加优美和气势恢宏。两年前,中国春秋早期青铜盥器子仲姜盘就曾在雅典卫城博物馆展出。现今在卫城如潮的参观人群中,总会听到许多来自中国的声音,中国人正在成为雅典街头的风景。走在街上经常会遇到当地人用相当标准的普通话迎面打招呼“你好!”,这总会让初来的中国人感到意外的亲切和惊讶。
为什么中国人往往“言必称希腊”?因为中希两大文明古国,有着相通相近相知相亲的理念,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正如中国高层领导人所说,古中国、古希腊的文明之光2000多年前就在亚欧大陆两端交相辉映。作为东西方古老文明的发源地和传承者,中希两国为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提供着智慧和启示。
很对,中国和希腊,都要挖掘古老文明智慧,回应当今时代命题,展现文明古国的历史担当。
中国领导人所说的中希双方古老文明的和合之美,体现在了在很多方面,而诸多合作“大单”也在11月11日的会谈后揭晓,两国签署了了投资、港口、金融、能源、教育等多个领域双边合作文件。
中国高层领导人特别对中远海运比雷埃夫斯港项目非常重视,据说2014年来,与希腊领导人的近10次会晤,每次必谈比雷埃夫斯港。
我们可以看到,中企对该项目的投资,惠及周边地区及希腊全国,也增加了国际市场对希腊的信心,不断吸引很多跨国公司进入希腊拓展业务。据悉,中远海运已确定为该项目再投入6亿欧元,估计这将为希腊创造数千个工作岗位。并且,随着中欧陆海快线的运营,该项目的地区辐射和带动效应进一步显现。而与希腊彼此成就、相互获益,中希关系的“纽带”就会拉得更紧。
2008年,希腊政府与中国航运巨头中远集团签署了关于转让比雷埃夫斯港特许经营权的协议。从那之后,希腊与中国之间关系日益密切。
有研究报告指出,希腊人通过媒体的涉华报道,对中国有一种模糊的文化亲近感。两国人民同样都为自己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感到自豪。但希腊民众之所以对中国抱有好感,其中一个原因恐怕在于希腊与欧盟之间的嫌隙。希腊一直在寻找新的盟友。现在两国越走越近,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希腊现在最需要的,是从对华合作中获得可见的利益。
希腊经济在经历了众所周知的债务危机后,曾一落千丈。为了促使经济恢复到以往水平,希腊采取了吸引外资的手段。而正是来自中国的大量投资,推涨了长达10年衰退的希腊房价。希腊于2013年批准的《希腊投资移民促进法》中规定:非欧盟公民投资25万欧元以上的房地产,即可获得5年可延续的居留签证。有数据显示,希腊2013年来总共发放的约5300份居留签证,有超过3400份签证发给了中国投资者,占比约64%,2018年1月以来发放的居留签证,有78%属于中国投资者。2018年,希腊通过这项所谓黄金签证计划,吸引了来自中国的4.69亿欧元投资,今年上半年,该计划已为希腊带来4.43亿欧元的中国资金,实实在在推动了希腊经济复苏进程。
中国投资者正不断进入希腊市场。雅典与北京越走越近,雅典的中国情结越来越浓。
史学界认为,中国和希腊,分别作为东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于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之间产生了很多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以老、庄、孔、孟等先秦时期思想家为代表的道家、儒家、法家等不同学术流派,百家争鸣,为中华文化奠定了宽厚基础。同一时期的古希腊产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巨人,为古希腊的哲学、艺术、文学领域做出了非凡贡献,影响持续至今。
千年之后,希腊掀起“汉语潮”,越来越多的希腊年轻人试图以掌握汉语为核心竞争力,以到中国公司工作为荣。
雅典商务孔子学院是由雅典经济与商业大学和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合作开办,是希腊第一所孔子学院,至今已有十多年历史,开设了33个汉语教学班。看到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希两国经贸往来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希腊人意识到汉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希腊债务危机之后,很多人想通过学习汉语找到好工作。
另一方面,两国人文交流近年来格外频繁,两国博物馆换展已成常态,文艺团体密集互访演出。用中国驻希腊大使章启月的话说,这是在为两国关系发展夯实基础、为两国共建“一带一路”增光添彩。
值得注意的是,在高层领导人到访希腊前不久,9月20日晚,驻希腊使馆特别安排国内第一部以诗经为题材的原创音乐剧《诗经•采薇》在雅典比雷埃夫斯剧院上演。章启月大使陪同希腊方面官员观看演出。这部剧的出品人戴晓岚说,这次演出是配合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同时也属于驻希腊使馆庆祝建国70周年重要活动的内容。
全程赞助演出的,是中远海运比雷埃夫斯港口有限公司,该公司执行董事长俞曾港有句话比较意味深长:“中远海运在希腊的投资项目取得了的快速发展。未来,在不断提升比港服务能力,提高比港国际影响力的同时,中远海运比雷埃夫斯港口将支持引入更多的中国优秀作品,奉献给希腊人民。”戴晓岚认为,官方这是要在比雷埃夫斯市以及首都雅典的希腊人社会中,加入更多中国历史文化元素的影响。
希腊人对这部充满着古典韵味,蕴含中国传统哲思和家国情怀的舞台剧非常感兴趣,无论是在雅典,或是在比雷埃夫市,每场演出观众都爆满。如痴如醉的希腊观众甚至在演出结束后激动地围着演员要求合影留念。他们似乎看懂了诗经,认为这是中国的荷马史诗。他们甚至学会跟着唱剧中的主题曲。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这里的“诗”,乃特指《诗经》,足见这部文学巨作对中国人的影响。巧合的是,古希腊先贤亚里士多德把关于艺术和精神的创造理论,命名为《诗学》,悲剧、喜剧、史诗,都是核心为“创造”的“诗学”。中国古典诗歌与西洋音乐相结合,东西方的文化的“诗”“乐”之和,在爱琴海边、卫城山上佳音渺渺,这对于过去喜欢“言必称希腊”的中国人民来说,应该具有某种符合逻辑、能以数学表达的存在的和审美的意义。
(作者为本报首席评论员)
见习编辑:李茜楠 主编: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