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006191248535pxC7qz5L2.jpg

李扬:城市发展要“以人为本” 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解决问题根本之道

刘诗萌 2020-6-19 12:58:16

本报记者 刘诗萌 北京报道

过去几个月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原本人口大量流动的城市突然静止了下来,这也为城市发展和城市治理提出了许多挑战。

6月15日,在以“重塑韧性城市”为主题的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20夏季论坛上,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扬指出,疫情警醒人们思考城市应当如何均衡、全面、健康发展这一根本性问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城市不只是水泥墙的堆砌,不只是宽阔的马路,不只是要GDP增长,而是要创造一个适合居住、让人感觉舒服、受到保护、能够全面发展,对各种流行性疾病和灾害都能有效防御和控制,遇到问题都能有效解决而不至于手足无措的城市。

他表示,中国城市发展的理念应以人为中心、以科学为依据,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全面推进现代化国家建设。

以人为本,尊重科学

李扬认为,这次疫情的传播显示出我国城市的公共卫生、公共防疫系统仍然落后。虽然中国有全国一盘棋的制度优势,武汉封城后很快能控制住情况,但综合来考量,我国城市的治理能力和水平还有需要改善的地方。

客观地说,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特别是某个物理区域内人口数超过一定阈值的时候,许多流行病等等发生的概率会骤然上升。在中国,一平方公里超过科学设定阈值的城市不下好几十个,在这种状况下,出现一点“火星”就很容易形成广泛的传播,而且治理起来非常困难。如果城市中建立了分布广泛、运行高效的网点可以收集、分析疫情,有一套科学的方法,就不至于在疫情又出现反复时动辄都从零开始。

“中国发展这么多年来建成了很多城市,高楼大厦林立,道路桥梁畅通,收入水平也有很大提高,但是保护人、养育人、以人为本的2环境并没有跟上去。这是我们城市发展的差距之一。”李扬表示,这次疫情正提醒了我们,中国城市发展的理念需要更新。“对于城市,首先要问的是它是不是人的城市,是不是普通百姓的城市。诸如智慧、海绵、韧性等等都是为人服务的,人如果在这个环境中不安全不舒适,遇到事情没法处理需要向外逃亡,最后只好启用最原始的办法来处理,那么这个城市不能算是宜居的。”

对此他提出,城市发展的理念中有两个要点极为重要:一个是以人为中心,另一个是以科学为依据。人类应当尊重科学,敬畏自然。无论是疫情还是风暴、地震、污染等等,都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加以预测和防治,因此城市发展规划必须讲求科学。

城乡一体化才是根本解决之道

在李扬看来,城乡分割的制度是城市化问题的根源所在,只有城乡一体化才能根本解决城市化发展中的种种问题。

在人类历史上,工业化是划时代的历史事件,而整个世界的工业化进程中,受益的正是农村和农民,因为土地在整个过程中资本化了,农民和农村收获了资本化的丰硕成果。但在城乡分割的国家和地区,农民和农村却并没有受益。在中国已经基本完成工业化的时候,仍然还有几亿农民需要救助,农村仍然十分落后,农业还需要国家支援。

“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是彻底摒弃城乡分割这种扭曲的发展道路,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全面推进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时候了。“他表示,疫情正好为这一转型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在国际环境恶化、国内消费疲软的背景下,未来中国经济稳定和增长的经济动力仍然主要依赖投资,而投资领域应当以城乡一体化为导向。

具体的抓手有两个,一个是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另一个是依赖数字经济来推进城乡一体化。首先,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彻底改变我们自建国以来便开始实施的片面工业化战略,根除与之相关的所有体制机制弊端,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在推进这一战略过程中,推动城乡市场特别是土地市场一体化,以极大的创新精神和极高的政策艺术处理好农民手中的“三块地”,即承包地、集体经济建设用地、以及宅基地,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的战略部署至关重要。

其次,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发展互联网经济。要以发展智慧经济、数字经济和信息经济等最新的科技为基础,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未来,大多数人不再像过去那样被集中在一个生产线上,共同为完成一件产品而分工合作,“打零工”将成为人们的常态,通过,网络把大家的“零工”聚合为一个最终成果。如果能够通过财政金融手段让发生在实体层面的需求和供给配对,中国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仍然可期。

见习编辑:方凤娇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