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00628163046SQ1ZSkvWrZ.jpg

商业银行运营券商牌照可能成为金融改革的一招妙棋

冉学东 2020-6-28 17:14:52

冉学东

近日有媒体援引权威人士消息称,证监会计划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或将从几大商业银行中选取至少两家试点设立券商。这被市场视为是应对金融开放带来的外部竞争的重要措施。

从2020年4月1日起,我国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外资券商加速进入国内市场。截至目前,我国已有7家外资控股券商,包括瑞银证券、摩根大通证券、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高盛高华证券、汇丰前海证券、瑞信方正证券。

不过从过去开放的经验看,不论是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还是券商等金融业态,开放并不意味着必然是狼来了。最近几年外资金融机构在国内的经营乏善可陈,并未对中国的金融机构造成压力,反而是中国金融机构在大肆扩张,而外资的金融机构逐渐式微,有些还撤出中国。

笔者认为,应该从更高的视野和更广阔的背景上去理解中国商业银行运营券商牌照这件事。很显然,即使目前我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运作券商牌照,其经营也应该是分开的,应该借鉴中国平安那样的金融控股集团的模式,比如中国平安集团目前就有平安银行、平安信托、平安基金、平安证券、寿险、财产险和健康险等等几乎所有的经营业务,近几年来运作稳健,收入丰厚,成为全球最强大的金融集团之一。

也就是说在大型商业银行的基础上设立券商,形成金融控股集团的框架,在我国已经有相当成功的经验,而在监管上也已经制定了《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基本的制度构架已经形成,没有必要担心混业经营而可能引发金融风险。其实,这个举措应该成为下一步金融改革的一大契机,中国的金融业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发展的不协调,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比重过大,券商投行业务过于弱小,这种金融构架带来很大的问题:

一是商业银行天然创造货币,扩大债务,做高杠杆,我国是目前全球货币发行最多的经济体,其中主要原因就是间接金融比例过高,债务过高的问题就是经济发展成本高,债务高企后,经济的发展缺乏后劲,僵尸经济过多,不利于经济转型。而且风险也过度集中在商业银行领域,一旦风险爆发,很可能形成系统性风险,又要开始一轮又政府消化不良,侵蚀财政资源的过程。

二是商业银行经营文化过于保守,资源配置給具有政府背书性质的国企、地方政府和房地产企业等领域,哪怕这些领域收益为零,也不愿冒风险給中小企业贷款,这是我国经济经济几年的一大难题。效率最高,潜力最大,最能创造福利的企业得不到贷款,商业银行的贷款看的是评级,而评级看的是过去,这也是目前经济转型遇到的最大障碍之一。

以上矛盾,如果在投行在金融中占主体的领域就不容易出现,投行是经营风险的文化,相较于商业银行,券商投行对于企业的融资更看重的是未来潜力,更看重的是创新和创造的能力,投行的机制容许犯错,这为创新创造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也是本世纪初以来美国经济依然屹立世界最强的秘诀之一。

再者,投行实行的是直接融资,居民的闲置资金通过投行来配置,可以享受企业进一步成长带来的股权价值,居民承担了较高的风险,也获取了较高的收益,企业包括政府没有过于集中的债务负担,风险被分散在社会的各个毛细血管,就不会形成巨大的系统性风险。

商业银行运营券商牌照,在金控集团综合经营的框架之下,其实用券商牌照撬动的是商业银行存量巨大的老百姓的储蓄,以及庞大的客户资源。尤其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时代,商业银行的数据可以成为资源有效配置的最关键的基础设施。在投行和商业银行不同的金融模式下,这些数据可以被有效挖掘利用。而目前在商业银行里,数据的挖掘和利用还是相当肤浅的。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这是一次比较彻底的改革,事实上,本世纪初中国商业银行经过汇金注资、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后,商业银行的改革停滞不前,商业银行近几年盈利逆势增长,盈利不合于经济下行的趋势,其本质是资产规模过大,房地产资产过大,这些都可能成为未来的风险之源,同时商业银行改革动力不足,如果他们能够有一块券商牌照,则如虎添翼,这个改革对于中国经济的转型而言可能是一招妙棋。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