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00821195845yW1jM1wdJK.jpeg

华夏时评 | 残疾预防:人人都该补上风险教育课

本报评论员 2020-8-21 20:35:44

你在开车的时候应不应该给孩子用婴幼儿安全座椅呢?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很简单,当然应该;那么,你在开车的时候有没有坚持给孩子用婴幼儿安全座椅呢?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就没那么简单了,也许有,也许没有。

今年的8月25日,是第四次全国残疾预防日,为增强全社会的残疾预防意识,推动实施《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促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国残联等16部门共同开展了全国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残疾预防,从儿童早期干预做起”,聚焦于三个重点,“儿童生长发育知识”,提高家长早期发现儿童发育异常的能力;“儿童康复知识”,帮助家长了解康复服务重要意义、掌握儿童康复基本方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帮助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及时申请康复救助。

围绕活动主题提出了10个宣传口号,“使用婴幼儿安全座椅,远离交通事故伤害”就是其中一个,类似的还有,“密切关注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定期参加健康体检”、“关爱残疾儿童,开展早期康复”、“积极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和访视”、“提高自护意识,知危险会避险,安全文明出行”等。

我们会发现,这些口号中的每一个行动细节,在被单独提出来时,听到的人都会连连点头,安全座椅、健康体检、疾病筛查、安全出行,这些难道不都是理所当然的事吗?但在实际中,总会有这方面的各类遗漏和防范失当而造成危害。

为什么会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呢?其实,这里的一个问题,就是并非所有人都能正确地认识风险,尤其那些发生概率很低但后果却非常严重的风险,对于现代社会而言,人人都应该补上一堂风险教育课。

一个简单的情况,如果你没让孩子坐安全座椅,也许偶尔一次,只是为了省事,然后绝大部分情况中,并没有多大问题,你开车开得很稳当,孩子的安全好像也没有任何影响,直到某一天,一个鲁莽的司机和你追尾,可能造成的是孩子身体不可扭转的伤害,甚至终生残疾。

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吉仁泽提出过一个观点,“从孩子到成年人,都应该掌握认知风险的技能”。吉仁泽认为,社会上几乎所有人都具备读写能力,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备认知风险的能力, “要构建这样的社会,我们不能等孩子们上了大学才向他们传授这种技能。如果使用好玩的教学方式,即使是小孩子,也能理解风险和概率。及早培养孩子认知风险的能力,有助于下一代学会应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让家长式作风成为过去。”

2017年,经国务院批准,每年8月25日设立为全国残疾预防日。残疾预防强调的是预防大于治疗,残疾风险伴随每个人,残疾预防与个人健康、家庭幸福、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息息相关,我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采取适当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多数残疾的发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残疾预防工作取得的成果,也证明了预防的极其重要性,如:得益于医疗卫生、安全生产、交通安全、残疾人康复等工作不断加强,传染性疾病、营养不良、药物中毒等造成的残疾大幅减少;通过预防和早期治疗,曾经给许多人和家庭带来不幸的白内障致盲已基本消除;通过妇幼保健等手段,聋儿比例显著下降,而通过早期干预,90%聋儿能够正常进入幼儿园和学校与健全孩子一起接受教育。

当然,我国目前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残疾发生率依然较高,对遗传性、先天性疾病、慢性病、精神障碍、意外伤害等致残因素的防控有待加强,所以,残疾预防任重道远,需要不断增强全社会残疾预防意识和预防能力,真正做到“残疾预防,从我做起”。

今年残疾预防主题强调的是0-6岁是早期干预最佳时期,儿童乃至全体国民的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包括广大残疾人的共同追求。

一个全国残疾预防日,一年只有一次的8月25日,但是防范风险的意识,却应该在想着自己和家人朋友的365天。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