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冉学东 见习记者 马雪飞 北京报道
8月17日,光大银行旗下北京阳光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阳光消费金融”)在北京正式挂牌开业,光大银行布局普惠金融再落一子。至此,国内已经开业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增至27家。
此外,一同公布的还有阳光消费金融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包括董事长戴欣、总经理王一栋等。公开信息显示,戴欣曾在光大银行总行任职;王一栋曾担任玖富集团高级副总裁、网易金融CEO。
消费金融市场的连年增长也在吸引着巨头们争相入局。
今年以来,平安消费金融、小米消费金融等已相继开业。此外,有信息显示,建设银行、南京银行、江苏银行等都在申请消费金融牌照。
筹备一波三折
阳光消费金融的正式开业,也是继北银消费金融、中信消费金融后北京第三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这也是光大集团和光大银行建设金融控股集团,打造财富管理银行发展战略的关键一步。
早在2019年9月,光大银行就已宣布拟与中青旅等公司共同发起设立阳光消费金融,出资人民币6亿元,持股比例为60%。
批复也恰好印证了这一点,阳光消费金融注册资本为10亿元人民币。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出资6亿元,持股比例为60%;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出资2亿元,持股比例为20%;王道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出资2亿元,持股比例为20%。
而光大银行对于消费金融这一步棋可谓筹谋已久。
早在2015年光大银行在消费金融领域布局的企图就已经显现。2015年8月上市企业世纪瑞尔就曾发布公告称拟使用自有资金共同设立光大消费金融,开展个人信贷业务。
随即,2016年3月光大银行在业绩公告中也表示,光大银行董事会已经通过并批准建立消费金融公司的提议,相关申请已经提交给监管机构,处于审批阶段。
2017年,中青旅的身影开始出现股东的行列中,与此同时还有另一家神秘股东参与其中。中青旅称为丰富公司业务种类,提高盈利水平,将与光大银行及另外一家发起人,共同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
而此前的世纪瑞尔则在2018年宣布了此前的投资计划 “流产”,退出消费金融公司筹备。
2020年1月 ,筹备许久的阳光消费金融最终成功获批。
值得注意的是,光大银行股东中王道商业银行是一家台资银行。王道银行于台湾注册成立,主要从事授信、存款、外汇及国际金融、金融商品交易、证券、融资及财务顾问、信託、电子金融、个人金融网络服务业务。
对此,光大银行表示,消费金融公司将结合公司优质资源以及中青旅旅游产品和消费场景,加之王道银行服务海峡两岸的桥梁作用,共同促进消费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和发展。
据了解,在开业的同时,光大银行也宣布上线阳光敏敏业务平台和向阳计划。
差异化竞争加速
在一众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银行系绝对是主力军。在已经开业的27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银行系共有18家,另外有中信集团直接持股的中信消费金融和平安旗下的平安消费金融。
业内人士表示,银行系消费金融最大的优势在于非常强大的资金来源和成本优势,其次是风控能力。众所周知,对于消费金融而言,资金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来源和成本都是展业、提升业务能力的关键。
当前,金融产品同质化严重,而消费金融因为多个市场玩家的进入导致利润空间进一步被蚕食。不同细分赛道的差异化竞争,成为各大消费金融公司展业的关键。
就股东来看,光大银行在用户、资金、风控上有先天优势,用户以及零售生态也将会成为其开展消费贷、现金贷等业务的强大后盾。据记者了解,2019年光大银行零售业务收入达546.79亿元,零售用户突破4亿。
而中青旅的加入,则综合了文旅体的产业融合布局,“遨游网”平台及乌镇、古北水镇等核心景区资源也为消费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有助于打造“旅游+金融”模式。从业务来看,阳光消费金融或许也有意在旅游金融板块谋求消费金融细分领域的新突破。而王道银行的加入也有利于满足海峡两岸居民在旅游、消费等方面的金融需要。
从2009年首批牌照试点算起,国内消费金融公司发展已有10年。当前北京已经拥有北银消费金融和中信消费金融,想要站稳脚跟,差异化竞争成为新的突破点。
作为银行系为主体的机构,除资金成本优势外,自建场景、科技支撑等能力,正成为支撑消费金融发展的基础架构。
百分点集团数据科学家杜晓梦博士也表示:“消费金融未来竞争的关键就是差异化竞争,差异化竞争的关键之一就是金融科技,消费金融的以智能科技驱动的特征已经愈发明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将会越来越普遍,消费金融品牌应该利用这些先进技术对业务流程、业务创新、运营管理等全方位提升,抓住未来的发展趋势。”
对此光大银行也表示,作为消费金融领域专业化布局的战略单元,阳光消费金融将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不断完善产品体系、丰富消费场景、培育客户群体、提升风控水平,致力设成为光大银行“打造一流财富管理银行”的新引擎。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