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00822094857Peduf6eJYw.jpg

李锦专栏 | 中国钢铁行业正开启“大钢企时代”

李锦 2020-8-22 11:00:36

李锦

8月21日,山西与中国宝武钢铁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进太钢集团与中国宝武的联合重组。兼并马钢时间不久,宝武再出大动作,人们觉得“亿吨宝武”的行将实现,更引起中国钢铁行业重组的联想。中国钢铁行业正开启“大钢企时代”,这种感觉不无道理。

实现60%的产业集中度 会有更大规模重组

从国际经验来说,发达国家的钢铁行业普遍是前10名公司占全国产量的60%。2019年,中国前四家钢铁集团集中度22.12%,前十家钢铁集团集中度36.82%;22家千万吨级以上钢铁集团占比仅52.38%。从日本的情况看,前两位钢铁企业日本制铁和JFE粗钢产量7903万吨,占全国比例达79.6%。而欧美韩等国家和地区产量排名前4位钢铁企业集中度均超过60%。宝武重组太钢后,可提升1.1个百分点,至37.7%,但距60%的产业集中度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实现2025年钢铁产业集中度达到60%目标,会有更大规模重组。

京津冀晋鲁豫地区,钢铁产业集中度近几年不升反降,2019年,该地区产量排名前4位企业集中度仅25%,比2015年还下降了5.8个百分点。

目前,全球钢铁工业的大部分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美国、印度、俄罗斯、韩国以及欧盟。2019年,中国钢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为9.96亿吨,占全钢铁产量的53.31%,同比增长7.33%;其次是印度,产量为1.11亿吨,同比增长3.74%,占全球钢铁总产量的5.95%;日本居第三位,产量为0.99亿吨,同比下降4.81%,占全球钢铁产量的5.31%。

中国宝武实现“亿吨宝武”指日可待

从现有开始,我国的钢铁行业还将继续向消除无序及同质化竞争,做大规模做强做优的方向发展,这个趋势是明确的。宝武重组太钢,是行业整合又向前跨进了一步。在未来一两年内,中国宝武还将继续牵头国内钢铁行业的重组整合。

钢铁产业是中国宝武资产密集沉淀的领域,是集团承担国家产业责任的主要载体,也是中国宝武从产业经营向资本经营转变的首选对象。中国宝武的钢铁业板块主要包括碳钢和不锈钢两大系列。发展战略上,中国宝武通过联合重组、产业基金等多种方式,实现总量规模的扩张,以此提高公司的行业话语权和综合竞争力,提升行业集中度,从根本上解决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等问题,构建高质量发展的钢铁生态圈。本次重组后,中国宝武将加快实现“亿吨宝武”战略和“全球钢铁业引领者”的愿景目标。太钢集团力争5年内建设成为中国宝武不锈钢产业一体化运营的旗舰平台公司、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全产业链企业。此次重组中,作为龙头老大的宝武,在企业管理、技术、产品等方面具备优势,在兼并重组方面做了多年的尝试和探索。重组有助于增强中国宝武在不锈钢领域的综合竞争力,培育宝武集团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集团。产能规模扩张后,中国宝武在与上游铁矿石厂商的博弈中,将获得更大的主动权。作为钢铁行业的重要原材料,进口铁矿石价格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钢企的盈利空间。

近年来,中国宝武在钢铁行业重组动作频频。本次宝武通过无偿划转重组太钢,是去年马钢重组模式的复制。作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继收购山西的太钢集团后,下一步宝武的重组动作还会继续向前,不排除未来重组重庆、山东等地方钢铁企业的可能。

首钢和河北钢铁的重组仍然是趋势

我国钢铁工业布局“北重南轻、沿海重内地轻”特征明显。未来,中国钢铁行业可能出现‘三足鼎立’的格局:东北地区是以央企鞍钢为主,包括内蒙古在内;华北是河钢和首钢,这两家公司具有重组意义,但是具体实施上还有很多问题和矛盾没有解除,未来能否推进仍是未知数。当然,可能还存在一些地方钢铁企业不愿被重组的现象,未必行业资源都能进入三大巨头。

