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00904184309Hxml8yxT6W.jpg

全国扶贫助残的“长春样本”:善满家园打造全链条融合发展新模式

王晓慧 2020-9-4 19:16:12

本报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一个“疯女人”,带着一群捡回来的“傻孩子”,组成了一个家。经过近30年的经营,这个家被打造成了一个拥有以教育为引领、培训为手段、就业为目的、康复为保障、托养做兜底的残疾人扶贫助残全链条融合发展新模式的“善满家园”。

“妈妈,快尝尝,我给你留了一块糖,可甜了。”见到胡艳苹,丫丫一边往胡艳苹的怀里钻,一边捧着一块糖塞到她的嘴里。

听到胡艳苹给出了一个“真甜”的答案后,她欢快地在原地手舞足蹈。

胡艳苹,“善满家园”的创始人。丫丫,实际年龄30多岁,但却只有不到十岁的智商。十多年前,胡艳苹从大街上捡到了丫丫,自此成为了一家人。

据记者了解,“善满家园”智障人康复托养中心位于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烧锅镇,里面生活着52名智障人,其中,大部分都是胡艳苹“捡”来的。

“捡”回来的特殊家庭

1990年,17岁的胡艳苹只身一人从农村老家来到长春火车站摆地摊,生意越做越红火,胡艳苹开起了大排档。火车站附近的流浪儿童、智障人士都跑到她的排档前讨吃的。不论年龄、性别,胡艳苹对前来讨饭的一律给予,大排档俨然成了“免费食堂”。

1992年,一位因突发癫痫而不省人事的老人倒在她的摊位前。老人名叫赵凤元,没有家人,还身患癫痫且频繁发病,生活不能自理。那时,她的生意才刚刚起步,没什么积蓄,为了节省每月雇人看摊儿的200元钱,胡艳苹宁肯自己天天晚上住在地摊旁的临时帐篷里。但她不忍心看老人再这样吃苦遭罪,一咬牙给老人租了间房,并悉心照料。时光一晃到了2000年,胡艳苹结婚了。一年后,她生下了一个男孩儿。可是,孩子出生后不久便被确诊为先天性智障,短短7个月,孩子便离她而去。

当时胡艳苹近于崩溃,她说:“那时候我也很迷信地想过,到底是不是因为救济智障儿童,导致了我自己孩子也是智障。这个问题如梦魇般纠缠着我,导致每天不想吃饭,晚上不敢睡觉。”

经过半年多的恢复,胡艳苹的精神状态逐渐正常起来,在重新打理生意的同时,她发现自己根本做不到停止对智障儿童的关心。1个、3个、10个……胡艳苹收容得越来越多。丫丫就是那时候被捡回来的。此后,这些曾经在大街上流浪的智障孩子们有了属于自己的名字,高兴、快乐、吉祥、恭喜……这些美好的词语都代表着一个可爱的智障孩子。

上天在关上了一扇门的同时,为胡艳苹打开了另一扇门,让她成为更多孩子的母亲。

2010年,为了给她所收容的孩子们更好的环境,胡艳苹自己出资在吉林省九台市建立了善满家园智障人康复托养中心。中心面积超过上千平方米,有寝室、食堂,还有手工室、活动室、图书室、音乐室。智障孩子们有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家。同时,胡艳苹也拥有了更多的家人。

然而,在相处的过程中,胡艳苹发现,单单给他们一个家还不够。

2015年5月,胡艳苹把自己两层茶楼的一楼改成了餐厅,全国首家智障支持性就业实训基地——阿甘餐厅正式开业。12位通过岗前专业培训的智障人士成为阿甘餐厅的员工,负责传菜、清理、搬运等各种工作。2016年,胡艳苹又在善满家园的基础上,建立了“阿甘村”运营新模式。阿甘村占地面积18公顷,村里设置了农疗、商疗、工疗基地,修建了鱼塘,饲养了鸡鹅等。2017年,善满家园创建了专门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创孵示范园”对残疾人进行精准定位、精准培训、精准对接、精准服务,现有实训项目13个,创孵企业8家,累计培训255人次。

二十几年间,胡艳苹由一名地摊摊主,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女企业家,同时,她仅凭一己之力承担起了“善满家园”所有的日常开销,从没接受过外界一分钱的捐助。

“我是带着孩子们改善生活,带着他们寻找自我价值,而不是带着他们要饭。”胡艳苹表示,她希望孩子们可以走向社会,给予智障人士有尊严的生活甚至是事业,同时,寻找一条善满家园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打造全链条融合发展新模式

寻找一条善满家园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胡艳苹的想法与当地政府不谋而合。

“善满家园”位于吉林省长春市的九台区,因清朝修筑柳条边而得名,是全国唯一以“柳条边台”命名的城市。全区幅员面积3375平方公里,共有17个乡镇街、283个行政村,总人口85万,残疾人总数5.6万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6.7%,就业年龄段残疾人1.3万。

善满家园的善举和发展得到了九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被纳入当地发展大局,相关部门协同推进,汇集政策、资金、项目合力,依托九台区特教学校,借助善满家园品牌影响力,2019年5月正式启动“善满家园”扶贫助残全链条融合发展项目,建成了占地8900平方米的“善满家园残障人综合服务中心”。此后,当地残联用足用活政策推进善满家园发展,将包含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精准康复服务等康复扶贫政策,贫困残疾儿童学前教育资助、智力障碍青少年资金补贴等教育扶贫政策,辅助性就业、灵活就业创业支持、安置残疾人大学生就业等就业培训扶贫政策,以及大龄自闭症、残疾人托养补贴、“三无一靠”成年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等托养扶贫政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集中向善满家园全面倾斜、精准滴灌,使善满家园迅速发展,助残脱贫规模不断扩大,一跃成为吉林省县级面积最大、环境一流、内容全面的助残脱贫高地和标杆。

其中,善满家园包含了具有地域特点、适宜残疾人参与的柳编、草编、彩绘、科学种植养殖、烘焙、电商培训等10余项技能培训。

2.jpg

记者在柳编组看到了49岁的肢体残疾人徐国辉,对于他而言,每月近2000元的收入分量很重,坐在轮椅上的自己,终于可以自力更生、不再依靠父母过活。

3.jpg

“去年5月份以来,综合服务中心集中培训了500余人次,建成乡镇培训点6个,开展下乡培训800多人次,残疾人由受益者变建设者,从脱贫到致富。”胡艳苹告诉记者,他们需要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东西,他们渴求得到社会的认可,渴求用劳动找到尊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过去,针对残疾人的兜底保障大部分是以给钱、给物,接济救助为主,但始终难以帮助贫困残疾人家庭摆脱贫困。如今,“善满家园”智障人康复托养中心通过以教育为引领、培训为手段、就业为目的、康复为保障、托养做兜底的运营模式,让更多的残疾人士通过劳动获得尊严,并且逐渐打造成可持续、可放大、可复制的全新模式。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