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颖 徐超 无锡报道
在电子设备及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下,中国电子竞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电竞市场规模达到982.2亿元,预计2020年增至1095.6亿元,市场稳步扩大。
为了在这样一个新兴产业中抢占市场,南京江宁开发区出台《江宁开发区促进电子竞技产业加快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及若干政策》(下称《若干政策》),用13条“真金白银”的政策,向全国电竞企业、俱乐部抛出“橄榄枝”。
这也是江苏省首个电竞专项政策。伴随着政策落地,明年年初,一个面积超1万平方米的电竞产业集聚区“秣陵9车间”将在百家湖商圈建成投运。
从事游戏开发19年的福至久久CEO孙晖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游戏行业其实最重要的是游戏人才梯队,多数的中小企业是围绕龙头企业吸引人才的,如果没有龙头企业,吸引中小初创企业意义不大。所以针对龙头企业的政策才是各地发展电竞产业的关键。”
“我们现在制定的实施计划,第一步就是要引进行业上游或中游的龙头企业,不过龙头项目的引进工作涉及很多方面,周期相对长一些。而且南京本地也有一些行业龙头企业,包括我们现在合作的咪咕互娱等,目前已经开展相关合作,”江宁开发区电子竞技产业链培育专班负责人卢有康告诉本报记者,“另外,在人才培养方面,江宁区的部分高校已开设电竞相关专业,其中南京传媒学院更是全国首家开设本科全日制电竞专业的高校。”
引进中小项目更有优势
根据伽马数据发布的《2019年电子竞技产业报告》,2019年市场规模已超过960亿元,全国电竞用户规模达到4.2亿人。今年疫情期间,电竞用户、企业又出现暴涨,中国电竞用户新增约2600万。上半年,国内电竞相关企业注册数同比增长22%。显然,电子竞技产业正在成为数字经济的新增长点。
上海早在2017年就提出建设“全球电竞之都”,但是随着一些龙头企业的衰落或者离开,上海现在具备的产业优势已经不明显了,反而是北京、广州、深圳、成都等发展优势明显。“故而上海现在更多的是在和广州、深圳等争夺人才,而非南京。上海和南京目前在电竞产业发展上均处于弱势,二者之间的直接竞争不太明显,相反长三角交通方面,在产业聚集的正面效应会多一些。”孙晖对本报记者表示。
卢有康同样不认为江宁开发区发展电竞产业会与上海有直接竞争,更多的是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在卢有康看来,中小型项目江宁开发区更具优势。
“虽然上海发展电竞比较早,也出台了很多政策,但主要是面向具备一定规模的腰部以上企业,且政策申请条件非常概括,大部分初创企业难以受惠。”卢有康告诉本报记者,“从这个角度能看出来,中小型项目在江宁能拿到更多政策优惠,而且南京处于‘一小时都市圈’内,衔接上海的资源很通畅,不会影响两地电竞企业间协同联动。”
早在今年6月,江宁开发区出台的《若干政策》,官宣了13条“真金白银”的条款,如在集聚行业高端人才方面,优秀人才最高可获得创业奖励300万元;企业核心人员可以免费使用3年单身公寓;园区每年给予租金补贴最高500万元;知名俱乐部加盟,最高可获落户补贴200万元;开发原创电竞类游戏,最高奖励500万元;建设或改建电竞场馆,最高可奖励500万元……
此外,今年专门成立电竞产业链培育专班,负责顶层设计、招商引资,也有了一定的成绩。至今,已有两个电竞IP被引入:第六届王者荣耀高校联赛全国总决赛和2020中国电子竞技娱乐大赛(CEST)落地开发区。创新周期间,基因电竞、南京点玩、南京好运美成等14家电竞企业签约落户。
“两条腿走路”吸纳人才
根据《江宁开发区促进电竞产业加快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江宁开发区电竞产业集聚区目标清晰、路径明确,“到2022年底引进省级以上平台不少于5个,每年举办不少于15场电竞赛事或行业活动,引入不少于40家骨干电竞企业,构建电竞与垂直行业应用深度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
而打造一个完备的电竞生态圈,人才是重中之重。南京传媒学院电竞学院副院长王思行建议“两条腿走路”,既鼓励采用兼职、短期聘用、定期服务等方式,吸引国内外电竞人才,也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培养电竞人才,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精准度。
本报记者了解到,江宁区的15所高校,开设专业中直接含有“电竞”二字的院校有两所,分别是南京传媒学院和金陵科技学院;其他院校有的有一些相关的专业,比如说游戏培训等等,专业名称可能不直接含有“电竞”这两个字,但也是相关的。
金陵科技学院动漫学院常务副院长王贤波分析江宁发展电竞行业的优势与不足时指出,江宁缺少职业俱乐部的落地和头部企业的引领,缺少专业化的电竞场馆和集聚。
对此,江宁也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据卢有康介绍,江宁开发区电竞产业集聚区一期载体位于江宁百家湖核心区域,总面积超过1万方,其中有4000平方米是专业电竞场馆。江宁区内的15所高校,每所高校都有体育场,也可以作为电竞比赛场地,选择余地也比较多。此外,江宁开发区还计划建设一个以“科技+电竞”为主题的会展中心。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