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00725010107Mk3P5lRxA3.jpg

南京放大招限制“假离婚”炒房 多城为楼市泼冷水降温

2020-7-25 10:32:59

本报记者 陆肖肖 北京报道

自深圳、东莞等地限购政策升级以后,南京近日也发布了楼市新政,其中,对于夫妻离异后买房的具体限定,更为严格的堵住了“假离婚”炒房的路子。

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房地产工作座谈会上表示,要坚持问题导向,高度重视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时刻绷紧房地产调控这根弦,坚定不移推进落实好长效机制。

近日,多个楼市火爆的城市对限购政策频频加码,限购条件更加严格,为火热的楼市泼冷水降温。

南京限制“假离婚”购房

7月23日凌晨,南京市发布了房地产新政《关于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文件最为引人关注的一点是,对于夫妻离异后买房的限定。文件提到,完善住房限购政策,夫妻离异的,任何一方自离异之日起2年内购买商品住房的,其拥有住房套数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计算。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陈霄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新政对假离婚购房的行为进行了限制和规范,假离婚购房的道路被堵死,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借机投机炒房的现象,对于平衡市场供需结构有重要的意义。

文件还提到,支持刚性购房需求,优先保障本市户籍无房家庭的刚性购房需求,商品住宅项目向本市户籍无房家庭提供每批次不低于30%比例的房源。

此次政策也增加了对土地价格的管控,文件提出,加强土地市场调控,依据土地市场状况,加大住宅用地供应力度,合理有序安排上市,优先满足刚需,稳定市场预期。严格执行“限房价、竞地价”出让模式,提高土地市场准入条件,建立热点区域住宅用地报名单位资格筛查机制。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南京此次发布政策,说明近期南京市场出现了房源炒作、价格炒作等现象,干扰了市场预期,对房地产市场带来了较多负面的影响。刚需优先购房政策,和前几日宁波政策有类似之处,充分体现了保障刚需合理需求的导向,有效打击了借假离婚来增加购房资格的炒房需求。

陈霄表示,本次新政特别提及了针对刚性购房需求的优先权,体现了对刚需购房群体的照顾,有利于帮助广大居民实现安居的目的。本次新政还提出了土拍时严格执行限房价,主要是针对此前南京土地市场过热的现象,为过热的土地市场带来一定程度的降温。本次南京出台新政,落实了“房住不炒”的政策导向,对于保护刚性需求,打击炒房现象有着重要意义。

下半年楼市松动空间有限

南京市此次出台更严格的限购政策,源于其过热的房地产市场。据媒体报道,近期南京的新盘多次出现了万人摇号的场面,一个位于南京江北核心区的项目,近期推出了223套房源,开盘时有11890组购房者摇号,中签率不到2%。

实际上,南京已经是7月份第七个出台严格楼市限购政策的地区,除南京外,东莞、杭州、宁波、郑州、内蒙古、深圳六地也加码了楼市调控力度。其中,备受全国关注的深圳楼市新政条款里,也包含了对“假离婚”买房的限定,深圳新政中提到,“夫妻离异的,任何一方自夫妻离异之日起3年内购买商品住房的,其拥有住房套数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计算”。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7月份,全国开启了一轮调控政策收紧潮,包括杭州、深圳、南京等,大部分属于房价明显上涨的城市,过快的价格上涨是市场加码调控的导火索,这一轮政策调控有可能超过15个城市。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政府仍然保持着房地产调控定力,坚守“限购”“限贷”等调控底线。3月以来,驻马店、广州、青岛、乐山、宝鸡、济南、海宁等多个城市出台的涉及放松限购、限贷等方面的政策均被撤回,以稳定市场为预期,保障房地产市场的平稳运行。

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主持召开房地产工作座谈会。韩正表示,要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一城一策,从各地实际出发,采取差异化调控措施,及时科学精准调控,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坚持问题导向,高度重视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时刻绷紧房地产调控这根弦,坚定不移推进落实好长效机制。要全面落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发现问题要快速反应和处置,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未来的政策走向如何呢?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分析,在“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大背景下,在疫情后经济复苏的推动下,2020年楼市调控会保持谨慎态度,尤其是针对需求侧的政策,如涉及首付比例、限购、限贷类的政策松动空间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对于房地产市场热度偏高的城市和区域,政策或调控力度开始收紧。

责任编辑:张蓓 主编:张豫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