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晓梅 冉学东 北京报道
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在两省三市落地。
9月14日,央行联合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和证监会等部门分别向江西省人民政府、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江西省赣州市、吉安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下称《江西方案》)和《山东省临沂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下称《山东方案》)。
两个方案的下发是为了推动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和振兴发展。江西省赣州市和吉安市是原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山东省临沂市是山东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地级市。
央行相关人士表示,在三市开展普惠金融改革试验有利于形成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金融改革格局。
《江西方案》提出健全多层次多元化普惠金融体系、创新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强化对乡村振兴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加强风险管理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等五个方面21项任务措施,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在试验区基本建成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匹配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激励相容的政策体系、持续优化的金融基础设施。
《山东方案》提出推动农村金融服务下沉、完善县域抵押担保体系、拓宽涉农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提升农村保险综合保障水平、加强乡村振兴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和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等七个方面26项任务措施,通过3年左右努力,打造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沂蒙高地”。
值得一提的是,自从国务院于2015年末印发中国首个发展普惠金融的国家级战略规划《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后,已经有多个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获批。
2016年12月,河南省兰考县成为中国首个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2019年12月,国务院批复福建省宁德市、龙岩市和浙江省宁波市设立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甘肃省兰州新区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拿宁波市为例,央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印发实施的《浙江省宁波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指出,到2022年末将实现融资服务、数字支付、风险防控和金融知识教育四个全覆盖,努力建成全国普惠金融改革先行区、服务优质区、运行安全区。
且宁波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有了新的进展。8月14日,该试验区建设工作推进大会正式召开,标志着这项国家级金融改革举措在宁波全面推进。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倡导下,建设银行、浦发银行、浙江省农信社和太平洋财险等4家金融机构与宁波市人民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普惠金融等相关领域为宁波提供总计5000亿元的意向融资和相关保险服务。
央行副行长陈雨露还在会上指出,普惠金融是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普惠金融发展,最根本的是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让金融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他表示,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在广覆盖、低成本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依然任重道远。经过前期积极探索,宁波普惠金融发展已具备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地理区位和产业链发展中具备独特的优势,未来的试验区建设大有可为。
“近几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看重普惠金融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开展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有利于为人民群众提供低成本、高效的金融服务,同时宁波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的推进对于其他各地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及引领作用。”一位接近央行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9月10日,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一级巡视员毛红军在央行举行的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上表示,“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呈高速增长态势”。
截至今年7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0.8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0.62%。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91万亿元,与2018年初相比,两年多时间,余额将近翻了一倍;较年初增速19.2%,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0.43个百分点;有贷款余额户数2397.16万户,较年初增加285.23万户,阶段性实现增速和户数“两增”目标。
另外,数字普惠金融已经在G20杭州峰会上达成共识,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融合将为数字普惠金融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国有大行则承担了“头雁”责任,率先启动了普惠金融战略,把新金融的科技属性等与传统金融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推动金融增量让利、提质扩面。
2020年1至7月,全国银行业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5.93%,较去年全年利率水平下降0.77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