中国钢铁产业在华北和东北地区分量比例很大,随着中国宝武重组步伐加快,给首钢、河钢和鞍钢留下的重组机会将越来越少,这种压力有望促进东北和华北的钢铁重组进程。2005年就已启动的“鞍本并购案”,至今两家企业仍是整而不合,也没有相关部门对整合工作进行推进。鞍钢集团和本钢集团分属于不同出资人,这会直接影响重组后的鞍本集团如何处理中央和地方税务分配问题。相比之下,在已经完成实质性重组的山东省和河北省,由于钢铁企业的出资人都是省国资委,就不存在这一问题。也正是由于分属不同的政府层级管辖,行政意志无法起到关键作用。

首钢和河北钢铁的重组两者之间重组,涉及的范围太大太广,文化差异较大,发展战略也完全不同,并且分属于不同省份的国资委等,两者之间的跨度太大,远不如宝钢武钢重组那样来得方便。由于河钢、首钢分公司太多,在双方企业兼并重组之后的资产、业务链条等要素资源的融合以及企业间战略、人员、管理和文化的相互融合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难度。但在国家去产能这个大前提下,河钢与首钢很可能会合并,虽然两者分属于不同省份的国资委,但都同属于国企,而且首钢搬迁至河北之后,本身就兼并重组了通钢、长治钢厂、水钢等企业。除了钢铁行业的去产能及重组这个大前提,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同样是他们重组的催化剂。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逐步推进,特别是海关一体化、税收一体化等方面的加速推进,将促进京津冀三地工业的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而国企改革和兼并重组将是未来京津冀地区工业企业发展的重要突破方向,因此首钢与河钢兼并的可能性仍然较大。

而在首钢、河钢和鞍钢等没有“动身”之前,中国宝武的重组势头是最强劲的。

中国钢企兼并重组窗口期已经来临

周期性行业在低谷期往往会出现大面积的洗牌重组。

疫情导致国内外市场需求回落的情况下,钢铁行业很可能再次出现严重供大于求的局面。同时,产业集中度低已成为阻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步入快车道。

从全球粗钢产量来看,2020年上半年中国粗钢产量依旧呈现同比增长态势,具体值为粗钢产量49901万吨,同比增长1.4%,全球占比57.2%,6月份国内粗钢日均产量超过300万吨/天,同时疫情得到控制后,日均产量高于去年同期。

但是钢铁需求端,基建,房地产,机械,汽车,造船,家电,集装箱,铁道等消费整体呈现下滑。2020年上半年钢厂库存均高于去年同期,20个城市社会库存在3月上旬达到峰值超过2000万吨,高库存背景下,国内钢材价格低迷持续到4月底,前5月份钢材利润均低于去年同期。2020年钢铁行业发展趋势还是去产能、去库存。今年6月18日,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下发的《关于做好2020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又指出,推动钢铁、煤炭、电力企业兼并重组和上下游融合发展,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推动先进产能向优势地区和企业集中。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按照往年经验,2020年很多目标要完成。对于钢铁行业来讲,产能集中度可能是需要在提升的重要方面。

可以预见,近三年势必将成为钢铁行业整体优化布局的关键年份,这样的重组、搬迁大戏或许将会连续上演,欧美等国家“去产能”的经验是,政府承担钢铁企业相当一部分的社会成本,通过财政、税收、金融、产业等政策,推动兼并重组,扩大消费,促进产能海外转移,淘汰落后产能,鼓励钢铁企业向下游延伸产业链,加速第三产业繁荣,吸纳钢铁行业的过剩人员。

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换挡期,中国钢铁业也进入调整升级期,产能合理化与产业重组是这个阶段的重要特征。可以预料,钢铁、行业重组将是今后三年的重头戏。

(作者为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著名国企政策研究专家)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