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00703102944Bgd51NrGbn.png

券商“出海”潮起:方正证券增资境外子公司,多家加紧布局境外业务

胡金华 喻莎 2020-7-3 11:12:47

本报记者 胡金华 见习记者 喻莎 上海报道

随着我国金融行业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与资本市场“引进来”相对应,近年来券商“走出去”也在不断深化,一方面外资券商加紧布局中国市场,另一方面内资券商也在积极拓展境外业务。

7月1日,方正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将对全资子公司方正香港金控进行增资,增资金额5亿元人民币(下同),目前已完成2亿元的增资款项拨付,方正香港金控近日在香港公司登记处完成注册资金信息变更。

方正证券此前在公告中称,方正香港金控是公司国际化战略的重要平台,对方正香港金控增资有利于公司形成资本管理、资产配置和主动负债的全球化,可以帮助公司扩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并分散风险。

《华夏时报》记者梳理发现,除方正证券外,今年以来,已有多家券商增资境外子公司或欲对境外分支机构进行增资,券商正在加紧加码布局境外业务。

“在四大传统业务发展缓慢、业绩承压的情况下,海外业务成为众多券商的重点选项,所以随着海外业务成熟度的逐渐提升,券商的业务结构也正在悄然发生改变。这对于证券行业来说,具有积极的重塑意义,但同时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因为出海布局的过程中,仍会面临资本金不足、内部架构不清晰,管控不到位等诸多桎梏。”上海某头部券商一位非银分析师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券商加紧加码布局境外业务

7月1日,方正证券发布公告称,目前已完成2亿元等值的增资款项拨付。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方正香港金控已先后出资设立了方正证券(香港)有限公司、方正期货(香港)有限公司、方正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方正证券(香港)融资有限公司和方正证券财务服务(开曼)有限公司五家专业子公司从事相关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已有多家券商增资境外子公司或欲对境外分支机构进行增资,券商正在加紧加码布局境外业务。

今年3月,国信证券公布的定增计划中,募资投向包含了对国信香港增资9亿元。5月17日晚间,东吴证券宣布向东吴香港增资4.8亿元,这也是继去年5亿元收购中投香港后,东吴证券的又一海外布局新动作;6月22日,光大证券发布公告称,近日收到证监会出具的复函,对公司向光证金控增资23亿元港元无异议。

从目前公开的信息来看,还有中信建投的定增方案中涵盖了子公司的增资,拟增加不超过15亿元募集资金用于增资子公司,以推动公司全面发展;红塔证券在配股方案中提出增加不超过2亿元设立境外子公司及多元化布局;西部证券在定增方案中表示,公司拟推进香港子公司设立工作,以香港为起点搭建国际化业务平台,参与境外资本市场业务,建立境外渠道,积累境外客户;中原证券也在定增方案中指出,拟使用不超过10亿元用于境内外全资子公司增资。

记者还发现,上述很多券商走出去的第一步,都选定在香港市场。对此,和众汇富研究所副所长李鹏向本报记者分析,券商主要是通过资本市场沟通钱与资产,走出去就意味着沟通国际市场上的钱和国际市场上的资产。国际市场上的钱主要还是在华尔街,不管哪个国家有富裕的钱要投资首先想到的还是去华尔街寻找机会,而从资产来讲,中国公司由于存在巨大的市场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必然是国际市场数一数二的优质资产。因此,对于中国券商而言,找资源有优势,找钱存在劣势,所以走出去的目标就是找到国际市场上的钱。

“我们知道香港市场是一个国际化的市场,港元与美元是联系汇率制,华尔街的钱进出香港基本无障碍,而很多内地的核心资产包括科技、大消费、银行、地产等行业的公司都在香港市场上市,金融是一个天然具有门槛和圈层属性的生意,国内券商要在国际市场构建自身信用是一个几十年数量级的过程,因此很多券商走出去的第一步,就选定在香港市场。”李鹏进一步补充道。

在“走出去”的热潮下锻炼内功

“与境外券商巨头相比,当前国内券商实力确实较弱。”上述券商非银分析师表示,“走出去”是壮大实力的需要。记者也从各家券商披露的公告发现,多家券商均将其境外子公司视为其国际化战略的重要平台,通过增资有利于母公司形成资本管理、资产配置和主动负债的全球化。

但是在券商公司积极将部分业务范围和眼光投向海外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内部架构不清晰,管控不到位、简单复制国内业务开展模式、没有太多创新和突破之处等等。因此这些券商应该如何走出去?走出去的阶段应该进行怎样的战略调整?面对布局海外暴露的问题应该如何避免?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值得关注和讨论的问题。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王鹏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国内券商目前主要的盈利点业务有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做上市、收购和pre-IPO相关方面的业务;第二个板块是帮助股民,也就是投资者,收取佣金;第三个板块是产出一些研究报告和相关研究成果,然后帮助股票或相关债券的销售。

“面对资本市场的开放、外资投行的入场和中国券商的出海,我们应该避免过去所谓的牌照经济,或者是牌照模式,更多的是要锻炼内功,尤其是提高券商的研究能力水平。过去的年代,我们大多数投行所获的红利,其实是牌照红利。特许经营意味着大的投行券商可以做,而小的投行券商做不了。实际上,我们自己对市场的研究能力还是比较差的。另外,在前几年,券商的研究机构完全陷入了另外一种处境。比如,原来有新财富榜的时候,大家都在追这个榜,但该榜的排名通常是由出钱资助的多少来决定的。后来整个行业前景不好的时候,这种新财富榜反而成为负担,被整个券商行业摒弃掉了。”王鹏进一步向记者分析。

王鹏认为,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的券商的研究机构,尤其是面向国外的研究机构,应该做出以下两点转变:第一,证券研究机构在未来应该更多地做深入一线的现实研究;第二,证券研究机构应该关注更多的方面,不仅仅是财务本身,更多的是要追求一种社会的公共价值。尤其是面向海外的券商,在进行海外并购的时候,需要考虑影响力投资怎么样,社会价值怎么样,而不仅仅是所谓的财务本身。

针对券商布局海外需要注意的事项,王鹏提出以下三点:第一,要和科研机构、专业化的研究团队相融合;第二,要通过数字化转型进行基于数据的、智能化的研究,而不是传统的研究;第三,优化公司的人才结构,目前投行研究部门的人员大多是以金融专业为主,缺少国际关系等其他专业。

对此,李鹏也表示,国际竞争中,人才是第一位的,而很多内地的券商在设置分支机构的时候并没有充分考虑吸纳国际人才的机制,层级架构和管控都会影响到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在初始阶段,对于券商而言,控制投资风险依然是要把握好资产端,中小券商把握住自己看得懂的资产进行投资,风险相对较小。总之,不管是投资,还是吸引国际资金,短期还只能是依托自身条件,挖掘中国公司,掌握核心资产,把中国公司的优势充分发挥。对海外复杂的金融产品,要保持一定的警惕和理性。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