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00701110135106eeD4paf.jpg

刺激政策已经快速退出 货币政策不会马上宽松

冉学东 2020-7-1 12:41:59

冉学东

近日一大事件和两个数据对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影响较大。

一个事件是北京疫情二次爆发的有效控制,6月30日,北京市新增确诊病例只有3例,北京新冠疫情的二次复发从6月13日的36个新增确诊病例,通过追踪溯源和各种隔离防控,此后确诊病例便一路下行,估计在一周之内,二次复发便会归零,经济生活再次开始正常化。

两个数据,一个是6月份制造业PMI为50.9%,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保持在扩张区间。这个数据超预期回升,说明经济在加速恢复。

另一个是农业农村部数据,6月29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45.45元,较上一日上涨0.9%。从5月底以来,我国生猪价格已在不知不觉中走出了一波止跌反弹的行情,数据显示,从5月18日的年内低点至今,生猪价格累计涨幅超过30%。

猪肉价格最低点在5月18日,当时回落至每斤27.14元,但随后又开始快速攀升,截至6月29日,全国生猪均价再次站上35.39元,已经逼近年内高点。这个数据将意味着6月CPI可能再次上行,当然由于去年的高基数,应该是环比上行。

7月1日,央行不开展逆回购操作。这是中国央行自6月29日以来,连续第三日暂停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当日有1800亿元逆回购到期,单日净回笼1800亿元。

6月28日央行连续第六天逆回购,操作规模1000亿元,利率2.2%与此前持平。

正是这一波操作为了配合特别国债的发行,债市开始从连续两个月的下跌中开始上行,利率有所下降。但是逆回购利率一直保持在2.2%的水平。

有人认为,降准或将在近期落地。一方面是长期投资标的造成的流动性下降,大概率不会持续使用短期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流动性补充,另一方面也在于降准可以为金融机构让利1.5万亿元提供低成本资金的支持,因此降准是下一阶段较为值得期待的货币政策工具。

以上说法可能是对央行政策的误判,从6月29日停止逆回购,净回笼资金就可以看出来,疫情进一步控制,经济进一步好转,物价进一步回升,再加上央行要制止金融市场的加杠杆空转套利行为,货币政策适当收紧,尤其是退出前期为了防控疫情推出的极度宽松政策,在所难免。

央行目前还在这个政策持续退出的后期。

其实4月份以来,伴随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经济数据呈现好转态势。从4月份开始,央行就连续多日停止逆回购,并且并未继续入此前一样降低市场利率,这其实已经开始了疫情期间嫉妒宽松政策的退出,而市场大多数机构还预期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继续。

近期,DR007回归至接近2.2%的政策利率水平,利率债中短端品种在接近年初的水平停止上行趋势,长期品种在全过程未发生大波动。

从10年期国债期货的交易来看,通过两个月的下跌,各主力合约下跌近5%,点位也正好在疫情开始爆发,不过距离去年12月份左右的价格水平,还有一段距离,央行的货币政策还可能阶段性轻微收紧,至少不会继续前一周的宽松。6月29日,央行下调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调整后,3个月、6个月和1年期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利率分别为1.95%、2.15%和2.25%。再贴现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此次“降息”是金融系统让利的一种方式,未来央行会更多使用结构性工具,因此这次降息对市场利率影响不大。

很明显,央行的货币政策开始退出疫情期间极度宽松的局面,那么未来的操作开始看数据,目前的数据不支持央行政策停止收紧。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