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翟亚男 上海报道
当众多国家都面临着能源危机和巨大的碳减排压力时,氢能作为二次能源,成为能源革命的重要一环。在我国,加快发展燃料电池汽车已成为新能源汽车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工信部制定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明确提出,到2030年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达到百万辆,加氢站建设超过1000座的目标。
作为汽车行业的龙头,上汽集团日前正式发布中国汽车行业首个“氢战略”。同时,全球首款燃料电池MPV上汽大通MAXUS EUNIQ 7一并亮相,商业化进程再进一步。
能源革命已经到来
按照规划,未来五年上汽将力争实现“十、百、千、万”四大目标:即在2025年前,推出至少十款燃料电池整车产品,捷氢科技达到百亿级市值,建立起千人以上燃料电池研发运营团队,形成万辆级燃料电池整车产销规模,市场占有率在10% 以上。
截至目前,上汽集团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累计研发费用超过30亿元,已获得511份燃料电池领域相关专利,并参与制定了15项燃料电池国家标准。
实际上,早在2001年上汽就启动了凤凰一号燃料电池汽车项目,到2010年世博会上上汽与同济、清华合作的174辆燃料电池车,再到2014年的荣威750 燃料电池轿车和2016年的荣威950燃料电池轿车,上汽的氢燃料电池汽车走过了近20年历史。上汽集团是全球汽车行业中唯一一家实现多品种燃料电池车商业化落地的企业,商业化运营总里程近500万公里,累计实现碳减排逾600吨,相当于种下12万棵树。
“上汽研究氢燃料电池车将近20年,我今天可以很负责任地讲,氢燃料电池车马上要到大家身边了。”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瑞表示。全球首款燃料电池MPV 上汽大通MAXUS EUNIQ 7,搭载了上汽最新自主开发的第三代燃料电池系统。以该产品的成功问世为起点,上汽集团将结合用户使用场景,推动新一代自主燃料电池技术在重卡、轻卡、大巴等商用车产品的批量化应用,并适时推出全新的燃料电池乘用车产品。
据王瑞介绍,目前407辆上汽大通MAXUS FCV80燃料电池轻客在上海、抚顺、佛山、大连、无锡、山西长治、青岛7个城市开展示范运营,累积运营里程超过400万公里。其中,FCV80于2019年开始无锡机场班车路线运营,总运营里程已超16万公里,载客率超过80%。另外,上汽申沃有6辆燃料电池公交车在上海的114路公交车线路运行。截止2020年8月,单车日均行驶里程125公里,运行19个月以来,累计行驶里程达到40万公里。
国产替代迫在眉睫
氢虽被誉为“终极能源”,但鲜少有人对其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持乐观态度,甚至有大型车企如戴姆勒集团还中止了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项目,原因是“成本太高”。燃料电池汽车要想实现规模化发展,首要的问题就是降成本。据捷氢科技总经理卢兵兵透露,目前每千瓦功率燃料电池系统成本约为五千到六千元,虽然相较数年前的万元级别已大幅下探,但整体成本仍偏高。
毫无疑问,国产替代是氢燃料电池汽车降本的关键出路之一。记者了解到,在一级零部件领域,上汽已经实现了百分百国产替代,但在基础材料领域仍未摆脱进口依赖,国产替代迫在眉睫。捷氢科技目前已掌握从从电堆核心零部件开发、电堆集成、燃料电池系统集成到动力系统集成、整车集成的正向开发能力,并具备完整自主知识产权。捷氢科技最新推出的PROME P390燃料电池系统,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水平,并实现58个一级零部件全部国产化,自主化程度和国产化率均达到了100%。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即是一个国产替代的过程。”卢兵兵对国产替代的效果信心满满,“2025年,捷氢科技每千瓦功率燃料电池系统成本将控制在一千元左右。”卢兵兵表示,捷氢初步计划,大约用1年到1年半时间,实现催化剂国产化;用2到两年半时间,实现质子交换膜国产化;用3到3年半时间,争取实现碳纸国产化。
根据“氢战略”,上汽集团计划到2030年成为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和全球竞争力的燃料电池整车生产企业。上汽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祖似杰表示,预计到2030年左右,氢燃料电池汽车可实现大规模应用。届时,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整体规模将相当可观,上汽集团或将成为一大受益者。
值得关注的是,捷氢科技正在积极筹划登陆科创板。“捷氢科技上百亿市值没有问题。”祖似杰表示。作为对照,不久前登陆科创板的燃料电池系统供应商亿华通,最新市值达到了120亿元。
推动产业链整体落地
除了氢燃料电池和整车本身,制氢、运氢、储氢、加氢等产业链也是氢燃料电池车商业化不可缺少的环节。
制氢方面,2020年7月,上汽集团与中国宝武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共同打造“一园两廊”国家级氢能产业示范区,合作推动燃料电池汽车和加氢站在示范区内落地。上汽集团副总工程师兼上汽大通技术中心总经理郝景贤介绍,上汽与宝武的合作中,宝武有大量氢源,可以供给氢气,同时有大量的物流需求,未来上汽在宝武的工厂间设立加氢站,就可在制氢与使用场景间形成闭环。
储氢方面,上汽及合作伙伴目前在建的加氢站可以兼容35兆帕和70兆帕储氢系统,旧式储氢系统的改造成本也不高。 另外,蓝青松表示,构建氢能生态圈,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不过,相关政策正在发生积极变化。比如,上海从今年开始将氢从危化品的定义转变为燃料,并将其视作燃料来管理,有利于制氢、储氢技术进步和商业化应用。
除此之外,上汽集团将与上海机场集团、上海化工区、嘉定区等上下游合作伙伴一起,参与“长三角氢走廊”、“长江经济带氢能生态圈”等平台建设,提高氢燃料制储运经济性,持续推动新基础设施建设。实践近20年之后,上汽集团和上下游产业链共同构建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生态圈已初具雏形,成为国内氢燃料产业规模最大、落地最快的典范之一。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呈现多方向趋势。”上汽集团副总裁蓝青松表示,“上汽不会赌博,而是会加注多种技术路线。我相信今后两种技术(纯电动和氢燃料)大幅降本后,会促进市场对两条路线的选择”。(责任编辑:于建平 主编: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